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辩的力量
2014-08-20王红
摘 要:从当下的语文教学实际来看,口语交际的学习与训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演讲等口语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从而促进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以演讲为例,谈谈口语训练对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以期引起教育工作者对口语教学的关注。
关键词:演讲 思维 语文学习力
从现代社会发展来看,口语交际是人人必须掌握的工具,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然而,从语文教学实际来看,口语交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高考的重压使语文教学充满功利的色彩,由于过度追求卷面分数,教学过程往往只是重视了读与写,而忽视了听、说,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笔者认为,轻视口语交际教学,放弃听、说训练,并不能通过读写教学时间的增加而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卷面成绩,反而是错失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分数的良机。下面就以演讲训练为例,谈一谈口语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提升的作用。
一、口语表达与思维的关系
口语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思维的结果则是口语表达的内容,没有思维就没有口语语言。另外,口语的表达过程也是把思维结果表现出来的过程,即口语表达的过程就是把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转化的过程,语言的交流其实质也就是思维交流的过程。“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交际双方要不断地表达信息、理解信息,而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也随着交际的需要不断地变化。在这种动态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等思维方法,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不难看出,口语表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的结果,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口语表达离不开思维。而思维对口语的表达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一般说来,思维的内容越丰富,可进行语言表达的内容就越丰富;思维越周密,语言就越准确。
二、演讲对语文思维能力的促进
演讲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的一种口语交际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演讲是一种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它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思维能力的整体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演讲有助于促进学生吸纳知识,拓展思维的广度
思维的广度是指思维的涉及面,思维广阔的人,善于全面地观察问题。演讲话题的广泛性要求演讲者必须打破常规思维的禁锢,保障自己演讲内容的新颖性、丰富性以吸引听众。从这一方面说,演讲训练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思维广度。
在课前演讲和点评的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有一种个人荣誉感,希望自己的演讲和点评能够引起别人的关注。因此,每个同学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准备,在进行演讲之前,演讲者会充分地展开阅读,反复筛选资料,以期在演讲中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平时教师磨破嘴皮告诉学生广泛地阅读如何如何重要,可呼应者寥寥。而设置演讲环节之后,不用教师多说,学生自然会主动地进行阅读,并且还会联系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不仅在思考一个问题时能够联系新知旧知,广泛地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材料,而且思考的问题也会变得多样化,从人生问题到社会热点问题,从网络现象到影视评论,可谓丰富多彩。
(二)演讲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增加思维的深度
思维的深度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刻程度。思维深刻的人,善于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善于揭示现象产生的原因,善于多方位多视角地观察和理解问题。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写作水平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问题主要出在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要想让学生的作文在考场中脱颖而出,首先要让他们的文章构思新颖、形式精巧、立意深刻。而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在课堂,局限在条分缕析式地讲解方式中,学生的眼界就会受到局限,思维深度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制约。演讲活动则能帮助学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选定了自己的演讲题目后,学生会静下心来反复思考,逐渐学会从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深刻的哲理。
例如,有一个学生进入高中后一直有着严重的心理落差,平时语文成绩总是不理想,仿佛总是找不到良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在一次演讲中,他借用单口相声的形式,诙谐幽默地为大家演讲了《从“恶搞”到“高端黑”》:
从“恶搞”到“吐槽”再到“高端黑”,三个词的水平越来越高;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邓小平到鲁迅,我们的时间轴却在倒退。这是否说明我们的反对的水平在倒退?我们的思考在从深层到浅层再到形式?
反对是思想必不可少的成分,有了反对者,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不是千篇一律。可事实是,反对的形式存留,灵魂却死去。是“大一统”使反对僵化,还是反对的衰退“成就”了“大一统”?
精神世界不能够百花齐放的土地上,究竟还要多少年,才能再培育出一个鲁迅?
你问我?我只能告诉你:“我们还要等……呵呵……呵呵……”(节选自演讲结尾部分)
他的演讲从形式到内容都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他对网络现象及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更是让同学们拍手叫绝。他从这次的成功里找到了思考的乐趣,也找到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他重拾信心,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
(三)演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批判性
其实任何学科都需要进行充足的独立思考,即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凡事善于自己动脑,不盲从、不轻易受别人的暗示或影响,通过独立地思考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人往往具有思维的批判性,他能严格地、科学地、批判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思想,勇于坚持正确的观点,也敢于放弃错误的观点。endprint
教学中的演讲活动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演讲者在选取话题后要在课后完成准备工作,他在查找资料前后可能会征求他人意见,但最终要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演讲稿,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课堂点评者并不都是捧场的叫好者,他们往往会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对演讲者的观点进行质疑。这就会在课堂上形成争论,这时,笔者会打破课前演讲的时间限制,让争论稍微持续几分钟,并建议同学们课后继续交流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养成了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而不是人云亦云。令人高兴的是,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学生们都有自己独立见解,充满了理性的光辉。
(四)演讲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每个学期根据不同需求,应该设置不同的演讲形式。高一阶段,学生学习时间相对充足,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为了让学生扩展阅读,演讲一般先采取自命题的形式。到了高二,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就增加些难度,采用他命题的形式。这两个阶段,学生都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到了高三,学习任务繁重,而学生的能力也有了显著地提高,一般会采用即兴演讲的方式,一来省去课后准备的时间,二来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能随机应变,灵活机智,能够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改变看法或思路,善于从新的观点、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思维的敏捷性则主要体现在思维活动的速度上。演讲者只有具有较高的思维灵活性、敏捷性,才能在即兴演讲中有出色的发挥。
这一点恰恰迎合了高考作文的要求。高考时,学生需要的是那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因为他们的时间很珍贵,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准确审题并完成写作,可以说只有打破时间局限的魔咒,灵活地应对命题,才能在高考的考场里胜出。
(五)演讲有助于加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写作,理清思路都是至关重要的。思路是作者或语言交流者对某件事物的正向或逆向等的思维方式和看法,思路线索的展开与思维脉络的延伸,反映了语言交流者对现实世界的观察、理解和认识的逐步深入的过程。思路正确,就能反映客观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形成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的程序性。反之,则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的思维过程必须符合和服从于严格的逻辑规则,必须按照逻辑的顺序去考虑问题,必须遵循逻辑的规则进行论证,否则,听众会一头雾水。通过演讲活动的展开,学生能当场看到听讲者对自己表达的反馈,能很直观地检验自己的演讲思路是否清晰,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平时,在改作文时,有些同学看到批语之后表示不接受,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写的时候自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你怎么就看不懂呢?但是当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时,他就会开始反思自己的思路是否清晰,语言表达是否清晰了。由此看来,演讲对促使学生加强作文的逻辑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l]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A],吕叔湘语文论集[C].商务印书馆,1983.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卫金灿.语文思维培育学[M].语文出版社,1997.
(王红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221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