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学校走强应树立的六个意识
2014-08-21李英
李英
[摘要]一所学校能否称得上强校,是有衡量标准的。对于中国人自主创办的国际学校来说,要想真正成为国际强校,就需要以强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本文以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发展为例,以国际学校走强的四个标准为探讨点,明晰了国际学校走强应树立的法理意识、诚信意识、忧患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关键词]国际学校;走强;标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形式的国际学校和国际班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迅速发展起来。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学校面向中国学生开设了各种国际课程班,其中上海市有21所普通高中学校(或依托学校的独立法人机构)开设了国际课程,这些国际学校面对不同群体的学生。这类学校能否成为强校,需要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以上海中学国际部从无到有、从大到强的创办历程为例,笔者认为,国际学校走强需具备四个重要标准:一是对生源要有强大的吸引力;二是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三是要有显著的教育特色;四是教职员工要有涵养。如何让学校在走强路上达到这四个标准,应树立以下六个意识。
一、树立法理意识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石
依法治校对学校发挥高位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国际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要想不断提升质量,就必须不断增强法理意识。依法治校需要理顺学校与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实现学校管理与运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行依法自主办学,接受社会监督。国际学校的申办必须符合国家及地区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等,对于依法获得办学许可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而言,则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审批和管理办法》规定,其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材和教学内容,均由学校自行确定,合法合理引入国际课程。
树立正确的法理意识是国际学校走强的基石。在对国际课程的引入和选择的法理思考中,需要先关注两大基本精神。一是遵循国家意志,尊重多元文化。也就是说,既要保证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如坚持发扬我国的教育特色、传统,又要关注国际化内涵的融入,理解文化的多样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培育与选择性学习。二是拓展育人的国际视野与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在引人国际课程时,既要学习其中的先进元素,让学生树立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要求,要处理好国际课程学习要求与作为中国公民必备素养之间的关系。在国际学校课程管理中,往往需要将“法”放在首位。既然要与国际接轨,就必然要强调规范化,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无论何事,先看其是否合法。另外,在处理实施国际课程遇到的问题时应把握好“度”,做到合情合理,并不断提升与改革管理制度。
上海中学国际部成立20年来,一直十分强调法理意识的运用,如赋予一定的经营性办学策略。这是因为上海市教委批准学校作为上海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是具有明确的办学法理依据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学校的招生规范、学籍管理规范、教师培训规范、学生评价规范,并在实践中合理合情地运用。在国际学校管理中,上海中学国际部形成了“先法后理再情”的机制,很好地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树立诚信意识是学校提升公信度的关键
任何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获胜,都必须要认真面对诚信问题。对于国际学校来说,更应该将诚信作为核心价值之一。国外现在许多机构、高校对中国学生的在校成绩持怀疑态度,这不仅对学生申请国外名校不利,对中国教育走向世界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对致力于走向世界的国际学校来说,更需要关注诚信体系的建设,建立诚信长效机制,维护学校的国际信誉,提升教育质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如果学校诚信的底线守不住,就会破坏已经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
学校在治校中确立诚信意识,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策略。首先,用严谨的态度严控从招生到考试再到大学申请的各个环节。一所国际学校,应当为学生开拓升学的出路,而任何一个升学出路的开凿,都必须讲诚信。这就需要一套从严的管理流程,使国际认证机构对学校充满信心。其次,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增强网络诚信意识,对于突发事件能够作出清晰的判断,及时反应、及时行动,确保学校诚信形象不受损。学校的信誉保证,是需要时间积淀与加强宣传的。最后,重视学生的学业诚实及教师的诚信意识。国际学校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除了测试外,还包括平时的表现与过程性资料。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本着诚信的原则给予学生客观、标准的评价,并给予相应的评估。
上海中学国际部非常重视诚信体系的建设,在20年的发展中,被国际诸多教育机构认可,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如1995年,学校获得了国际文凭组织的认证;2007年,又获得了美国大学理事会AP课程开设认可与批准设立考点,以及批准设立PSAT的考点。近年来,每年有100多所国外大学直接派人到校招生。
三、树立忧患意识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如今,国际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各种国际教育机构与公办学校国际部林立,要成为一流的国际学校,竞争对手不仅是中国人自己办的国际学校和外国人在我国办的国际学校,而且还要与世界上一流的国际学校竞争。为此,我们需要常怀忧患之心。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生源,还是学校办学力量,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如果没有忧患意识,不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校就会驻足不前。学校越是在发展形势好的时候,越是要树立忧患意识。
对于一所国际学校来说,要增强忧患意识,一是必须能够全面地看清形势,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一般国际学校创办之初,都是被学生选择,无法挑选好的生源,因此学校也会积极努力地发展自身竞争力。当学校的发展由大到强的时候,就可以挑选好的生源,但这时更需要审时度势地寻找新的增长点,提升办学内涵。二是必须不断完善学校的激励机制,做到固本强基,防患于未然。学生、家长对学校的高要求,使学校要不断思考如何留住那些优秀学生。这就要不断提升教职工的专业素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为新教职工树立忧患意识,还要激励所有的教职工努力去提升自己、改变自己。三是要不断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培育新的课程生长点。四是要培育教职员工的国际视野。学校要创造各种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开阔眼界,学习新的东西;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内的优秀外教资源提升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国际课程的教学能力。
上海中学国际部在发展过程中面向市场,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形成了有效的创生机制。在课程变革上,不断培育新的生长点,如IB课程从最初开设6门到如今的27门,AP课程从最初开设5门到如今的17门,其中包括艺术和体育高水平课程的持续开设。在教师成长培养上,注重培养稳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土师资,创设了多元发展的格局。如学校本部教师往往在国际部兼课,国际部教师也在本部兼任发展课。这既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更使教师对中外文化差异、课程教材差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开阔了教师们更为宽广的视野。同时,学校选送教师到国外进修,针对国外同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教学特点,在了解的基础上深化,使许多教师均具有研究中外教材,进行比较教学的能力。
四、树立团队意识是学校增强凝聚力的核心
团队意识包括团队的目标以及国际学校的走强需要树立起的核心凝聚力。加强团队的合作与沟通,形成团队文化,是学校持续走强的关键。对于中国人自主管理的国际学校来说,提升团队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也是增强学校教职工凝聚力的核心。首先,国际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构成的团队更需要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其次,国际学校团队意识的形成,需要从多方面下功夫。第一,学校管理者的观念及工作方式需要不断创新。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牢牢把握教育质量观念和服务观念,深入教职员工,了解其需求,制定合理、规范的管理机制。第二,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努力激发与释放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热情。学校要确定基本奖金的分配,对工作质的评定,要以劳动过程中的质为主,参照劳动业绩与服务满意率,通过设置星级服务奖具体落实,全过程透明运作。第三,创设多元平台,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在进行老、中、青年教师集体研讨文化建设时,要让老、中年教师认识到自身的实践智慧对青年教师的影响力,通过共同研讨、集体交流、上公开课的方式,让老、中年教师的内在能量得到进一步激活,从而把学校利益看成自身发展的最高利益,为团队文化建设与凝聚力的提升不懈努力。
上海中学国际部在团队建设上形成了“学生优先、事业优先,认真负责、追求高质,团结协作、共进共荣,光明磊落、顾全大局”32字文化,在团队激励上形成以绩效为核心,在原有按量核奖的基础上,增加了劳动准备对质量的影响这一因素,将工作的质区分为劳动过程中的质与劳动业绩两块,分别设置了过程质量奖与园丁业绩奖两大奖项予以评定,极大地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同时,还积极发挥青年教师力量,让他们努力参与到学校课程改革与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发展课程体系,让青年教师的团队活力成为推进学校发展的巨大动力。
五、树立提升服务意识是学校持续走强的根本
对于企业来说,服务已经成为一个核心的竞争力。对于一所国际学校来说,服务意识是学校在与相关利益主体(主要是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提升服务意识对于国际学校至关重要。首先,要打破地域界限,在面对语言、文化、理念以及需求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学生,其服务必须与国际接轨。其次,随着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因此学校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提升服务意识,建立个性化的服务体系。
对于国际学校来说,服务是持续走强发展的根本。没有服务意识,学校是不可能获得提升的。国际学校的服务,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得到加强。一是学业指导服务。国际学校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生指导和咨询系统,通过咨询、辅导、活动、干预、转介等方式,有效帮助学生。二是心理辅导服务。国际学校的学生因语言文化上的差异、生活环境的变化,可能更容易产生心理、性格和行为上的偏差。因此,对于一所国际学校来说,心理辅导服务必须完善。三是升学指导服务。这主要是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高中课程、注册和参加大学升学考试、制订大学升学计划,并指导和协助学生完成具体的大学申请。四是学生生活服务。首先,应为学生提供安全、准时、高效的交通服务;其次,要有细致入微的住宿服务与在校社团活动服务。
上海中学国际部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主任老师,负责为本班学生提供大部分的辅导和咨询服务。学校专门设置了心理咨询师,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与先进的心理测量仪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升学指导服务团队,每个年级设有升学指导员;在生活服务上,形成了上百个学生社团;在交通服务上,制订了校车管理系统,对校车的运行状况进行GPS实时监控,使得110余辆校车安全有序地运行。
六、树立责任意识是学校提升实力的保证
在国际学校的运作过程中,需要树立责任意识。这里的责任包括对国际课程实施育人目标的达成责任,对国际课程实施要求的把握责任,对获得国际认可的业绩责任,以及对学生的管理责任等。国际学校的责任体系,既包括纵向组织的上下级责任,又包括横向组织的相互沟通、协调责任;既包括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限范围等单向责任,也包括每一个管理人员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或人员之间的沟通、互补责任等双向责任。只有学校每一个部门或管理者在国际课程的实施中明确自身的责任与权限,做出相应的实绩,才能推进国际课程的有效落实,不断提升学校实力,保证学校的持续走强。
国际学校的责任意识,是每一个教职员工自身责任意识的树立,而且要形成一个责任体系,其核心是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结构组织系统。纵向的是职能领导系统,横向的是为完成某一项专门任务而组成的项目系统,两者交叉构成一个非平面的立体化组织。在纵向组织上,设立了“主管—学段一年级—班级”四级组织;在横向上设置了课程协调(关注课程的安排与协调)、教学协调(关注教师的培训与教学质量督导)、人力资源协调(关注对外教等人力资源的开发)、总务协调(对图书、信息资源利用)、生活协调(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生活事项的推动)等五个组织,促进国际课程的有效落实。单向责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身的责任意识;二是自身的责任行为,如课程协调员的责任意识与行为等。双向责任,是指教学处的管理者不仅要完成对学生课表的编排等职责范围内的任务,而且还要加强与课程办人员的沟通等。
上海中学国际部责任体系的树立,促进了该校国际部20年的光辉历程。国际部每年有90%的学生进入欧美一流大学深造,吸引了国外上百个高层访问团来校交流、学习,为中国人自主管理的国际学校赢得了世界声誉。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完全由中国人自主管理的国际学校,引领了全国公办学校国际部遍地开花,并促成了“公办学校实施国际课程协作体”的建立。正是这样的责任体系,上海中学国际部才得以持续走强走高,才得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为教育本身负责,持续地向社会传递中国本土国际教育的正能量,得到国际教育界的尊重。
总的说来,国际学校如果能在法理意识、诚信意识、忧患意识、走强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的引领下,抓住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不断寻求突破,就一定能够在构建世界一流的国际学校之路上迈出稳健的步伐,为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