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模糊语言 增添口语交际魅力
2014-08-20华东
摘 要:语言模糊是语言的一种朦胧美,模糊语言可以丰富学生口语交际的内涵。模糊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幽默机智、礼貌真诚、自由灵活。巧用模糊语言的交际艺术,可以使学生口语交际更生动、更准确、更通俗、更高效、更有艺术性,给学生口语交际增添无穷魅力。
关键词:模糊语言 口语交际 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基本能力的一个要求是:表达观点,突出要点,清楚连贯,完整准确。说话、写作表达一定要准确,既是我们长期以来对学生所提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又是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基础。然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其变化都是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我们要求学生,用有限的词语去准确描绘他们感受到的一切事物,那是难以做到的。但是,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会合理地运用模糊语言,那么他们就能够在和人交往时,风趣幽默、礼貌真诚、自然得体、充满自信地表达出他们自己心中说不明白、写不生动、有时又不需要表达得准确的话语。学生一旦学会模糊地表达便可以为口语交际增添魅力。
一、模糊语言幽默机智
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交际关系,尽管方便迅疾的QQ和微信已经成为学生交流的重要工具,但无论何时,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始终是学生交际时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在日常口语交际中,首先要考虑讲的话得体不得体。讲话不得体,将会给交际带来困难。学生日常生活交往时难免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交际对象,有时有意地放弃把话说得更确切的可能,适当运用模糊语言表述反而比准确的表达更加得体。这样的模糊,到底是能确切表达而故意模糊,还是确实无法确切表达而不得不模糊,有时的确不易分辨。在听者不注意的情况下也就蒙过去了,但在蒙过去以后,有时人们反省过来,幽默机智的情趣就随之产生。
比如,在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时,如果遇到一位女生与你打招呼,出于礼貌,一般都要夸奖她美丽。但是,恰好也有你认识的别的女生陪在旁边,你夸赞时就要考虑到旁边女生的心理感受。可以这样对这位女生说“你们今天真漂亮”或者“你们今天真美”。大家的漂亮到底多漂亮,美到底多美,当然是见仁见智的了。这话既夸奖了这位女生,又夸奖了在场的陪同的女生。这种模糊性的夸奖显然是非常和谐得体的,而如果使用准确的语言就会影响整个生日聚会的和谐气氛。
二、模糊语言礼貌真诚
对人礼貌真诚是我们人际交往的传统美德。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希望听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的话语,通俗的说就是“要面子”。中国人所谓的“面子”其实也是非常模糊的,我们可以有很多种理解。比如,一帮初中同学在聚会,你知道其中的一位同学上小学时曾迷恋打游戏,现在已经戒了,如果你问他“嗨,哥们,游戏,你现在还打不打了?”或者问“哎,老同学,除了学习,你现在还有哪些业余爱好?”这两种问法,合适的是哪一个呢?当然是第二个,模糊词“哪些爱好”充分尊重了对方,又不直接提起打游戏,既照顾到对方的面子,又显得你对他的关心是真诚和礼貌的。
同学聚会,常常会在分手的时候,邀请对方来自家做客,一句“有空来我家坐坐!”是使用非常广泛的礼节性告别用语。一个“有空”,语言模糊,比在告别分手时给对方一个准确的做客时间显得既礼貌,又留有余地。它既可能是邀请人礼节性的客套话,又可能是真诚的邀请。一个“有空”,既照顾到对方没有空或不情愿的情况,又不会使交际的双方尴尬为难。
此外,模糊语言还会增强说话人礼貌话语的感染力和交际效果,帮助说话人表达真情实感。比如,学生在外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时,如果见到的问卷调查对象貌似是学生模样,就上去主动喊声“哥哥”或者“姐姐”。可能对方的真实年龄未必比自己大多少,但是,这声“哥哥”“姐姐”的模糊称呼,将调查对象抬高到比自己高的位置,从而使对方从心理上产生了亲近感,增强了口语交际的感染力,最终达到积极配合完成问卷调查的更佳效果。
三、模糊语言自由灵活
尽管很多模糊语言是人们在口语交际时不知不觉使用的,但是学生在交际中使用模糊语言要分清场合,因地而异。要注意交际的对象,灵活使用,巧妙得体。简而言之,使用模糊语言是为了营造一种融洽的交际气氛,要让大多数的听者明白,而不是造成糊涂。
每个学生对模糊语言的理解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对于不太理解模糊语言的同学,交际时应该用通俗一点的说法,而不宜模糊,以免让人一知半解。另外由于交际双方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不同,很多模糊词,也应该注意交际的对象是否可以理解和接受。比如学生经常讲的“酷毙了”“帅呆了”,就不适合对爷爷奶奶说。面对穿着得体参加家庭聚会的爷爷、奶奶,如果想要赞美他们,讨老人家欢喜,不妨直接说:“爷爷,奶奶,你们今天穿得可真精神啊!”
因此因人而异地应用模糊语言,也体现说话者对交际对象的尊重。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对象,一味地生搬硬套模糊语言,难免令人不知所云甚至生厌。通俗地说,模糊语言的使用就是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世界本身就有模糊性,就有朦胧美。语言的模糊也是一种朦胧美,是学生口语交际的一种艺术,模糊语言丰富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内涵。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不断积累一些模糊词语,巧用模糊语言,使自己的口语交际更生动、更准确、更通俗、更高效、更有艺术性,给学生口语交际增添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伍铁平.模糊语言学综论[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6).
(华东 江苏省南通市虹桥二中 226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