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2014-08-20洪海鹏

新课程·中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明线佳作功课

洪海鹏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人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我们带着赏识的目光评价学生的作品,如果学生欣赏文章时充满审美愉悦,大家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学效果又会如何呢?

促使活动实施的直接原因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这些现象:

发作文本时,学生急急忙忙地寻找自己的作文本翻看着,有的眉飞色舞,顺手一丢,有的不形于色,就势一塞。

交作文了,教师的批语无人回应。尽管学生写得辛苦,老师改得艰难,然而老师的劳动,却无法改变学生只管写,教师只管改,各不相干,各行其是的平行线格局。既然劳而无功,我想,不妨强化学生这条明线,使之走向前台,淡化教师这条暗线,使其退居幕后,以暗线衬明线,使明线更鲜艳。于是,开学第一课,我说:“我们进行作文评讲改革,以小组为单位,互评共赏,让我们一起来做伯乐,炼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第一步:准备起步

以全班为单位,遍寻佳作,奇文共赏。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每天一篇好作文,一人读,多人评,老师适当点拨总结。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更为互评共赏打下基础。学生戏说这是“我们的精神快餐”。

第二步:放手写作

写作往往经过三个过程:无话可说、说也说不完、伸缩随意挥洒自如。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便要还他们自由的写作空间。只有内在感情驱使写出的文章,才有强烈的感人效果。

事实证明,学生文思泉涌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情绪最激动的时候,急于表达的时候。叶圣陶说:“胸中不先有意思情感,单有一个题目,而要动手写文章,我们有这样的动机么?没有的。既然没有意思情感,写作的动作便无从发生。”因此,平时作文训练时,我很少限定题目,而是让学生的思维任意驰骋。

针对写作弱势群体,我要求先模仿再创造,教给结构模式,增添文章内容。如,吕叔湘的《论“基本属实”》,让学生理解作者组织材料的步骤,再针对平时的见闻,仿写短评,这就使来自生活的知识又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正如杜威所言:“系统地引导学生利用过去的功课帮助理解目前的功课,并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理解已获得的知识。”

此阶段正像起跑,不求速度而求爆发点,不求美文而求激起写作的冲动。

第三步:互评共赏

全班学生自由分成十二小组,每组三四人不等,每次主评一人,记下小组评改意见,并在佳作欣赏课上交流;副评三人,可附和,可发表不同意见。这是互评。朱自清说:“每周一节佳作欣赏课,在同龄人的文章中“欣赏从词汇和比喻的选择、章句和全篇的组织以及作者着意和用力的地方,找出那创新的或变古的、独特的东西,去体会,去领略。”并为榜样们的成功喝彩。这是共赏。

以前学生的作文我一改了之,教师肚中有数,学生却心里无底。现在让学生互评,他们有了平等的交流机会,强烈的表现欲又使他们总想评点精当,因此学生评语中佳句颇多。

因为评语“不扬善,不隐恶”,学生之间就形成了研究学习、共同提高、比学赶帮的好风气,连下课时也不例外。

我们还能从创造心理基础分析中找到答案。那就是我们借此培养了学生的求证心理—求精心理—自我表现心理—怂恿心理和不安心理。这些微妙的心理因素使学生多了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多了个表现美、创造美的头脑。

佳作欣赏课上,有的学生作文屡屡提名,为了保持优势,往往自我挑战,给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这种不安心理怂通着他,使他不断努力,不敢松懈。也有的学生作文不被问津,见人家成功,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断增加阅读量,点点滴滴地给文章增光添彩,这种追求成功的欲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信念。作品的精益求精,验证了他们的能力,他们的能力使他們的作品更加精益求精。自信多一分,成功便多十分。

朱光潜先生曾说:“每个人都可当文学家,当文学家并不是任何人的专利。”充满自信的学生生活在时时被欣赏、时时欣赏他人的环境中,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

(作者单位 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皖河中学)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明线佳作功课
课堂教学的“明线”与“暗线”
有思想的评课:做足四项功课
我国古代女子出嫁之前的功课
我本想把功课做完
佳作欣赏
人生有门功课叫不辜负自己
佳作展示
佳作精赏
一元微积分教学之思考
《拯救溺水鱼》中的叙事内容的明线与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