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班主任工作
2014-08-20李强英
家长带上孩子第一天来到学校,家长和孩子未接触校长,也没有去接触科任教师,首先选择的是班主任。当好一名班主任,要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能成才。透过师生在学习间的一切活動,我不难发现,隐于班主任工作的三部曲:相识、相融、相生。
一、相识
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开始就接触学生,从接触中认识,从认识中了解,从了解中沟通心灵,从沟通心灵中建立师生感情,让师生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攀谈,对话的双方或多方,首先要能够对视。这样的对视,立足于同一个平面上的目光和心灵的交汇,来源于一种交往的冲动和接纳的情怀,体现为一种精神的敞开。目光的相逢,要尽量摘掉有色镜,以便他们能够交汇于相识的情感中。让学生走近教师,走进教师心间,和教师“面对面”“零距离”,对教师有亲情。这样教师才能引领学生学生“交心”,教师又能放下架子和学生结为“同伴”,进行教育教学的“互动”,能耐心听取一线学生“自己的专业理论”,让他们有反思意识,做反思习惯的勤奋的思考者。每周给每个学生一个个案档案填好备查。其内容为: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性格 、兴趣 、爱好 、我的至理名言 、我的人生追求 、我的远大理想 、我的友好同学 、我不“感冒”的老师和学生 、本周的课后反思 、对下周的建议 。教师得到了学生的个案后,认真分析、逐一了解,可以说,这也是教师从学生手中获得的可喜的“战利品”。教师通过阅读分析,扬长避短,通过信息处理及反馈,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反思改进,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在班上班委干部实行“动态式滚动制”,人人都能当干部,这也是我们教师做好班主任的“拿手好戏”,不妨,再夸大一点,更是我们“教书匠”当好班主任的“科研成果”吧!
二、相融
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不应是某种接力传递,也不是1+1式的简单叠加,教师与学生之间自然而然有一个相融的过程,一份知识,一种体验,一点感悟,只有相融于自己的知识经验里,它才能获得真正的价值,才有可能发酵和再生。让学生求真,客观审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得失;让学生向善,努力完善自我人格;让学生唯美,不断追求艺术境界。只有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做人,才能不断迈向真、善、美的更高境界。
教师教学中的相融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上,体现在学生的自由探究和讨论中,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认识在碰撞、汇聚和融合。这样的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累,是新知生成和建构的前提;这样的融合,不是为了求同,而是为了共享与创造。
三、相生
只有师爱生,生才会敬师。师生相生,全在于共增友谊,共建感情。给学生一片蓝天,让他们在校园里、在学习上、在社会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哪怕是一个微笑、一次懊恼、一回忏悔、一点知识的获取、一次活动的开展、一份爱心的奉献、一次崇高的奖赏、一句名言的互赠。从早到晚,师生生活在一起,为托起希望的明天,准备着以增加新知为目的,在教学与对话中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对话的目的是发展,是新的知识的生成与构建,是制造意义,寻求真知。新的视野会在对话中徐徐展开,新的观点会在交流中重组与生成,新的价值会在共享中意义倍增。新的人生追求,会在相生中完善。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高超的管理艺术,体现在所带的班级上,搞好班级工作,坚持与学生对话,就是相信可能。因为对话能为事情的解决,不断地增加新的可能性。它常常以一种积极的行动方式,指向更深邃、更新颖和更有启发性的内容,让学生获得真知灼见。这样,学生成了才,社会会满意,家长才放心,老师更称心。由此可见,当好班主任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吗?班主任与学生相识、相融、相生,不也是当好班主任的行动准则吗?不也是学生立志成材的唯一因素吗?
老师心中有学生,学生成才又怎能忘掉老师呢?不妨师生相识、相融、相生,作为一名班主任应惦记的三部曲,该得到大家的同意吧!
我想,这虽是自己在班级管理下东拼西凑的“高谈阔论,并非如法炮制”,存心想登上一个好班主任的“大雅之堂”,而是自己一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智慧的结晶、个人内心的表白吧!
作者简介:李强英,生于1971年9月,四川省平昌县五木小学语文教师,汉族,本科,中学一级教师,县级骨干教师,巴中市语文教学专委会成员,曾多次获得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平昌县五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