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与交际文化适应
2014-08-20贾晓蕾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因此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知识的导入。张占一以“参与交际的文化因素在交际过程中所起的所用”为标准,将文化分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其中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为“交际文化”,否则为“知识文化”。[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为留学生专门开设的文化课程,教授“知识文化”,然而“交际文化”的教学尚未系统和完善。语言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和文化适应能力,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交际文化”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对义乌工商学院的留学生展开问卷调查,针对问卷反映的情况,结合本人教学经验,从“文化意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较为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交际文化 跨文化交际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汉语这一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和喜爱,学习汉语的外国友人逐年增长,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义乌工商学院以当地外贸经济为依托,“自2007年起招收外国留学生,已成功培养了来自五大洲60多个国家2000余名留学生,2013年有来自58个国家的73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留学生规模在省内同类高校名列第一。”[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一个民族的语言负载着该民族的社会风俗、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民族情感,因此,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导入。张占一于1983年首次提出了“交际文化”的概念,他认为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因素是“交际文化”,而不直接影响交际的则为“知识文化”。[3]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较为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近些年来,许多教学机构也开设了专门的文化课程,意在传播“知识文化”,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认识和了解,而对“交际文化”的投入则较为欠缺,这就使得学生会说、会写,却不会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音、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奠定的基石。我们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对于他们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往往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对于那些违背我们交际准则的错误则较难以容忍。跨文化交际学认为“文化是行为的方式和交际的模式……文化差异会影响人们的语言交际行为和非语言交际行为。”[4]因此,对直接影响交际顺利进行的“交际文化”做一调查和研究,总结教学方法和对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显得尤为必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项目
我们一般将语言交际文化分为语言交际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文化,张占一和毕继万将语言交际文化分为“时间词、数词”等词语、“见面语、委婉语”等语句、“句子功能”“语体特征”四个方面,将非语言交际文化分为“体态语”“交际规约/现象”和“实物文化附加义”三个方面。[5]本文结合已有理论,联系教学对象和实际,将交际文化分为语言交际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文化两个方面,并通过对问卷当中的8个问题加以细化,借此了解留学生对于交际文化的适应程度:
(二)研究方法
结合上述交际文化分类,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设计了8个问题,意在分析留学生个体变量(来中国时间长短、性别、年龄、学历)与交际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本文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12份,获得有效问卷204份。
为对所得数据做出科学合理的描述和解释,本次调查的数据分析主要采用SPSS17.0软件包中的单因素ANOVA分析法,SPSS是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的缩写。单因素方差分析也称作一维方差分析,它检验单一因素对于几个因变量是否具有显著影响,若显著性值低于0.05,则说明该单一因素的影响力较大。
三、调查研究结果
义乌工商学院的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从地区角度来看,以中东和非洲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从文化信仰来看,以穆斯林为主;从母语背景来看,则以法语和阿拉伯语为主。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在掌握汉语以后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有的人是为了通过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获得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的人是希望在学好汉语以后能在中国的大学学习其他的课程和知识,这就决定了他们学习侧重点的差异。此外,留学生的学历水平、年龄层分布以及在中国生活的时间也存在高低不平、长短不一的现象,这就使得他们在理解接受和适应能力上存在差别。由于中东和非洲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甚至有的班级里所有学生都来自这两个地区,因此样本研究会失去针对性和可比性,因此本文将着重从“来中国的时间长短”“性别”“年龄”“学历”四个方面探讨学生个体因素与交际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
(一)单因素分析
时间 ANOVA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打招呼
用语 组间 9.339 3 3.113 18.201 .000
组内 34.206 200 .171
总数 43.544 203
谦虚的
回答 组间 9.713 3 3.238 15.684 .000
组内 41.287 200 .206
总数 51.000 203
了解传统
节日 组间 3.291 3 1.097 4.818 .003
组内 45.547 200 .228
总数 48.838 203
喜欢传统
节日 组间 5.623 3 1.874 9.363 .000
组内 40.038 200 .200
总数 45.662 203
模糊话语 组间 14.567 3 4.856 26.949 .000endprint
组内 36.036 200 .180
总数 50.603 203
色彩文化 组间 2.491 3 .830 4.462 .005
组内 37.215 200 .186
总数 39.706 203
生活观念 组间 15.100 3 5.033 28.604 .000
组内 35.194 200 .176
总数 50.294 203
见面礼节 组间 5.054 3 1.685 7.334 .000
组内 45.946 200 .230
总数 51.000 203
性别 ANOVA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打招呼
用语 组间 7.004 1 7.004 38.720 .000
组内 36.540 202 .181
总数 43.544 203
谦虚的
回答 组间 18.360 1 18.360 113.625 .000
组内 32.640 202 .162
总数 51.000 203
了解传统节日 组间 3.898 1 3.898 17.522 .000
组内 44.940 202 .222
总数 48.838 203
喜欢传统节日 组间 5.868 1 5.868 29.789 .000
组内 39.793 202 .197
总数 45.662 203
模糊
话语 组间 3.263 1 3.263 13.923 .000
组内 47.340 202 .234
总数 50.603 203
色彩
文化 组间 1.733 1 1.733 9.216 .003
组内 37.973 202 .188
总数 39.706 203
生活
观念 组间 .201 1 .201 .810 .369
组内 50.093 202 .248
总数 50.294 203
见面
礼节 组间 2.040 1 2.040 8.417 .004
组内 48.960 202 .242
总数 51.000 203
年龄 ANOVA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打招呼
用语 组间 5.348 2 2.674 14.071 .000
组内 38.196 201 .190
总数 43.544 203
谦虚的
回答 组间 .511 2 .256 1.018 .363
组内 50.489 201 .251
总数 51.000 203
了解传
统节日 组间 .022 2 .011 .045 .956
组内 48.816 201 .243
总数 48.838 203
喜欢传
统节日 组间 1.351 2 .675 3.064 .049
组内 44.311 201 .220
总数 45.662 203
模糊话语 组间 3.672 2 1.836 7.864 .001
组内 46.931 201 .233
总数 50.603 203
色彩文化 组间 2.457 2 1.229 6.629 .002
组内 37.249 201 .185
总数 39.706 203
生活观念 组间 1.930 2 .965 4.010 .020
组内 48.364 201 .241
总数 50.294 203
见面礼节 组间 .454 2 .227 .903 .407
组内 50.546 201 .251
总数 51.000 203
学历 ANOVA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打招呼
用语 组间 .794 1 .794 3.752 .054
组内 42.750 202 .212
总数 43.544 203
谦虚的
回答 组间 2.833 1 2.833 11.882 .001
组内 48.167 202 .238
总数 51.000 203
了解传
统节日 组间 1.922 1 1.922 8.273 .004
组内 46.917 202 .232
总数 48.838 203
喜欢传
统节日 组间 3.089 1 3.089 14.656 .000
组内 42.573 202 .211
总数 45.662 203
模糊
话语 组间 1.186 1 1.186 4.849 .029
组内 49.417 202 .245
总数 50.603 203
色彩
文化 组间 3.633 1 3.633 20.344 .000endprint
组内 36.073 202 .179
总数 39.706 203
生活
观念 组间 1.471 1 1.471 6.087 .014
组内 48.823 202 .242
总数 50.294 203
见面礼节 组间 .177 1 .177 .704 .402
组内 50.823 202 .252
总数 51.000 203
(二)百分比条形图
从单因素分析数据和百分比条形图可以看出,时间因素对于交际文化适应性的影响力最大,在8个问题4组交际文化类型中,它的显著性值都低于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时间较长的留学生,其文化适应性较高。性别因素的影响力也较大,除了“生活观念”一题外,其他各题与性别之间的显著性值均低于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女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较高,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接受能力更强。此外,“年龄”与“学历”也对交际文化适应性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年龄越小、学历越高,对于文化的适应能力越强,然而其显著性明显低于“时间”和“性别”因素。
四、交际文化的教学对策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累积和沉淀的结果。语言的使用习惯是一个民族思维和行为习惯的映照,也是一文化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显著标志。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习对象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能力。然而,如今的对外汉语的交际文化教学存在教学项目模糊、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等不足,教师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上。针对这些现象,结合本文的调查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对外汉语的交际文化教学:
(一)文化意识的融合性和整体性
文化意识的融合性指的是能够站在异文化的立场上尊重、理解和接受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留学生群体有着不同的母语文化背景,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本身应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跨文化意识,尊重和接纳每一种异域文化,并在上课、备课之余多阅读一些文化书籍,对异域文明做更多、更为深入地了解。
文化意识的整体性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汉语·文化圈”[6]意识。留学生学习的是汉民族共同语。在我国境内,还分布着七大方言区,方言区之间以及方言区内部的语言千差万别。在工商学院学习的留学生常说义乌人的普通话不标准,一些有过走南闯北经验的留学生也惊讶于汉语南北语音的明显差异。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对学生做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对汉语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可拿一些词语做方言之间的比较,增强课堂趣味性。但教师应坚持用高标准的汉民族共同语进行教学,让学生学到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
(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汉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了更好地让学习者融入中国文化和当地生活,消除跨文化误解和交际障碍,课堂的教学内容应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实用性方面,我们应注重汉语语境和地方特色。教材当中,时常出现一些为了教授语法而设置的语句,如“你是哪国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你是哪个国家的”“你来自哪里”来提问;再如课文当中经常出现“今天是几月几日”,而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几月几号”更为常用。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具体设置教学内容,如综合课、精读课等较为注重语法知识教学的课程可以按照课本当中的原有句型进行教学,而口语、听力课等则可根据现实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扩充。此外,对外汉语教学应紧密结合当地特色,义乌是一座国际性商贸名城,经贸往来频繁是义乌的一大特色,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多传授一些市场上和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词汇和句子,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交际文化适应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时间”“性别”“年龄”“学历”等因素都影响着交际文化的适应性。因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时间角度来讲,我们应分阶段进行文化因素的教学,在初级阶段我们应侧重基本的交际文化教学,使学生会说符合社会规约的词汇和语句、能理解所处文化沟通交流的方式。在中、高级阶段,则应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系统地传授中华传统文化。从性别、年龄和学历的角度看,我们的教学侧重点应视课堂学生的组成而定,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梳理,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如班级中女生较多,教师应多介绍服装、饰品等穿戴习惯;如班级的平均学历较高,教师则可简单地解释交际文化表象下的深层原因。
(三)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针对我们调查的几个交际文化项目,个体因素对四组文化项目的影响力各不相同,其中思维习惯的个体因素差异最为显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对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的文化项目做出系统合理的编排,由浅入深,由差异显著的到差异不显著的,某一文化项目是选择在综合课上导入还是在听说课上导入、以何种形式导入等都应该纳入考量。此外,课程内部、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识记规律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循序渐进、循环往复。
(四)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普遍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由于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课堂教学有时会牵涉到古文字、成语等难以理解的语言项目,如果不考虑他们的学习水平、理解能力、兴趣所在等因素,机械地照本宣科,就会使得学生不知所云,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应多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具体地展示中国文化。此外,也可播放一些生活小短片,向留学生介绍我们的传统习惯、沟通交流和思维的方式;同时,教师应灵活掌握课堂节奏,运用课堂现有的教学因素,积极地向学生传授交际文化知识。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某天一位学生戴着绿帽子进教室,笔者利用这一契机,向班级里的学生说:“在中国,男生不可以戴绿帽子哦!”然后再讲述具体原因。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达到传授交际文化的目的,又可增添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本文系浙江省义乌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院级课题“对外汉语教学与交际文化适应——以义乌工商学院留学生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025。)
注释:
[1][3]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3期。
[2]义乌工商学院网:《学院概况》,(2013-12-11)[2014-03-19].http://www.ywu.cn/News.asp?Id=7029
[4]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5]张占一,毕继万:《如何理解和揭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4期。
[6]卞觉非:《论“汉语·文化圈”跟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策略》,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董明.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琐谈[J].语言文字应用,2007,(01).
[3]李丹青.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
[4]孟子敏.交际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
[5]欧阳祯人.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教学的几个问题[J].长江学术,2007,(4).
[6]周思源.“交际文化”质疑[J].汉语学习,1992,(4).
(贾晓蕾 浙江省义乌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32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