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水禽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分析

2014-08-20王同敏张吉国郑燕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组织结构

王同敏 张吉国 郑燕

摘要:近年来中国水禽养殖数量迅速增加,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成为世界水禽生产第一大国。但是中国水禽产业仍存在着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纵向联接和协作能力差、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等问题。应促进水禽产业规模化发展,优化水禽产业结构,延伸水禽产业链条,创建水禽市场的有效竞争结构,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保护产品特色与品牌,以促进水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水禽产业;组织结构;市场绩效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3-0152-05

近年来,中国水禽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水禽养殖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水禽包括鸭、鹅、鸿雁等以水面为生活环境的禽类,本文所述的水禽主要是指鸭(肉鸭、蛋鸭)、鹅两类。2011年中国水禽业总产值超过1 500亿元,约占国内家禽业总产值的30%。据对2011年和2012年全国水禽发展情况的调查统计,预测水禽产业在2013年比2012年同比增长10%的基础上,2014年将继续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水禽经济在促进畜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水禽产业组织结构及绩效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产业组织政策。

1水禽产业组织结构宏观分析

1.1水禽产业的纵向组织结构

中国水禽产业的纵向组织结构包括水禽生产服务(产前)环节、水禽生产(产中)环节和水禽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产后)环节。三大环节分别由负责技术培训、种禽生产及供应,兽药和疫苗生产及供应、饲料生产及供应,主副产品加工、物流的经营者完成,各经营者之间通过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经营者可专营一个或者两个甚至三个环节的水禽经济业务,从而构成了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密切相连的水禽产业链条(图1)。例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山东六和集团,全力打造了从原料贸易、祖代鸭、父母代鸭、商品鸭养殖、饲料生产、冷藏加工、熟食开发及相关产业于一体的纵向产业链条。

1.2水禽产业的横向组织结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水禽产业的组织模式不断发展,经历了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完善过程。总体来看,水禽产业的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即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水禽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基于区域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政府政策、市场引导等因素的不同,水禽产业集聚的方式呈现多样性,现在已有“龙头企业+养殖户”、“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养殖户”、“养殖园区”等产业组织经营模式。

从空间上看,在每个产区内部则是簇拥在一起的若干个各自独立经营、产权边界清晰的家庭生产或者企业生产(图2)。以江汉平原水禽产业为例,2010年已建成荆州、荆门、仙桃、天门、潜江等水禽养殖基地,养殖户们基本都参加当地龙头企业组织的各种合作社,不必直接参与市场交易,不但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能有效降低市场风险。

1.3水禽生产的产品差异化结构

产品差异化战略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水禽的产品差异主要是指物质差异,即外在质量和内在品质上的差异。现阶段中国水禽产业在产品差异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虽然各个水禽主产区相继创建品牌,推出特色产品,以扩大产品的差异化,但是各个品牌的差异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中国水禽产业重养殖轻加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水禽产品种类单一,产品差异化程度低。在国内市场上,95%以上的肉鸭被英国樱桃谷鸭等国外品种所垄断,制造假冒品牌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导建立水禽种禽和主副产品的特色品牌迫在眉睫。

1.4水禽生产的多样化

中国是世界上水禽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目前已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中的水禽品种(配套系)就有68个,有闻名世界的北京鸭、居世界产蛋量之冠的绍兴鸭等,此外肥肝型的建昌鸭和药用滋补型的连城白鸭都是极其珍贵的品种资源,不同品种的水禽产品特性和品质都不尽相同。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水禽深精加工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目前正在积极研发多种水禽加工制品。以肉鸭为例,目前已开发出酱鸭、糟鸭、啤酒鸭、鸭肫干等鸭肉产品并取得一定收益,但是国际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超临界萃取等先进加工技术,提高了水禽肉蛋制品的保健作用和食疗作用。因此,中国水禽生产的多样化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增强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1.5水禽养殖的内部竞争机制

中国水禽产业的市场格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参与竞争的五个主体为产前服务商、水禽养殖和加工厂商、产后运销服务商、替代品厂商和潜在进入者。本文主要从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竞争者的角度分析水禽养殖的内部竞争机制。

从潜在进入者方面来看,越来越多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倾向于从其他产业转向水禽产业。目前中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共同趋势是增加养殖规模、提高产品产量。水禽产业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一方面,近年来水禽养殖量稳中有升(表1),2011年鸭、鹅养殖量较2001年分别增长了42.13%、58.80%;另一方面,水禽肉产量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表2),从1980年到2000年,鸭肉和鹅肉分别增长了523.61%、837.35%,2011年较2000年分别增长了55.71%、46.04%,造成水禽产业前所未有的潜在进入格局。

水禽产业的竞争替代关系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畜肉产品等对水禽肉产品的替代,例如,猪肉、牛羊肉与鸭肉、鹅肉之间的替代关系;二是不同品种、不同生产地区的同类水禽产品之间的替代,例如,不同地区生产的鸭蛋制品之间的替代性就很强。水禽产业的竞争替代关系主要受产品价格和消费者偏好的影响。

2水禽产业的组织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质量、费用、利润、产品质量和品质以及技术进步方面达到现实状态,它反映市场运行的效率。水禽产业组织绩效的考核指标主要有产业的盈利水平、平均成本、产品质量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得出本产业的运行效率,为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目前国内水禽信息及数据的现有统计报告都是将水禽列入家禽类合并统计,在此暂时参照家禽数据作为基础性产业数据。endprint

2.1水禽产品的平均价格

水禽产品的平均价格以活鸭、活鹅为例。根据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农业部公布的2011年8月到2013年11月活鸭、活鹅批发价格日报,整理并做成价格走势图(图3)。活鸭、活鹅在春节前后价格较高,这与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及水禽产品的供需变动密切相关,春节过后价格稳步回落,达到最低点后慢慢回升,每年循环。但是2013年4月以来,水禽批发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回升迹象不明显,这与4月份以来持续爆发的高致病性H7N9疫情密切相关。

2.2家禽产业的平均成本

家禽产业的生产成本具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中人工费用和土地成本的上升幅度较大,物质及服务费用上升的绝对值较大(表3)。人工费用的大幅上升与近年来国家实行“三农”政策、农民收入增加有关。土地成本由2008年的7.97元直接上升到2009年的27.34元,源于土地要素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生产经营成果的分配中。物质及服务费用上升主要是因为农产品价格上升导致的饲料成本上升,另外,科技、信息、经营管理越来越多应用到家禽生产中。

家禽产业的组织绩效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从家禽产业的生产成本来看,每百只家禽的生产成本一直稳步上升,从2007年的1 672.49元上升到2011年的2 490.71元;从家禽产业的成本利润率来看,由2007年的15.46%下降到2009年的7.71%,虽然2010年又出现暂时性的反弹上升,但是总体来看降低幅度较大。受粮食、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饲料的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随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成本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两者与家禽养殖成本的提高有直接关系。

2.4不同养殖规模家禽生产成本收益的比较

通过对比2007年至2011年不同饲养方式下家禽生产成本收益(表6)可知,小规模饲养的成本、净利润、成本利润率都较高。可能的合理解释是:①相对而言,小规模饲养在饲料喂养、检疫防疫等方面均不如大规模饲养符合科学管理,因而饲养成本较高;②大规模饲养方式进料器、饮水机等固定资产配备更加齐全,折旧费用高,禽病检疫防疫更加规范,因而成本较高,导致净利润、成本利润率较低。

3水禽经济发展的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通过协调竞争与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结构的形成。科学的产业组织政策能够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并通过它影响和引导产业组织行为,最终提高产业组织绩效。

中国水禽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养殖主体分散,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产业链纵向联接较为松散,是影响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水禽产业的组织政策应该以组建一体化经营的经济联合体为中心进行设计,以实现规模效益、技术进步和组织的演进。

3.1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水禽产业规模化发展

水禽的生产技术水平是影响产业成本的主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水禽产业集中分布的技术优势正逐渐取代资源优势,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水禽产业科技进步,实现规模化经营。

第一,吸纳高新技术,使科技成为水禽产业生产率增长的最重要来源,并通过一体化组织形式为产、学、研、企等相关单位联合开辟新途径,使水禽产业及其再生产采用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为水禽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发展提供基础动力。

第二,依托水禽资源优势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带动水禽养殖业及加工业的区域化布局,实现地区专业化生产,变区域水禽资源优势为规模经济优势。

第三,扶持大型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户实现规模经营,推动水禽业产业做大做强。通过着力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使水禽业摆脱困境,应对国际挑战,实现现代化发展。

第四,依靠科技,严格按照绿色水禽业的生产技术要求操作,生产合格的绿色水禽产品,建立绿色水禽研制基地,创立绿色品牌。

3.2优化水禽产业内部结构

从中国居民的禽肉消费结构来看,生品(含活禽、宰杀禽、分割禽和冷冻禽)的消费比重远远大于熟制加工品所占比重。针对水禽产业长期以来重养殖轻加工现象,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第一,在保证水禽饲养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着力发展包括水禽屠宰、分割、冷冻、熟制加工、冷藏储运、批发配送在内的加工业。

第二,设立专门机构制定水禽产品的有关政策、规划,规范生产工艺,建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实行产品产地标识,宏观调控水禽产品的生产、加工和供销,促进水禽产品的产、供、销同步增长,保证水禽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第三,致力于优化水禽产业产品质量,拓展国际营销渠道,以应对禽流感对水禽产品出口的挑战。

3.3促进水禽市场的有效竞争

有效竞争就是既能保持竞争活力,又能享受规模收益的市场结构组织状态。

第一,应加强对水禽市场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管理部门应对产业发展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制定水禽质量标准体系,规范饲料配制和产品加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水禽养殖的准入和退出门槛。

第二,鼓励组建并完善高效的水禽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促进有效竞争的具体表现为协调产业内部的竞争关系,避免水禽产业的恶性竞争;处理水禽产业的内外关系;促进水禽养殖、加工、营销的内部经济合作。

3.4延伸水禽产业链条并提高产业化程度

延伸水禽产业链条不仅能降低交易成本,还能使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提高产业化程度对水禽产业组织绩效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一,提高水禽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谈判能力,而且销售企业市场经验丰富,能够降低合约签订费用和履约成本。

第二,把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和利益流失,降低产业化发展的组织管理费用,而且水禽养殖者从对市场交易变为对公司内部交易,提高了交易效率,节约了交易费用。endprint

第三,加强水禽产业的纵向联接关系,可减少交易的不确定影响因素,使得组织的信息收集、评估和市场预测能力增强,通过契约关系可以稳定养禽户的生产与销售,各利益主体都有效避免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3.5提高水禽市场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保护特色与品牌

水禽产业的调整应着力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推进水禽产业的纵深发展。产品差异化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进行,除产品的本身质量和外观外,还可从包装、服务、交货期、商标、信誉等各种因素上下功夫,以建立产品的竞争优势。

发展特色水禽,制造差异化的本地水禽产品。一方面,在区域内集合优势创建品牌,通过品牌差异确立在竞争中的优势;另一方面,应把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结合起来,把传统水禽产品生产工艺设备改造与新型生产技术引进结合起来,加强多部门、多学科的协作攻关,增加水禽产品品种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Rashford B S,Adams R M. Improving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ecosystem management: an application to waterfowl produc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7,89(3):755-768.

[2]Atallah G.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the stability of cooperation in research joint ventures[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3,12(6):531-554.

[3]Wezyk S. 世界水禽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08(17):59-60.

[4]于占平.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7):53-55.

[5]王雅鹏, 刘雪芬, 何朝秋.我国水禽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政策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8-12.

[6]刘雪芬, 王雅鹏.中国水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2):140-144.

[7]国家水禽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水禽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J].中国禽业导刊, 2009(12):18-19.

[8]胡继连,杨红香.我国果品产业的组织结构与绩效[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8.

[9]刘静,张吉国.中国蔬菜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分析[J].世界农业,2009(11):33-36.endprint

第三,加强水禽产业的纵向联接关系,可减少交易的不确定影响因素,使得组织的信息收集、评估和市场预测能力增强,通过契约关系可以稳定养禽户的生产与销售,各利益主体都有效避免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3.5提高水禽市场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保护特色与品牌

水禽产业的调整应着力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推进水禽产业的纵深发展。产品差异化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进行,除产品的本身质量和外观外,还可从包装、服务、交货期、商标、信誉等各种因素上下功夫,以建立产品的竞争优势。

发展特色水禽,制造差异化的本地水禽产品。一方面,在区域内集合优势创建品牌,通过品牌差异确立在竞争中的优势;另一方面,应把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结合起来,把传统水禽产品生产工艺设备改造与新型生产技术引进结合起来,加强多部门、多学科的协作攻关,增加水禽产品品种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Rashford B S,Adams R M. Improving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ecosystem management: an application to waterfowl produc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7,89(3):755-768.

[2]Atallah G.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the stability of cooperation in research joint ventures[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3,12(6):531-554.

[3]Wezyk S. 世界水禽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08(17):59-60.

[4]于占平.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7):53-55.

[5]王雅鹏, 刘雪芬, 何朝秋.我国水禽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政策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8-12.

[6]刘雪芬, 王雅鹏.中国水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2):140-144.

[7]国家水禽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水禽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J].中国禽业导刊, 2009(12):18-19.

[8]胡继连,杨红香.我国果品产业的组织结构与绩效[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8.

[9]刘静,张吉国.中国蔬菜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分析[J].世界农业,2009(11):33-36.endprint

第三,加强水禽产业的纵向联接关系,可减少交易的不确定影响因素,使得组织的信息收集、评估和市场预测能力增强,通过契约关系可以稳定养禽户的生产与销售,各利益主体都有效避免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3.5提高水禽市场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保护特色与品牌

水禽产业的调整应着力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推进水禽产业的纵深发展。产品差异化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进行,除产品的本身质量和外观外,还可从包装、服务、交货期、商标、信誉等各种因素上下功夫,以建立产品的竞争优势。

发展特色水禽,制造差异化的本地水禽产品。一方面,在区域内集合优势创建品牌,通过品牌差异确立在竞争中的优势;另一方面,应把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结合起来,把传统水禽产品生产工艺设备改造与新型生产技术引进结合起来,加强多部门、多学科的协作攻关,增加水禽产品品种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Rashford B S,Adams R M. Improving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ecosystem management: an application to waterfowl produc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7,89(3):755-768.

[2]Atallah G.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the stability of cooperation in research joint ventures[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3,12(6):531-554.

[3]Wezyk S. 世界水禽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08(17):59-60.

[4]于占平.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7):53-55.

[5]王雅鹏, 刘雪芬, 何朝秋.我国水禽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政策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8-12.

[6]刘雪芬, 王雅鹏.中国水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2):140-144.

[7]国家水禽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水禽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J].中国禽业导刊, 2009(12):18-19.

[8]胡继连,杨红香.我国果品产业的组织结构与绩效[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8.

[9]刘静,张吉国.中国蔬菜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分析[J].世界农业,2009(11):33-36.endprint

猜你喜欢

组织结构
刍议大型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某新华发行集团县公司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从电能营销管理角度分析线损预控措施
基于组织结构的转型期化工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及有效对策
基于企业再造理论的国企组织结构变革探讨
跨国公司组织及权限和中国企业对比研究
企业创新管理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下图书馆组织结构和管理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