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子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研究
2014-08-20胡曙晨马雪红李新霞热娜卡斯木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乌鲁木齐830011
胡曙晨,马雪红,李新霞,李 莉,热娜·卡斯木,支 玲(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乌鲁木齐 830011)
肉桂子系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带宿萼的未成熟果实[1];维吾尔名达尔亲古丽;性味干热,气芳香,味微辛甘,属二级干热;可生干生热,祛寒补心,芳香开窍,温中开胃,增强消化;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心脏和肠胃疾病,如:寒性心虚、心悸、心慌、胃纳不住、消化不良等[2]。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用肉桂子已有很长的历史,《维吾尔药志》没有收录有关肉桂子的药材标准,只收录了桂叶和桂皮,同时在部颁标准中收载了以肉桂子为药材的制剂,如:平溃加瓦日西麦尔瓦依特密膏,壮益加瓦日西再尔吾尼片,散寒药茶等,属于品种倒挂现象[3]。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肉桂药材及其饮片,于其项下从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及饮片对其制定了国家级的质量标准[4]。《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分别就肉桂子性状、鉴别、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鉴别项下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2]。本研究结合《中国药典》和《日本药典》对肉桂子薄层鉴别方法进行研究,以期确定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的薄层色谱鉴别系统,促进新疆民族药材肉桂子的规范化使用。
1 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恒温鼓风干燥箱 (ZFD-5140,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多功能粉碎机(FW135型,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电热套 DRT-系列 (郑州长城工贸有限公司);冰箱(BCD-215ADL,海尔集团);薄层色谱数码成像系统(CAMAG REPROSTAR 3);半自动点样仪(CAMAG LINOMAT 5);100 μL微量进样针;多功能电子天平(DT-200,常熟市衡器厂);多功能电子天平(Mettler-Teledo,AB104-N,d=0.01/0.1 mg)。
双槽展开缸(20 cm×20 cm),毛细管(Φ 0.3 mm),硅胶G板、硅胶G高效板、硅胶GF254板、硅胶GF254高效板、硅胶H高效板(均购自青岛海洋化工厂)。
1.2试药 桂皮醛对照品(质量分数≥98%,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10-201016);β-谷甾醇对照品(质量分数≥98%,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MUST-11121401);乙酸桂酯对照品(质量分数≥98%,阿拉丁试剂上海晶纯实业有限公司,批号B1228057);二氯甲烷(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甲醇、正己烷、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60~90 ℃)、氯仿(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均为分析纯);蒸馏水。
肉桂子共计12批次(分别于和田维吾尔医院、广西桂林、越南、喀什维吾尔医院、乌鲁木齐市维吾尔医院、和田策勒县、喀什药材市场、喀什维吾尔药业集团各购买1批次,分别于和田市场、伊犁汉人街各购买2批次)。
2 方法与结果
2.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肉桂子药材粉末(过20目筛)2.0 g,加甲醇10 mL,振摇3 min,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桂皮醛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5 μL·mL-1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β-谷甾醇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1 mg·mL-1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乙酸桂酯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2 μL·mL-1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3显色剂 100 mL·L-1硫酸乙醇溶液:取浓硫酸10 mL,加乙醇稀释至100 mL,即得。
2.4薄层色谱条件考察
2.4.1展开系统选择[5]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3 μL,和对照品溶液1 μL,点于同一薄层板上,分别以正己烷-乙酸乙酯(6∶1)、二氯甲烷和氯仿3种不同展开系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0 mL·L-1硫酸乙醇溶液,于105 ℃加热显色2 min至斑点清晰,置于紫外灯366 nm下检视,结果见图1。通过图中斑点分离度和拖尾情况确定正己烷-乙酸乙酯(6∶1)为最佳展开系统。
2.4.2点样量的选择 依次精密吸取下列溶液:供试品溶液1,2,3和4 μL;β-谷甾醇对照品溶液1,2,3和4 μL;桂皮醛对照品溶液1,2,3,4 μL。点于同一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6∶1)为展开系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0 mL·mL-1硫酸乙醇溶液,于105 ℃加热显色2 min至斑点清晰,置于紫外灯366 nm下检视,根据斑点颜色的分离度确定最佳点样量为供试品溶液3 μL,β-谷甾醇对照品溶液1 μL,桂皮醛对照品溶液1 μL。
2.5耐用性实验[6-7]
2.5.1不同薄层板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3 μL和对照品溶液各1 μL分别点于不同类型的薄层板上,从左至右先分别点样β-谷甾醇和桂皮醛对照品溶液,而后点样12批次供试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点样顺序依次为和田维医院、和田市场1、和田市场2、和田策勒县、广西桂林、越南、喀什药材市场、喀什维医院、喀什维药集团、伊犁汉人街1、伊犁汉人街2和乌鲁木齐市维医院。以正己烷-乙酸乙酯(6∶1)为展开系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0 mL·mL-1硫酸乙醇溶液,于105 ℃加热显色2 min至斑点清晰,置于紫外灯366 nm下检视,通过斑点清晰度及分离度确定硅胶G板效果较好,但薄层板对β-谷甾醇和桂皮醛斑点影响不大,重复性较好。
2.5.2不同检视方式的考察 按照2.5.1分别点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于同一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6∶1)为展开系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0 mL·mL-1硫酸乙醇溶液,于105 ℃加热显色2 min至斑点清晰,在3种检视条件下(紫外灯254 和366 nm及可见光)检视,结果表明,肉桂子药材薄层色谱图中β-谷甾醇和桂皮醛均斑点清晰,表明此鉴别方法重复性好。
2.5.3不同温度的考察 按照2.5.1分别点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于同一薄层板上,于4,22和35 ℃下,以正己烷-乙酸乙酯(6∶1)为展开系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0 mL·mL-1硫酸乙醇溶液,于105 ℃加热显色2 min至斑点清晰,置于紫外灯366 nm下检视,β-谷甾醇和桂皮醛在4,22,35 ℃的Rf值分别为0.25,0.23,0.16及0.54,0.45,0.34,且斑点均清晰,表明在4~35℃范围内,温度对肉桂子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影响小,重复性好。
2.5.4不同湿度的考察 按照2.5.1分别点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于同一薄层板上,于相对湿度26%,42%,65%下,以正己烷-乙酸乙酯(6∶1)为展开系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0 mL·L-1硫酸乙醇溶液,于105 ℃加热显色2 min至斑点清晰,置于紫外灯366 nm下检视,β-谷甾醇和桂皮醛在相对湿度26%,42%,65%的Rf值分别为0.23,0.28,0.24及0.45,0.55,0.46,且斑点均清晰,表明在相对湿度26%,42%,65%时,湿度对肉桂子薄层色谱鉴别影响小,重复性好。
2.6薄层鉴别系统验证[8]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进行实验,按照2.5.1分别点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于同一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6∶1)为展开系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0 mL·L-1硫酸乙醇溶液,于105 ℃加热显色2 min至斑点清晰,置于紫外灯366 nm下检视,结果见图2。供试品色谱图中,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7肉桂子药材中乙酸桂酯的薄层色谱行为 文献报道,肉桂子主要含挥发油2%~3%,油中有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约4%,乙酸桂酯(cynnamyl acetate)和微量丁香酸(sgrinsic acid)[2],研究初期,因桂皮醛斑点附近有一颜色相近、比移值Rf接近的斑点,将供试品溶液与乙酸桂酯对照品点样后进行比对时,不能确定该斑点就是乙酸桂酯,故有必要采取混合点样法确定肉桂子药材中乙酸桂酯的薄层色谱行为。
图1 肉桂子药材不同展开系统薄层色谱图
选择同一硅胶G薄层板,从左至右依次点样:乙酸桂酯对照品2 μL,乙酸桂酯对照品2 μL和供试品溶液a 4 μL,供试品溶液a 4 μL;乙酸桂酯对照品2 μL,乙酸桂酯对照品2 μL和供试品溶液b 4 μL,供试品溶液b 4 μL。
以正己烷-乙酸乙酯(6∶1)为展开系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0 mL·L-1硫酸乙醇溶液,于105 ℃加热显色2 min至斑点清晰,置于紫外灯366 nm下检视,混合点样展开,结果如图3所示,确定供试品溶液在现有点样质量浓度下,不能体现乙酸桂酯的色谱行为。
图2 肉桂子药材薄层系统验证色谱图
图3 混合点样确定肉桂子药材中乙酸桂酯薄层色谱行为
3 讨论
本研究参考《中国药典》和《日本药典》,以桂皮醛和β-谷甾醇为对照品,对肉桂子药材进行薄层鉴别,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6∶1)为展开系统,以100mL·mL-1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结果桂皮醛和β-谷甾醇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此外,在考察乙酸桂酯的薄层色谱行为时,在供试品溶液现有点样质量浓度下,不能体现乙酸桂酯的色谱行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6.
[2]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22.
[3] 刘勇民.维吾尔药志[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9:377-384.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年版[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27-128.
[5] 日本药局方编辑委员会.日本药典(英译版)[S].16版.东京:广川书店,2011:ⅩⅥ 1623-1624.
[6] 赵东升,李新霞,关明,等.大蒜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1,26(6):391-394.
[7] 孙颖平,李莉.新疆特色药材黑果小檗薄层鉴别方法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3,28(3):231-234.
[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年版[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