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与应对策略
2014-08-21王桦赵晟珣曾尔亢马春薇王家瑜段凌
王桦,赵晟珣,曾尔亢,马春薇,王家瑜,段凌
中国从2000 年之后正式跨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不仅是全球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更是老龄人口增加最快的国家[1]。虽然,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即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但是,人口老龄化的不良后果是衰老与疾病,并没有带来人们所期待的健康期望寿命延长,特别是老年慢病的急剧增加所造成的健康损害,导致生存质量低下,卫生保健事业预算增加,巨大的医疗耗资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从而引发诸多的社会化问题[2]。因此,关注老龄化社会发展,建立应对策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
1 老龄化社会的评价标准
联合国根据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发展中国家与地区人均寿限的差异,对老年人划分的标准有如下两个:一是发达国家或地区≥65岁为老年人;二是发展中国家与地区≥60岁为老年人。我国采用的老年人标准为60岁以上。老龄化社会,又称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或超过一定的人口结构模型。反映老龄化的指标最常用的是老年人口系数,即≥60岁或≥6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65岁老年人达占总人口的7%或≥60岁老人达占总人口的10%即视为老龄化社会。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目前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3.26%,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2]。
2 中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2.1 中国及各省市自治区老龄化状况
中国的老龄化水平随着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的加快而增高,2004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至2010年1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达1 339 724 852人,10年增加了7 390万[3]。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全国≥65岁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8.90%。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4]。各省市、自治区老龄化排名见表1。
表1 2010年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市自治区老龄化排名
2 中国老龄人口发展特点
2.1 我国老年人口绝对人数多
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大、居全球之首。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5亿,占总人口的13.70%,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4.5亿,约占总人口的1/3。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我国老年人口将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5。世界银行2002年的统计数据,我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1.04%,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6国之和[5]。
2.2 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中国老龄办于2006年2月23日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从2001~2100年,100年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见表2。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超过发达国家。以65岁以上老年人口进行对比,从7%提高到14%,我国仅需27年,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用了45年。
表2 2001~210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各阶段趋势
2.3 高龄人口增长速度快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增快。有关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可能超过1亿,是现在老龄人口的10倍左右。《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还指出,第一阶段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 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至第三阶段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尤其是老年慢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以及高龄老人空巢化的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急剧增加,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老人护理院等医疗机构的任务十分繁重。
2.4 城乡倒置显著
2008年全国城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9.66%,而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9.79%,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0.13%。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6]。由于文化、生活方式、就医条件、生活环境的差异和基因遗传等因素影响,就我国普遍情况而言,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的世界5大长寿之乡:中国广西巴马、中国新疆的南疆一带、前苏联高加索、巴基斯坦罕萨和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其中前两者均发生在农村,而中国广西巴马更是5大长寿乡之首。
2.5 地区发展不平衡
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是影响人类寿限的因素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7]。
2.6 先老未富
老龄化速度快于经济发展水平,形成“先老未富”状态,给老年人民生、福利等方面带来一定的难题。中国老龄人口发展特点提示,应加强我国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政策体系、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才能传承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归”的传统美德。
3 加强应对策略
在我国面临老龄化的问题之后,已成为国家越来越关注的重点问题[8]。目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高科技计划,“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 2010年卫生部卫生专项都列入了老年医学项目,并提出了以下相应的应对策略。
3.1 完善老年医学学科体系
老年医学是老年学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是现代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老年医学是一个涉及学科多、内容广泛、研究难度大的学科群,目前共包括老年基础医学、老年流行病学、老年营养学、老年心理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康复医学、老年护理学、老年保健医学等8个方面的研究内容。自20世纪初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类寿命不断增长,老年医学已在全球各个国家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形势下迅速发展起来,如开设老年医学课程、开展老年医学继续教育活动、举办老年病年会及老年病研究,增进学科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完善老年医学学科体系。
3.2 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前提下,由于精神心理因素所导致的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出现心理孤独与悲观情绪,影响其生活质量。遗憾的是,在我国为老年人服务的老年心理专职医护极少,与我国1.53亿60岁以上老年人的庞大人群远远不相适应。据全国老龄办于2007 年12月17日向全国公布的数据显示,真正健康的老年人不到5%,而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的则占到了75%以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理不健康。这意味着我国应注重预防、疏导老年人的心理障碍,切实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9]。
3.3 加强老年病的基础医学研究
未来基础医学方面的研究应着重针对以下方面:①寻找衰老基因与长寿基因;②神经元细胞、心肌细胞等较之一般体细胞寿命长的原因究竟何在;③加强衰老修复的研究,尤其是遗传物质损伤后修复的研究;④延缓衰老的中药研究,中药对应对衰老与疾病有何功效等。此外,老年流行病学的研究也亟需得到重视和加大投入,进行具有良好代表性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提供科学依据。
3.4 社区养老机构的扶持
人口发展趋势是重要的公共卫生规划和政策的变化趋势,政策机构应给予扶持,使社区的具体需求得到满足。有证据显示,大多数老年人晚年要求在家乡度过,而不是在医院[10]。鉴于这种趋势,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机构,设立专项资金,对社区养老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同时加快培训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国家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政策扶持,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并切实予以资金扶持,以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安全、高标准地发展,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养老需求。在新建住宅小区建立社区养老机构,社区内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健康档案建立、保健知识的普及教育、慢性疾病预防干预等工作均可由社区服务机构承担。
4 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 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但是老年慢病的急剧增加所造成的健康损害,生活质量低下和大量的医疗费用投入,并没有带来人们所期待的健康期望寿命延长,有学者指出这一现象被称之为“成功的失败”[11]。老年人口已成为未来卫生保健的巨大挑战[12],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问题不仅限于生理功能的退变和疾病所致的身体残疾,还应包括社会心理因素(抑郁、孤独、恐惧、情绪、认知能力和社会支持),同样需要被重视[13]。因此,我国在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应对策略,建立健全养老体系,深入开展老年病研究,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病,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社会发展。
[1] 郝晓宁,胡鞍钢.中国人口老龄化:健康不安全及应对政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73-75.
[2] 何婉珠,黄素枰,刘绮才,等.顺德区龙江镇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现代医院,2012,12 (2):145-147.
[3]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总人口达13.397 亿人,10年增加7 390万[N].三秦都市报,2011-4-29(1).
[4] 曾尔亢,孙煜昊,段凌,等.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衰老科学[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6):388-389.
[5] 黄毅,佟晓光.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1(32):4853-4855.
[6] Liu T, Flöthmann EJ.The new aging society: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its effects on old-age insurance and care of the elderly in China[J].Z Gerontol Geriatr,2013,46(5):465-475.
[7] 中国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09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8] 于普林,王建业.老年医学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4:243-246.
[9] 赵法之.关爱老年人群.关注老年医学[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27(6):76-79.
[10] Masotti PJ, Fick R, Johnson-Masotti A, et al.Healthy naturally occurring retirement communities: a low-cost approach to facilitating healthy aging[J].Am J Public Health,2006,96(7):1164-1170.
[11] Swartz A.James Fries: healthy aging pioneer[J].Am J Public Health,2008,98(7):1163-1166.
[12] Christensen K, Doblhammer G, Rau R, et al.Aging populations: the challenges ahead[J].Lancet,2009,374(9696):1196-1208.
[13] Koga T, Oshita Y.Ageing and health[J].Lancet,2010,375(970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