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摄影贵在独辟蹊径

2014-08-19李春山

记者摇篮 2014年9期
关键词:现场感贵在感染力

李春山

一篇好的新闻摄影作品除了作者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之外,还要在独辟蹊径上下功夫。常言道:“打鱼莫到人多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独辟蹊径”这句成语,从字面上理解是指自己开辟一条路,独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也就是说,搞新闻摄影,就要独具慧眼,要善于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别人都忽视的事件中,用自己敏锐的“新闻鼻”去嗅出别人“闻”不到的东西,用相机捕捉别人看不到的事物。

一、“独辟蹊径”贵在“独”

这里所说的“独”,是指要下功夫拍摄出具有个性的摄影作品来。要有从共性中发现并捕捉到具有个性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发现一个事物的时候,应独具慧眼,拍出别人想拍但又拍摄不出来的新闻摄影作品来。

俗话说:功夫在诗外。独具慧眼的新闻摄影作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拍摄出来的,而是通过作者的不断学习,不断深刻理解党的方针政策,不断地通过观察生活来提炼和归纳别人经常看到,而你却在“经常”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这个“独”,一句话,就是要具有思维跟上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敏锐洞察事物本质的“功力”。如高兴烈拍摄的《情歌三峡》组照就是一幅独具慧眼的新闻摄影作品。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可以说是世人瞩目,记者云集,作者没有去拍大江合龙的一刻,而是独辟蹊径,以独特的角度选取与长江三峡截流这一天大新闻事件相关的普通百姓形象,表达了三峡移民支持三峡工程的心声。

二、“独辟蹊径”贵在“新”

所谓新,就是所拍摄的新闻作品不落俗套,在人们都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美,抓住美,有新意。

每个搞新闻的摄影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每每下到基层采访都暗下决心,这次一定要拍摄出一至两幅有新意、不落俗套的新闻作品来,可是回来后,看到“图片文件”却不得不摇头——还是没有拍出有新意的作品来。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主要是新闻摄影记者在下基层采访时,往往不是事先对采访的对象或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在心中没有一个完整的主题。因而,在采访的过程中,就注重表面的东西多,注重角度的变化多,而对事件或人物的本身缺乏表现内在的东西。但近些年来,许多新闻摄影记者,已开始注重在创新上做文章。如郭建设所摄的《人大开幕式》就是一幅较好的新闻摄影创新作品。采访“两会”的记者可谓不少,谁都想拍出点“新花样”,但并不是谁都能“花样翻新”。关键是采访的事前准备做得是否充分,是否对事件的发展过程有独特的预见性。郭建设较好地把握住了事态发展的独特性,在采访“两会”新闻摄影的创新上开了一个好头。

三、“独辟蹊径”贵在“实”

真实、可信是新闻摄影创作的生命。看一幅新闻摄影作品能否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真实。有些时候,新闻摄影记者为了追求画面效果,更为了完成编辑部布置的任务,采取摆布、导演新闻摄影照片。虽然这样的照片看起来画面构图美观,人物表情显得自然,但多看几眼后,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读者心中往往会画上一个问号——现实生活中难道是这样的吗?

四、“独辟蹊径”贵在“强”

现场感强、感染力强是“独辟蹊径”贵在“强”的根本,看一幅照片是否能打动读者,能给读者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主要看的就是新闻摄影作品的感染力。我们说,感染力与现场感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俩往往是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只有现场感强,感染力的作用才越大;只有感染力大,现场感的效果才更加强大、明显。我们许多获奖的新闻摄影作品就说明了这一点。刘广辉拍摄的《来自后台的歌声》就是一幅现场感极强,极具感染力、震撼力和冲击力的作品,让人看后久久不能忘怀。以表演小歌剧《兄妹开荒》而闻名的表演艺术家李波,虽然病魔缠身,但她仍非常认真地坐在老干部合唱队后面专注地演唱着。这一作品虽然至今已几年了,可这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现场感、深深打动人心的感染力,使许多读者至今难以忘怀。

五、“独辟蹊径”贵在“丰”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新闻摄影作品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想使新闻摄影作品在具有独到功夫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就要在生动活泼、不拘一格上下功夫。

俗话说文无定法,就是说写文章不要死抱住从书本上学来的东西不放。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多彩的生活,就要靠“百花齐放”去描写、去创新。新闻摄影也如同写文章一样,要开创自己独特的摄影风格,将丰富多彩的生活用不同风格的摄影形式记录下来,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如官天一的新闻摄影作品《零的突破》,就将中国运动健儿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拿到奥运金牌时的情景记录了下来。但他拍摄的不是第一块金牌获得者许海峰聚精会神瞄准的镜头,而是拍下了他获得冠军后中国奥运会主席黄中亲吻他的镜头,从作者抓拍这一镜头中我们看到,新闻摄影一定要不拘一格,将丰富多彩的生活记录下来。

六、“独辟蹊径”贵在“深”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家报纸都在有深度新闻摄影作品上下功夫,特别是随着彩色报纸的兴起,有深度的新闻摄影作品就更受读者的青睐。

要想获得一幅有深度的新闻摄影作品,我觉得就要在“以小见大、以小求深”上下功夫。

“以小见大、以小求深”说起来比较容易,但拍摄起来就不容易了。一是要有对新闻的敏感,二是要腿勤,要经常下到基层,抓拍那些具有典型意义又要在全国范围内群众都普遍关心的问题。如郑石明的《古稀新娘,八旬新郎》就是靠他的新闻敏感和腿勤抓拍的具有深度的新闻摄影作品。

七、“独辟蹊径”贵在“细”

细心观察生活是“独辟蹊径”的重要环节。如果新闻摄影记者不细心观察生活,而是随意拍摄,不管有用没用采访时瞎照一通,十之八九是拍不出好作品的。即使拍到了一次,那也纯属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细心观察生活,来源于事先对采访人物的了解和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来源于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更来源于记者捕捉人物神态的细节。杨克所摄的《老作家的心声》就较好地反映了他细心观察生活的成果和“独辟蹊径”的独到之处。

总之,要拍摄出一幅好的新闻作品,就必须在“独辟蹊径”上下功夫,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只有这样,你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才会与众不同,才会为读者所喜爱。

(作者单位:沈阳日报社)

猜你喜欢

现场感贵在感染力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Pygmalion
别出心裁,文贵在『新』
强化新闻记者的现场感 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秋季养生贵在“收”
电视新闻现场感初探
如何提高电视播音的感染力
现场感:电视新闻报道的独特魅力
贵在认知,贵在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