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诵输入在新课改下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的实验研究

2014-08-20何智琳

新课程·中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

何智琳

摘 要: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背诵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写作中使用背诵策略的班级与不使用此策略的班级在书面表达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特别是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研究指出背诵在高三英语写作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为高三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启示。

关键词:背诵输入;英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正普及于高中英语课堂,网络、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模式正在许多学校里成为现实。然而背诵这一传统且最为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正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这一现象尤其凸显在新课改以后,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存在误解,在他们眼中课改就是废旧立新,认为背诵输入是机械记忆,耗时耗力,因此学生就可以不背了。而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下,学生则将大多数时间花在大量做题上,因此他们对背诵极其轻视,在书面表达中,所用的词汇均借助于汉语思维,再依靠语法编造句子。究其根源,还在于学生的语言输入量不足。实际上,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语言,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高中生学习英语,大多是在学校课堂上,要在这样一个非英语语言的环境中学好英语,除了强化训练五项基本技能外,篇章背诵也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对此,该研究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笔者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背诵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一、背诵输入的理论基础

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1982)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习得语言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是指学生有了足够的语言信息输入量以后,在自然交际状态下能脱口而出的语言综合表述能力。因而教学的主要精力应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语言输入上,以促进语言习得。最佳语言输入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语言输入必须是能够理解的(comprehensible);(2)语言输入必须是大量的(in sufficient quantity);(3)输入应该是有趣的(interesting)、关联的(relevant)(张文忠,2000)。

在语言学习中,要流利地进行交际,语感(intuition)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加拿大语言学家Bialystok(1978)区分了两种语言知识——显性语言知识(explicit linguistic knowledge)和隐性语言知识(implicit linguistic knowledge)。显性语言知识,存在于学习者意识层中的所有目标语知识,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学习者可以将这些知识清晰地表达出来。隐性语言知识是指存在于学习者潜意识中的那些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学习者不一定能够清晰表达,但却能不假思索地流利地使用语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隐性语言知识越多,熟练使用目标语的程度就越高。课堂内学习的英语知识,开始总是显性知识,但通过各种操练,能够使其转化为隐性语言知识,而背誦正是由于加强了知识的巩固而能够将原来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随着背诵输入的不断增加,学生对所学目标语现象的敏感度将会不断增强,隐性语言知识将不断得到扩展,语感也将不断增强,口语的流利程度也直接受益于语感的加强。此外,语言学家Sinclair(1991)认为语言是一个以语法为基础的可分析系统,又是一个以记忆为基础的公式化(即短语化)的系统,因此,背诵式语言输入对词汇的习得作用不言而喻,因为课文是由单词、短语、句子组成的,背诵课文必然熟记“公式化的短语”,使其成为学生可直接运用的语言。

二、实验的设计与结果

本文研究对象是笔者两个教学班的学生,共108人,其中包括实验组52人、对照组56人。两组学生学习环境基本相同,学习积极性较高,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为本研究实验设计提供了合理基础。实验教材: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因为新概念英语兼顾趣味和实用,课文短小精悍,语言自然地道,内容生动有趣,练习精当,富于针对性。从第25课起开始使用,原因是学生有一定英语基础,从25课起同样的关键句型又重新出现,材料难度略微加深,本教材的设计使那些学习有困难或者上课时断时续的学生能够赶上他们落下的课程。

实验分两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持续时间1个月。在第一阶段开始之前,两组学生已经参加了全市摸底考试。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背诵指导,并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一篇文章的背诵;对照组学生只要求每天阅读文章,完成书后练习。(2)第二阶段:持续时间2个月。实验组学生继续进行课文背诵,并于背诵第二天进行课文的摘要写作,对照组学生仍进行文章阅读,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阶段结束后,两组学生参加全市期末统考。实验毕后,与实验组17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旨在进一步了解他们对于背诵输入对提高英语写作的体会。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

上表所列为第一、二、三次测试成绩描述性结果,1为实验组,2为控制组。两个班级的平均分、标准方差、最小值、最大值如表所示,方差齐性检验在等方差假设下,两次测试的显著性概率Sig<0.05。

三、结论与启示

结果表明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使用背诵策略的班级与不使用此策略的班级在书面表达成绩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提高率高的是及格分数段的学生。说明背诵输入的方法对于基础在及格水平的学生效果明显。实验结束后,我们通过个人访问发现:(1)受试普遍反映背诵文章之后,心理上的紧张或者是焦虑会有一定的减轻,因为有了一个背景知识,他们更加自信了;(2)学生的写作水平在逻辑思维和句子的衔接上有了进步,背诵范文使他们学到许多好的短语和句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把背来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实践证明,背诵是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尤其对于高三写作教学来说,正确合理地运用背诵输入会加快英语语言信息的输入,快速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丰富他们的英语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是,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才能正确而合理地运用背诵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对学生的背诵加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进行语言学习的能力

掌握一篇文章的三要素: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教学中应当从这三方面着手。首先要利用整体阅读法的各种技巧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准文章的主题,以便抓住中心,形成简要的提纲。接着通过分析课文,掌握不同文体课文的逻辑结构,理清作者表述主题的思路,指导学生划分段落、层次,概括中心及段落大意,以加强背诵的逻辑性、系统性。在理解了课文结构、主题后,还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单词、句型、对话。背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新的语言知识点,并能自如地运用到实际中,以达到交际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所选定的材料,尽力使学生的机械记忆变成一种有意义的记忆,这样的记忆才能成为长久记忆。

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文章进行预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以便抓住课堂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学生要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另外,所选教材在注意到目标语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同时,内容不宜太长,并应体现趣味感和时代感,以便学生理解掌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堂上采用以写促背,以背促学的方法

我们在课上可以采取小组互助背诵法,自动自愿结成背诵对子,以两人或三人为宜。相互竞赛,遇到背记中的遗忘处,可请朋友提示,直到全部会背。小组之间还可以玩“背诵接龙“游戏,即一人背出上句,另一个人马上背出下一句,如此不断轮回。运用小组互助背诵法,加强了学生背诵的竞争意识,有利于背诵。另外,在实验第二阶段,笔者还进行了文章的摘要写作,这样的练习可以达到如下目的:熟记原文内容,积累语言素材;模仿句型结构,提高造句能力;练习谋篇技巧,学会摘要写作。如果能坚持在学完每课后,都能完成一篇摘要,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还可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锻炼。以写促背,以背促学,省时省力,又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

多媒体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它是视频、图像、音响、图形和文本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而实现的有机结合。教师在发挥多媒体优势时,通常采用英文歌曲、原版电影、中外学生英语演讲录像等材料,它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起着积极的作用。网络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式,使学生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和娱乐的工具,激发了他们的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上网阅读相关资料,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布置和批改作业,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把背诵的任务布置下去以后,教师应予以检查。通过检查,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所要求背诵材料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在语音、理解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时纠正。检查的方式可采用学生自查、老师抽查、考试考查等。只有适当地检查,才能促进学生按时准确地完成背诵任务,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总之,背诵是语言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越多,背诵的越多,就会拥有更多的表达自己思想的句子,就會有更多的富有灵活性、选择性的表达方式,就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在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正确运用背诵策略,采取灵活多样的背诵形式,并在背诵后加以大量的练习,使学生把背诵的语言材料加以活用,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发挥背诵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及综合运用能力的巨大作用,从而促进在新课改背景下整个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Bialystok, E.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 Language Learning, 1978.

[2]Krashen, 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1982.

[3]Sinclair J M.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 [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4]孔金仙.背诵式语言输入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

[5]张文忠.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性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报,2000(2).

[6]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7]胡杰.英语背诵教学的几点尝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9).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英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微
文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初中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错误分析
足球选项课采用发展性评价实验
“逆向”教学法在背跃式跳高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原油氧化特性实验研究
词块教学法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句酷网辅助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写作”与“结果写作”教学法的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