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l2和HNF3β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4-08-20覃春艳罗维贵黄霞邓俊华覃雪梅苏
覃春艳 罗维贵 黄霞 邓俊华 覃雪梅 苏慧
【摘要】 目的 探讨Bcl2和HNF3β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NF3β和Bcl2的表达。
结果 6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Bcl2和HNF3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5%(51/65)和33.8%(22/65),癌旁正常肺组织Bcl2和HNF3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9%(11/65)和84.6% (55/6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NF3β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HNF3β和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HNF3β低表达和Bcl2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TNM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生存期呈显著相关(P<005或<001)。
结论 HNF3β和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推测HNF3β和Bcl2蛋白表达可共同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可作为肺癌预后的一个适用新靶点。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HNF3β;Bcl2;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83(2014)02014105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2.003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cl2 and HNF3β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J2][HJ]
QIN Chunyan,LUO Weigui▲,HUANG Xia,DNEG Junhua,QIN Xuemei,SU Hui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533000,Guangxi, China)
[HJ2][HJ]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cl2 and HNF3β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test the expressions of Bcl2 and HNF3β in the NSCLC and adjacent normal lung tissue of 65 cases.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Bcl2 and HNF3β in the NSCLC of all patients were 78.5%(51/65) and 33.8%(22/65) respectively and those in the adjacent normal lung tissue were 16.9%(11/65)and 84.6%(55/65),respectively.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HNF3β in NSCLC tissu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adjacent normal lung tissue,while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Bcl2 in NSCLC tissu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djacent normal lung tissue.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HNF3β and Bcl2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P<005).The low expression of HNF3β and high expression of Bcl2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NM clinical stage,pathological types,with or without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patients lifetime of NSCLC(P<005 or 0.01).
Conclusion Bc2 and HNF3β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 of NSCLC. Speculation of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Bcl2 and HNF3β may become biomarkers in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NSCLC,which can be used as a suitable new target for lung cancer prognosis.
【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HNF3β;Bcl2;immunohistochemistry
肺癌是全世界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亦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尽管人们对其采用了积极和有效的防治措施,但发病率、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为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寻找与肺癌的发生及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特别是肺癌的凋亡相关基因及抑癌基因,已经成为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沿知识和重点课题。Bcl2基因发现较早,已经在多种肿瘤中得到研究,在肺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亦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效。而肝细胞核因子3β(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HNF3β or Foxa2)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地位近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HNF3β和Bcl2两者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及相互作用,迄今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HNF3β和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基础研究和肺癌的靶向治疗及预后提出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2006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外科手术切除的65例经病理确诊为NSCLC患者的组织标本为实验组,对照组为与其相应的距离癌组织5 cm以上的正常肺组织标本,65例患者术前均未进行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6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为37~75岁,平均年龄为55.7岁;其中鳞癌36例,腺癌24例,其他5例;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47例,Ⅲ期患者18例;有淋巴结转移46例,无淋巴结转移19例;获随访者51例,随访率为78.5% (51/65),随访时间5个月~5年,平均随访35.4个月。
1.2 方法
手术获取的所有新鲜标本均即时用10%多聚甲醛溶液固定,用石蜡包埋制作保存,组织蜡块进行4 μm厚连续切片后固定于载玻片上。切片厚度4 μm分别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取已知阳性的切片做对照模板,用PBS代替做阴性对照模板。兔抗人Bcl2单克隆抗体(SP21)和兔抗人HNF3β单克隆抗体及相应试剂盒、DAB 酶底物显色试剂盒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盒由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1.3 结果判断
染色结果呈棕黄色和棕褐色颗粒为Bcl2和HNF3β阳性信号,在细胞膜和细胞质,染色结果呈棕黄色和棕褐色是Bcl2和HNF3β蛋白阳性表达区间。随机选取高倍镜下(×400)10个不同视野,各计数300个细胞。显色度按细胞着色计分:无着色为0分;浅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根据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按4级计分:<5%为0分, 5%~24%为1分;25%~50%为2分;>50%为3分。2项计分相加,0分为(-),1~4分为(+);>4分为(++)。取两者评分之和的数值作为结果判定,即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数百分比之和,阳性为>2分,阴性为0~2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采用双盲法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Bcl2和HNF3β在非小细胞肺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Bcl2蛋白阳性(见图1)表达率分别为78.5%(51/65)和16.9%(11/65);HNF3β阳性(见图2)表达率分别为33.8%(22/65)和84.6%(55/65)。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高表达,在正常肺组织中低表达,而HNF3β则与之相反,两者阳性表达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Bcl2和HNF3β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Bcl2和HNF3β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史无关(P>0.05) 。Bcl2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关联(P<005或001),与分化程度无统计学关联(P>0.05);HNF3β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关联,呈明显负相关(P<005)。见表2。
2.3 Bcl2与HNF3β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通过比较分析资料,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随着Bcl2阳性表达的增强,HNF3β阳性表达则相应减弱,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CLC中HNF3β和Bcl2的表达呈负相关性。见表3。
2.4 Bcl2和 HNF3β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系
获随访的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其中Bcl2表达为强阳性18例,其术后1、3、5年的生存率为77.8%(14/18)、444%(8/18)和222%(4/18),而28例Bcl2弱阳性和阴性表达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3%(25/28)、75%(21/28)和53.6%(15/28),Bcl2强阳性者1、3、5年生存率显著下降(P<005)。而6例HNF3β强阳性者中,1、3、5年生存率均为99.8%,HNF3β弱阳性表达或阴性的40例患者,其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2.5%(33/40)、47.5%(19/40)、30.0%(12/40),呈明显下降(P<005)。
3 讨 论
Bcl2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它由Tsujimoto于1984年首先发现并报道[1]。Bcl2基因位于18q21.3染色体上,由三个外显子、两个启动子和一个内含子构成,它在正常情况下不表达或低表达。目前已经发现的Bcl2基因家族成员有两大类,一类是促细胞凋亡的,家族成员主要包括 Bax、Bik、Bclxs、Bid、Bak和Bad,以及参与细胞存活的LMW5HL等;另一类是抗细胞凋亡的,他们主要定位在细胞质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包括Bcl2、BclxL、Mcl1、Bclw、BHRF1和线虫Ced9等[2]。其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为:Bcl2利用线粒体巯基的氧化还原状态来改变膜电位,质子通过选择性通道从线粒体膜转移到胞质,同时抑制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释放,最后抑制促进细胞生存所必需的接头蛋白,阻断导致细胞最终裂解的蛋白水解级联反应的发生。目前研究观点表明,对Bcl2蛋白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依然存在较大分歧,多数学者认为Bcl2的高表达与肺癌患者分化较好的病理特征和良好预后有关,Bcl2可以用于NSCLC患者的预后分层[3]。本研究结果显示,65例正常组织中仅11例Bcl2表达为阳性,阳性表达率为16.9%;65例 NSCLC组织中51例表现为阳性,阳性表达率为78.5%,Bcl2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与病理组织类型、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其在鳞癌、临床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高表达,在腺癌、无淋巴结转移、Ⅲ~Ⅳ期的病例中低表达,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与患者生存期显著相关,本研究得到的结果与阳诺等人[4]的研究相一致。说明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是肺癌的早期表现,其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用于NSCLC的早期诊断。
HNF3β是HNF3家族三个成员之一,它以单体形式结合,具有一高度保守的DNA结合区即翼旋(winged helix)区[5]。体外的肿瘤细胞培养实验中发现,在鳞癌、腺癌、非小细胞癌等肿瘤细胞系中,其本身胞内HNF3β低表达,且加入HNF3β后,肿瘤细胞明显增殖变慢或凋亡,这表明HNF3β是一种很强的肺癌抑制因子[6]。研究发现,使用刺激人类肺癌细胞株后,编码HNF3β基因的FOXA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TGFβl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浸润、转移和免疫抑制的作用,使其与肺癌,尤其是NSCLC的发生、进展、淋巴结转移等有密切的关系,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7]。HNF3β抑制肺癌形成过程中的上皮间充质转分化过程,达到抑制肺癌形成、增殖、扩散的目的[8]。本研究提示,HNF3β在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4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3.8%,其表达与TNM分期、组织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相关,HNF3β在TNM分期Ⅲ~Ⅳ期、腺癌及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降低,提示HNF3β在NSCLC侵袭、转移中起一定抑制作用。在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随访发现,HNF3β低表达的患者,其总体无瘤生存期比HNF3β高表达者短,提示HNF3β的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作为一种有待于开发利用于肺癌分期及临床预后的标志物。
本组研究还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中,Bcl2和HNF3β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史并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 ,大多数的研究亦发现虽然Bcl2和HNF3β两者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
用,但其与NSCLC的组织细胞学类型、肿瘤大小等的关系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2006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外科手术切除的65例经病理确诊为NSCLC患者的组织标本为实验组,对照组为与其相应的距离癌组织5 cm以上的正常肺组织标本,65例患者术前均未进行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6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为37~75岁,平均年龄为55.7岁;其中鳞癌36例,腺癌24例,其他5例;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47例,Ⅲ期患者18例;有淋巴结转移46例,无淋巴结转移19例;获随访者51例,随访率为78.5% (51/65),随访时间5个月~5年,平均随访35.4个月。
1.2 方法
手术获取的所有新鲜标本均即时用10%多聚甲醛溶液固定,用石蜡包埋制作保存,组织蜡块进行4 μm厚连续切片后固定于载玻片上。切片厚度4 μm分别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取已知阳性的切片做对照模板,用PBS代替做阴性对照模板。兔抗人Bcl2单克隆抗体(SP21)和兔抗人HNF3β单克隆抗体及相应试剂盒、DAB 酶底物显色试剂盒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盒由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1.3 结果判断
染色结果呈棕黄色和棕褐色颗粒为Bcl2和HNF3β阳性信号,在细胞膜和细胞质,染色结果呈棕黄色和棕褐色是Bcl2和HNF3β蛋白阳性表达区间。随机选取高倍镜下(×400)10个不同视野,各计数300个细胞。显色度按细胞着色计分:无着色为0分;浅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根据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按4级计分:<5%为0分, 5%~24%为1分;25%~50%为2分;>50%为3分。2项计分相加,0分为(-),1~4分为(+);>4分为(++)。取两者评分之和的数值作为结果判定,即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数百分比之和,阳性为>2分,阴性为0~2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采用双盲法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Bcl2和HNF3β在非小细胞肺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Bcl2蛋白阳性(见图1)表达率分别为78.5%(51/65)和16.9%(11/65);HNF3β阳性(见图2)表达率分别为33.8%(22/65)和84.6%(55/65)。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高表达,在正常肺组织中低表达,而HNF3β则与之相反,两者阳性表达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Bcl2和HNF3β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Bcl2和HNF3β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史无关(P>0.05) 。Bcl2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关联(P<005或001),与分化程度无统计学关联(P>0.05);HNF3β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关联,呈明显负相关(P<005)。见表2。
2.3 Bcl2与HNF3β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通过比较分析资料,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随着Bcl2阳性表达的增强,HNF3β阳性表达则相应减弱,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CLC中HNF3β和Bcl2的表达呈负相关性。见表3。
2.4 Bcl2和 HNF3β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系
获随访的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其中Bcl2表达为强阳性18例,其术后1、3、5年的生存率为77.8%(14/18)、444%(8/18)和222%(4/18),而28例Bcl2弱阳性和阴性表达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3%(25/28)、75%(21/28)和53.6%(15/28),Bcl2强阳性者1、3、5年生存率显著下降(P<005)。而6例HNF3β强阳性者中,1、3、5年生存率均为99.8%,HNF3β弱阳性表达或阴性的40例患者,其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2.5%(33/40)、47.5%(19/40)、30.0%(12/40),呈明显下降(P<005)。
3 讨 论
Bcl2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它由Tsujimoto于1984年首先发现并报道[1]。Bcl2基因位于18q21.3染色体上,由三个外显子、两个启动子和一个内含子构成,它在正常情况下不表达或低表达。目前已经发现的Bcl2基因家族成员有两大类,一类是促细胞凋亡的,家族成员主要包括 Bax、Bik、Bclxs、Bid、Bak和Bad,以及参与细胞存活的LMW5HL等;另一类是抗细胞凋亡的,他们主要定位在细胞质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包括Bcl2、BclxL、Mcl1、Bclw、BHRF1和线虫Ced9等[2]。其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为:Bcl2利用线粒体巯基的氧化还原状态来改变膜电位,质子通过选择性通道从线粒体膜转移到胞质,同时抑制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释放,最后抑制促进细胞生存所必需的接头蛋白,阻断导致细胞最终裂解的蛋白水解级联反应的发生。目前研究观点表明,对Bcl2蛋白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依然存在较大分歧,多数学者认为Bcl2的高表达与肺癌患者分化较好的病理特征和良好预后有关,Bcl2可以用于NSCLC患者的预后分层[3]。本研究结果显示,65例正常组织中仅11例Bcl2表达为阳性,阳性表达率为16.9%;65例 NSCLC组织中51例表现为阳性,阳性表达率为78.5%,Bcl2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与病理组织类型、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其在鳞癌、临床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高表达,在腺癌、无淋巴结转移、Ⅲ~Ⅳ期的病例中低表达,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与患者生存期显著相关,本研究得到的结果与阳诺等人[4]的研究相一致。说明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是肺癌的早期表现,其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用于NSCLC的早期诊断。
HNF3β是HNF3家族三个成员之一,它以单体形式结合,具有一高度保守的DNA结合区即翼旋(winged helix)区[5]。体外的肿瘤细胞培养实验中发现,在鳞癌、腺癌、非小细胞癌等肿瘤细胞系中,其本身胞内HNF3β低表达,且加入HNF3β后,肿瘤细胞明显增殖变慢或凋亡,这表明HNF3β是一种很强的肺癌抑制因子[6]。研究发现,使用刺激人类肺癌细胞株后,编码HNF3β基因的FOXA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TGFβl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浸润、转移和免疫抑制的作用,使其与肺癌,尤其是NSCLC的发生、进展、淋巴结转移等有密切的关系,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7]。HNF3β抑制肺癌形成过程中的上皮间充质转分化过程,达到抑制肺癌形成、增殖、扩散的目的[8]。本研究提示,HNF3β在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4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3.8%,其表达与TNM分期、组织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相关,HNF3β在TNM分期Ⅲ~Ⅳ期、腺癌及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降低,提示HNF3β在NSCLC侵袭、转移中起一定抑制作用。在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随访发现,HNF3β低表达的患者,其总体无瘤生存期比HNF3β高表达者短,提示HNF3β的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作为一种有待于开发利用于肺癌分期及临床预后的标志物。
本组研究还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中,Bcl2和HNF3β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史并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 ,大多数的研究亦发现虽然Bcl2和HNF3β两者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
用,但其与NSCLC的组织细胞学类型、肿瘤大小等的关系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2006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外科手术切除的65例经病理确诊为NSCLC患者的组织标本为实验组,对照组为与其相应的距离癌组织5 cm以上的正常肺组织标本,65例患者术前均未进行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6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为37~75岁,平均年龄为55.7岁;其中鳞癌36例,腺癌24例,其他5例;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47例,Ⅲ期患者18例;有淋巴结转移46例,无淋巴结转移19例;获随访者51例,随访率为78.5% (51/65),随访时间5个月~5年,平均随访35.4个月。
1.2 方法
手术获取的所有新鲜标本均即时用10%多聚甲醛溶液固定,用石蜡包埋制作保存,组织蜡块进行4 μm厚连续切片后固定于载玻片上。切片厚度4 μm分别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取已知阳性的切片做对照模板,用PBS代替做阴性对照模板。兔抗人Bcl2单克隆抗体(SP21)和兔抗人HNF3β单克隆抗体及相应试剂盒、DAB 酶底物显色试剂盒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盒由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1.3 结果判断
染色结果呈棕黄色和棕褐色颗粒为Bcl2和HNF3β阳性信号,在细胞膜和细胞质,染色结果呈棕黄色和棕褐色是Bcl2和HNF3β蛋白阳性表达区间。随机选取高倍镜下(×400)10个不同视野,各计数300个细胞。显色度按细胞着色计分:无着色为0分;浅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根据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按4级计分:<5%为0分, 5%~24%为1分;25%~50%为2分;>50%为3分。2项计分相加,0分为(-),1~4分为(+);>4分为(++)。取两者评分之和的数值作为结果判定,即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数百分比之和,阳性为>2分,阴性为0~2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采用双盲法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Bcl2和HNF3β在非小细胞肺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Bcl2蛋白阳性(见图1)表达率分别为78.5%(51/65)和16.9%(11/65);HNF3β阳性(见图2)表达率分别为33.8%(22/65)和84.6%(55/65)。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高表达,在正常肺组织中低表达,而HNF3β则与之相反,两者阳性表达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Bcl2和HNF3β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Bcl2和HNF3β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史无关(P>0.05) 。Bcl2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关联(P<005或001),与分化程度无统计学关联(P>0.05);HNF3β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关联,呈明显负相关(P<005)。见表2。
2.3 Bcl2与HNF3β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通过比较分析资料,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随着Bcl2阳性表达的增强,HNF3β阳性表达则相应减弱,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CLC中HNF3β和Bcl2的表达呈负相关性。见表3。
2.4 Bcl2和 HNF3β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系
获随访的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其中Bcl2表达为强阳性18例,其术后1、3、5年的生存率为77.8%(14/18)、444%(8/18)和222%(4/18),而28例Bcl2弱阳性和阴性表达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3%(25/28)、75%(21/28)和53.6%(15/28),Bcl2强阳性者1、3、5年生存率显著下降(P<005)。而6例HNF3β强阳性者中,1、3、5年生存率均为99.8%,HNF3β弱阳性表达或阴性的40例患者,其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2.5%(33/40)、47.5%(19/40)、30.0%(12/40),呈明显下降(P<005)。
3 讨 论
Bcl2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它由Tsujimoto于1984年首先发现并报道[1]。Bcl2基因位于18q21.3染色体上,由三个外显子、两个启动子和一个内含子构成,它在正常情况下不表达或低表达。目前已经发现的Bcl2基因家族成员有两大类,一类是促细胞凋亡的,家族成员主要包括 Bax、Bik、Bclxs、Bid、Bak和Bad,以及参与细胞存活的LMW5HL等;另一类是抗细胞凋亡的,他们主要定位在细胞质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包括Bcl2、BclxL、Mcl1、Bclw、BHRF1和线虫Ced9等[2]。其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为:Bcl2利用线粒体巯基的氧化还原状态来改变膜电位,质子通过选择性通道从线粒体膜转移到胞质,同时抑制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释放,最后抑制促进细胞生存所必需的接头蛋白,阻断导致细胞最终裂解的蛋白水解级联反应的发生。目前研究观点表明,对Bcl2蛋白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依然存在较大分歧,多数学者认为Bcl2的高表达与肺癌患者分化较好的病理特征和良好预后有关,Bcl2可以用于NSCLC患者的预后分层[3]。本研究结果显示,65例正常组织中仅11例Bcl2表达为阳性,阳性表达率为16.9%;65例 NSCLC组织中51例表现为阳性,阳性表达率为78.5%,Bcl2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与病理组织类型、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其在鳞癌、临床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高表达,在腺癌、无淋巴结转移、Ⅲ~Ⅳ期的病例中低表达,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与患者生存期显著相关,本研究得到的结果与阳诺等人[4]的研究相一致。说明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是肺癌的早期表现,其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用于NSCLC的早期诊断。
HNF3β是HNF3家族三个成员之一,它以单体形式结合,具有一高度保守的DNA结合区即翼旋(winged helix)区[5]。体外的肿瘤细胞培养实验中发现,在鳞癌、腺癌、非小细胞癌等肿瘤细胞系中,其本身胞内HNF3β低表达,且加入HNF3β后,肿瘤细胞明显增殖变慢或凋亡,这表明HNF3β是一种很强的肺癌抑制因子[6]。研究发现,使用刺激人类肺癌细胞株后,编码HNF3β基因的FOXA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TGFβl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浸润、转移和免疫抑制的作用,使其与肺癌,尤其是NSCLC的发生、进展、淋巴结转移等有密切的关系,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7]。HNF3β抑制肺癌形成过程中的上皮间充质转分化过程,达到抑制肺癌形成、增殖、扩散的目的[8]。本研究提示,HNF3β在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4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3.8%,其表达与TNM分期、组织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相关,HNF3β在TNM分期Ⅲ~Ⅳ期、腺癌及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降低,提示HNF3β在NSCLC侵袭、转移中起一定抑制作用。在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随访发现,HNF3β低表达的患者,其总体无瘤生存期比HNF3β高表达者短,提示HNF3β的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作为一种有待于开发利用于肺癌分期及临床预后的标志物。
本组研究还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中,Bcl2和HNF3β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史并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 ,大多数的研究亦发现虽然Bcl2和HNF3β两者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
用,但其与NSCLC的组织细胞学类型、肿瘤大小等的关系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