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及方法

2014-08-21陈颖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型读书课文

陈颖

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是当今时代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它对于青少年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维和性格的培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专家认为,阅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没有阅读,学习便无从谈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展开和深入,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但现在仍然有不少教师迫于学校、社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压力,简单枯燥地印制了大量的阅读资料,机械地操练各种应试技巧,结果弄得学生怨声载道,把原本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文字游戏,使得学生一提阅读头就大,甚至上语文课就打瞌睡。据调查,现在很多毕业班的语文课都变成学生偷偷完成其他作业的课了。可想而知,这种现象对于学生而言是可怕的,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是可悲的。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目的,笔者想和大家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看法。

一、 激发阅读兴趣

不管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是“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说的都是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浓厚兴趣,本身就是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迫切。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尝试:

(一) 配乐朗读法

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朗读,而传统的朗读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听读,这很容易让学生造成听觉疲劳,更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催眠曲。这样的听读,往往是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却收效甚微,甚至会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厌恶感。但是,如果我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适当地配以或悠扬或悦耳或伤感或激越的音乐,学生就能在特定的音乐氛围中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又能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海燕》时,教师可以播放配乐营造一种大革命即将来临的气氛,让学生在感受到大革命紧张气氛的同时,渐入意境,并用多层次的语调进行吟诵,使学生深入到这首散文诗的艺术境界并陶醉其中。

(二) 视频朗读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加频繁,这就使朗读更加丰富多彩。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喜欢配乐朗读,对于视频朗读更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经常使用一些视频朗读作品,激发学生对阅读、对学习的强烈兴趣,从而收到一举多得的最佳效果。例如在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白雪覆盖的小山、白雪映着红日,营造一个温晴的冬天之景的氛围,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体验济南冬天的多种自然景象:有静卧的小山,有澄清的河水,有古城,有小村,有青松垂柳,有绿色水藻,有雪前的景,有雪后的景,有映在水中的倒影,也有不映在水里的“正影”,红黄蓝白黑色彩斑驳,山水草天,多态多姿。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既形象生动,又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三) 创新课本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死的课本、死的知识很是厌恶,而对丰富多彩的课堂却意犹未尽。为此,我认为教师可以将不同的课文设计为朗读型课文、学法指导型课文、文学欣赏型课文、自主阅读型课文、思维训练型课文、探究型课文等。当然,课型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着眼于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类似朱自清的《春》这种内容和形式都很精美的文章,可以采用朗读课型、文学欣赏课型;对论证严密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类文章,可以采用思维训练课型、探究课型,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小的辩论赛。另外,根据不同需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采用不同的几种课型,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如在学习《羚羊木雕》一文时,教师可以将课型设计为短剧表演,让学生自行组合,再进行表演。由于每个学生的表演风格不同,每个组的表演都各具特色。通过这样的表演,让学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感悟能力,也大大地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四) 及时肯定法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学生有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渴望同伴投来赞赏羡慕的目光。课堂内外,生活之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大大方方说出对学生的肯定和赞美。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一个片段,或者无意地帮助了别人,说出了一个新闻,道出了其他同学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或者大胆地谈了对某篇作品的感受心得,都应当极力地表扬他们,充分肯定他们,这自然而然就营造了一种读书乐、读书美的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重视阅读指导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习惯。对于语文阅读来说,也是如此。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兴趣是根,科学有效的方法是阅读之树能够长青的持续养分。在现实中,不少学生阅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是阅读方法不当,因而在学生的阅读中,教师的引领作用不可小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作为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者、阅读内容的选择者、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以及阅读疑难的点拨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使学生乐读书、善读书。

(一)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古人崇尚“不动笔墨不读书”,培根也说“做笔记使知识准确”。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方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好各种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也可以搜集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文学家的事迹,整理成文字,并定期翻阅,或者把自己阅读中的深切感悟写成读书心得体会,尽量让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学生既积累了知识,又培养了写作能力。如教学《孔乙己》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孔乙己离开酒店之后的续写,丁举人的毒招的扩写等;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后,教师可设计“菲利普巧遇百万富翁于勒”“于勒上门之后”等练笔。

(二) 指导学生运用各种读书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精读、略读、浏览是读书的三种最基本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体裁,目的不同,出发点不同,就要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以期收到最佳的效果。如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一些报纸、搜集的信息资料可作浏览。

三、 开展阅读活动

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对于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潜力,都是很有帮助的。为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经常开展如下活动。

(一) 比赛

定期举办各种比赛,如成语接龙、课外知识大比拼、读书征文比赛、快速阅读比赛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彰显才华的舞台,这既增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乐趣,又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这样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一种读书的习惯。

(二)展览

学生在读书看报时,往往会发现有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它们剪下来,分门别类地积累好,然后比一比看看谁积累得最多最好,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开辟一个“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的读书感悟展示栏,通过它展示学生的一些作品,如读书笔记、读后感、优秀习作、优秀周记等。定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议,评出好的挂在“心语屋”内。这既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又能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并指导学生熟练运用一些常用的有效的阅读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就能点燃学生的阅读之火,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顺利高效地开展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高玮.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分析[J].吉林教育,2010(1).

[2]刘洪军.阅读教学中写作训练实践之探索[J].学苑教育,2010(1).

[3]张德玲.坚持三步走,提高阅读能力不用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课型读书课文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
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