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

2014-08-20姚蕊

新课程·小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姚蕊

摘 要: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培养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知识,形成计算技能,养成良好的运算心理和习惯是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方法

数的运算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培养和发展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所谓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一、计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计算教学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运算能力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不仅有利于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专心、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审题细心、书写工整、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结合相应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恰当的引导,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有帮助的。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方法

1.注重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算法是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而算理是四则运算的原理和依据,它由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等构成。强调理解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就是要学生不仅知道该怎样计算,而且还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算理不清,算法就难以牢固,计算技能就无法形成。学生只有透彻理解算理,在解答数学计算题时,才有可能做到灵活而准确。

小学生常用的算理有:四则运算的意义、十进制计数原则、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等。对于这些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构建,以便在学习新知时,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例如,在教学“小数乘除法和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会运用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个知识点。学生如果把这个知识内化的很好,就能顺利地应用到小数乘除法以及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问题上来。

数学知识是螺旋上升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不必急于求成。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理解分母不同的分数是不能直接加减的,就如同笔算整数加减法时数位要对齐,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一样,其实都是为了保证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在学生感受到已有知识解决不了新问题的时候,再引导学生学习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就转化成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领悟算理,掌握算法,而且也能够充分体会数学“转化”思想的价值。

2.注重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口算、笔算、估算、计算器计算等都是常用的计算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口算;稍复杂的题可以笔算;不需要精确结果的可以估算;很大数目的题可以用计算器计算;有数据和结构特点的题目还可以简算。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需要,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题目或情境,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表明: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可以准确和快速地解题,简化计算步骤,节省做题时间,提高解题效率。比如,计算35×101时,利用竖式笔算可以得出结果,但是计算过程的书写较为复杂,因为乘数中间有0,学生在列竖式时也比较容易出错。假如改变一种思路,将101分解为100和1,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很轻松就能得出结果。不仅避免了竖式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而且省略了竖式书写的步骤,既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又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同一题目不同解法的比较,有比较才有辨别,学生注意归纳总结,方能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举一反三。

3.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口算水平息息相关。一道稍复杂的计算题,所包含的口算少则几道,多则十几道,甚至几十道。口算出错,笔算、估算、简算也会随之出错。因此,口算是基础,是重中之重,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1)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口算天天练的习惯,题量不在多,而在于日久天长的坚持。教师要从学生的口算练习中找出学生常犯的错误,找到错误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错因分析,帮助学生改正。教师还要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指定差异化的练习作业,让学生的练习更有针对性。(2)教师要重视基本口算的掌握。所谓基本口算,指的是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简单的两位数加、减法等,它们都是口算的核心,掌握得熟练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这也正是小学中低年级相较高年级更为重视口算练习的原因。只有在低年级时夯实基本口算,中高年级的计算才能有稳固的基石。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心理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仅仅靠40分钟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后长期有效的练习。在日常练习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坚持每天完成20道口算题,而是等到一周临近结束时突击完成5天的练习量,以应付教师的作业检查;也有一些学生只要遇到步骤稍多、数据稍大的计算就有畏难情绪,想方设法不算或者用计算器代替计算。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学生对于计算缺乏兴趣、没有耐心。确实,数学计算比较枯燥,不容易诱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制订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适度练习,多多采用小比赛、小评比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逐渐培养数学计算的兴趣。教师还要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顺应学生的实际需求,逐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心理。因为良好的运算心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内部动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注重培養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是良好计算的开始,也是成功计算的前提,审题错误必定导致解题的错误。审题时要做到看清数据和运算符号;理清运算顺序,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明确计算方法,不急于动笔;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依据数据的特点寻找简便算法。(2)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数字和数学符号要书写工整、美观,间距要适宜,布局要清晰。要避免数字写得模棱两可或两个数字写得粘到一起的情况。竖式书写要做到数位对齐或者末尾对齐。打草稿时,草稿也要书写规范,因为草稿是学生思维的过程,规范打草稿,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进而提高数学计算能力。(3)要培养学生检查和核对的好习惯。学生要学会用不同的运算方法检验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熟悉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核对、验证的习惯,可以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计算过程,体会书写规范的重要性,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计算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课堂上的科学引导,更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持之以恒。教师要不断审视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效地提高数学计算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侯凤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教学实践,2013,09(05):113.

[2]霍文丽.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园,2012,05(09):150-151.

[3]崔霞.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2012,04(11):3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