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14-08-20吕伟琴
吕伟琴
自2005年参加工作,从事语文教学已有9个春秋。流年似水,虽未有“林花谢了春红”的伤感,却也觉得“太匆匆”。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一直秉持着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努力地探索着有效的实施办法,继而去追寻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一路走来有过困惑、迷惘,也收获着惊喜与感悟。
两年前,我执教《渡河少年》一课,在交流感悟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少年,他在你心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有的学生说:“这是一个做事坚持不懈的少年,因为总会看到那个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也因为他的坚持,最终成为游泳健将。”还有的学生说:“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说实话,这里有一部分回答是我根据课前预设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干预与暗示,也有表达自己感受的,说得挺好。
正当一切按照我的既定方向行进时,小丽同学的回答打乱了这一切。“老师,我不喜欢这个少年,他太倔,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而且老爹都知道错了,面对老爹的哀求,他理也不理,太任性、太没礼貌了。”
这振振有词的回答,顿时打破了课堂的寂静,学生开始窃窃私语,似乎在讨论这个孩子的做法是否正确,此时我也觉得这是一个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便做了个安静的手势对学生说“孩子的倔强是否正确?请你们有秩序地说说自己的看法。”
以上情况是我在教学前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让我看到了他们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我所期待并苦苦追寻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吗?语文教学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它就像云一样,没有规则,“云开云散”“云卷云舒”“云蒸霞蔚”,這云是最舒适、最自由、最富于变幻的,同时也是最真实的。
我意识到理想的语文课堂要少一些,“一切听行动指挥”,更没必要为了追求公开课的辉煌而绞尽脑汁,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平等的对话,珍视他们富有色彩的个性阅读感受,并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陶冶思想、张扬个性、提高能力,由此学生才会说出由心而发的话,才会有自由的个性和真实的体验。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流淌着生命的活水,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家园,当我们把开启心灵、开启智慧的钥匙交到孩子们手中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一直不懈追寻的理想中的“他(它)”,就在那灯火阑珊处。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