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口学的学科创建与未来展望
2014-08-19周仲高
周仲高
摘要:学科是知识与权力的统一,新学科的形成需要具备知识增进需求与学科制度保障的双重条件。教育人口学的创建符合现代学科演进的发展趋势,学科创建的条件趋于成熟。当前教育人口学研究尚处初创阶段,其重点侧重于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研究,对教育人口的研究则基本缺失。教育人口学是教育学与人口学的交叉学科,拥有逻辑严密的学科体系,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教育人口学;学科创建;教育;人口
中图分类号:C92,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知识分化规律来看,新知识的形成既有“经验判断”,也有“验前的综合判断”[1]知识增进源于实践经验累积与纯粹理性发展,而学科的出现在知识发展中起到分类的作用。随着知识的不断分化与综合,学科功能逐步拓展到“学科规训”[2],即以学科制度的形式规范着知识的分类。正因如此,在现代学科建制中,新学科的创建难以离开学科的上述两大基本功能,教育人口学的形成与创建同样如此。
一、学科演进趋势与教育人口学创建依据
学科的形成有助于知识的纵向分化,却同时又约束了知识的横向交叉,现代学科发展已认识到学科本身存在的缺陷,并力图以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形式进行弥补。作为交叉学科的教育人口学,其创建过程既要符合现代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也要回应现实问题解决的迫切诉求。
(一)现代学科的演进趋势
学科演进是连续的,现代学科的演进遵循四条发展主线:一是知识本身构成的变化。知识发展普遍经历了“由整体化(古代)到专业化(近现代)再到整体(综合)化(当代)的发展过程”[3]。在古代,知识是以整体的形态来反映世界的,到了近现代,随着专业化、精细化要求越来越迫切,知识的专业化变得十分普遍,学科的形成即源于知识分化的要求。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知识分化趋势又在走向整合,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成为知识发展的主要趋势,学科融合日益成为不同学科发展的生长点。二是知识生成的方法变化。在知识生成是否存在普遍的方法上,学界争议较多。但一般而言,数学的革新普遍被认为是近现代学科分化的方法论根源。在伽利略之前,数学作为一种方法是与其他学科分离而存在的。但通过伽利略对自然的数学化,数学方法的普遍性得到显著提升,实证科学繁荣兴旺起来。“现代人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实证科学支配”[4],实证科学对事实的数字化也加快了知识的生成速度。三是学科制度的变化。学科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严格的学科制度加速了知识的分化,促进知识的专业化、精细化;另一方面,学科制度背后的利益关系阻碍了知识的创新。例如,充满偏见与封闭气息的学科准入制度,过细的学科划分制度以及单一的专门人才培养制度等等[5]。当前,尝试以交叉学科、跨学科的形式来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术交流的努力持续不断,学科制度正由严格走向灵活。四是知识生成的社会环境变化。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并不孤立,它必然与知识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联。在农业时代,生产力的落后不需要精细化的知识,知识的整体性出现具有必然性;在工业化时代,专业化需求促进知识分化,专业性的知识需求催生了知识的分化;到了后工业化时代,复杂性问题的解决需要一种全局的眼光,过分专业化的知识对复杂性问题解决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回归到以整体性的知识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显然,此次的知识整体性是对农业时代知识整体性的否定之否定)。因此,“如果学科演进与社会阶段演进之间的交互性能够证实,那么依据‘农业—工业—后工业发展脉络的推理,跨学科研究必将是后工业社会中学科发展的基本形式。”[6]
(二)教育人口学的创建依据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创建,需要找到合理的依据。在现代学科丛林中,新学科的形成面临着双重的“身份认证”,一方面是符合知识增进的内在要求,确认现有的学科形态难以包容所需研究的内容;另一方面是符合学科制度的外在规范,简言之,就是要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与支持。教育人口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其创建需要具备新学科形成的基本条件。从学科发展过程来看,教育人口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领域既包括母体学科的交叉部分,也包括以“教育人口”为核心的崭新领域。显然,教育人口学的创建具有先天的优势,即母体学科为新学科的创建提供了基本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甚至是研究团队。从实践来看,从事教育人口学的学者,几乎全是从其母体学科队伍中独立出来,这就为这门新学科的创建奠定了较好的学科基础。
1.教育人口学的创建是知识拓展的内在要求。从新学科形成的内在条件来看,教育人口学创建的时机已经成熟。首先,母体学科已不能包容子学科的研究范围。教育人口学是关于教育与人口关系的研究,并对教育人口本身进行系统的分析。教育人口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在其母体学科教育学、还是在其母体学科人口学中,都难以深入进行研究,需要创建一门独立的子学科以系统概括其研究内容。其次,教育人口学的研究已具备一定基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研究成果已较丰富,自上世纪80年代起,部分教育学者和人口学者已注意到教育与人口的关系,并撰写了不少代表性的研究论文。近十几年来,随着对教育领域研究的细化、人口研究主题的转向,有关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研究在实践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构建此领域的系统理论,确立此领域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形成系统的学科领域知识已显得十分迫切。因此,作为知识拓展与深化的必然,创建教育人口学符合当代学科发展的趋势,并对现实具体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教育人口学创建逐渐具备学科制度保障。从学科制度来看,教育人口学的创建具备较好的学科制度保障。在学科创建之初,学科机构、学科人才以及学术刊物都依托于其母体学科的学科制度,随着这个学科的成熟,构建独立的教育人口学的学科制度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前进。首先,教育人口学的研究领域得到学术界的承认。近十年来,有关教育人口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很多专业的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到此领域的研究价值,并着手开始研究。国内较早系统关注此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是2000年田家盛编著的《教育人口学》[7],之后在2005年,石人炳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出版了《人口变动对教育的影响》[8]一书,2009年,笔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出版了《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研究》[9]一书。其次,教育人口学的研究队伍不断拓展。从近年来的文献分析可知,无论是在教育学领域,还是在人口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到教育与人口的关系,并在实践中开始探索研究,这就为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研究人才基础。再次,教育人口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教学中得到了实践。自2008年起,笔者首次在本院人口学专业开设《教育人口学》课程,该课程作为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得到持续开展,接受教学的学生达到40多人,《教育人口学》作为一门学科在研究生教育中逐步完善。
二、教育人口学的学科体系构建
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建立科学严谨的学科体系。教育人口学学科体系的合逻辑性与完整性是教育人口学学科建立的基本前提,而学科体系本身的成熟程度是学科合理性的重要条件。
(一)当前学科研究进展状况综述
作为一个新领域的教育人口研究,在教育学与人口学两大学科领域中均有一定涉及,教育人口的研究植基于这两大学科研究,通过整合、深化、拓展并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框架。因此,与新兴的交叉学科形成机制一样,在教育人口学初创阶段,必然是先从教育人口的相关研究起步,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与话语体系。教育人口研究最早起源于人口学科,早在1979年,教育部决定在高等院校设立人口学科,20多所高校陆续成立了人口研究机构。在这些人口研究机构中,除了开展人口学科知识普及与研究外,还重视进行人口教育活动,即开展有关于人口知识的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学者注意到人口与教育之间存在一些规律性关系。例如,田家盛先生认为,人口与教育是互为前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10]之后,人口学科和教育学科的都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此领域,但始终处于零散状态。直到2000年,何齐宗、戚务念率先提出教育人口学是一门亟待开拓的新学科。[11]同年,由田家盛主编的国内第一本《教育人口学》著作出版。在教育人口学提出过程中,多数学者都把其定位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但从知识发展规律和现实需求来看,偏重于教育学的视角看待教育人口的研究,往往忽略了教育人口在人口学视角中的研究领域,教育人口研究还有一个尚待开发研究的领域。
从学科研究内容来看,目前的研究集中于两大领域:一是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研究。教育与人口的内在关系是学者关注这个领域的切入点,也是当前研究成果相对甚丰的领域。无论是在人口学界,还是在教育学界,都日益重视并关注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研究。从人口学科来看,伴随我国完成了人口转变,人口研究的焦点由过去人口数量控制主导逐步转向全方位的人口与发展研究,即研究重点既有传统的人口数量研究,也包含调整人口结构,提升人口质量以及优化人口分布等等。同样地,在教育学界,随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日趋紧密,人口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教育发展战略的调整,人口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基础变量。人口变量对教育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战略、教育规模、教育经费的影响,人口质量对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人口结构对教育分布、教育结构以及教育规划的影响,人口流动对教育资源分配的影响等等。在研究思路上,既有强调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也有强调教育发展对人口的影响,也有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但近年来在教育与人口的定量研究上成绩较为明显[12],有助于教育人口研究走向科学化。二是教育人口的研究。把教育人口作为一个亚人口群体进行单独研究,虽然以此称谓进行研究的文献甚少,但与此相关的研究较多,主要包括人才研究(主要针对高等教育人口)[13],人力资源(资本)研究[14],在学人口研究,学龄人口研究等等。当然,从学科成熟程度来看,教育人口学仍然处于创建阶段,对学科自身建设的研究较少。
(二)学科的基本体系
任何一门学科在建立伊始,都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并界定学科的研究范围,教育人口学同样也不例外。教育人口学的研究范围以教育学与人口学的交叉领域为主,但同时在教育人口领域又形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基于此,教育人口学的学科基本体系分为三大部分。
1.学科的基本理论。教育人口学作为一门新学科,需要对学科建立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从而为学科建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系统论证。因此,在教育人口学的学科体系中,第一部分是关于学科建立的基本理论,为学科创建提供理论指导。学科的基本理论大致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关于学科建立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以及研究趋势的概述。此部分重点对学科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评述当前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此部分的研究是学科创建的基础,为学科建立的可行性论证提供现实支持。二是关于学科研究历史的概述,即对中西方有关教育人口的研究历史进行系统全面回顾。作为一门新学科,教育人口学在此领域的主要对教育人口思想发展史进行回顾,从而为学科建立可行性提供历史支持。三是关于学科创建本身的研究,即从学科生成与发展的角度,对教育人口学作为一门新学科成立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系统论证,从而为学科建立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持。
2.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研究。此部分是教育人口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科建立的基本动力之一。本部分的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一是研究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即把人口变动作为自变量,把教育发展作为因变量,研究这两大变量(各自又包括系统内的子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这层关系研究中,重点是研究人口变动的现状、特征与趋势将会对教育发展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影响的路径、方式和影响力度的大小等。二是研究教育发展对人口变动的影响,即把教育发展作为自变量,把人口变动作为因变量,研究这两大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这层关系研究中,重点是研究教育发展会对人口变动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影响的路径、方式和影响力度的大小等。三是研究人口与教育的基本规律,即基于前述两者的关系研究基础上,总结概括出人口与教育之间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全面深入分析这两大领域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教育人口学的学科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3.教育人口分析。教育人口分析是学科特色所在,也是从人口学的角度构建教育人口学学科的重要尝试。教育人口分析的前提是建立教育人口的概念,把教育人口作为人口分类的一种(亚人口),单独分析教育人口的变动过程,从而形成了教育人口学的学科独特研究内容。本部分的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一是教育人口的数量研究,即分析各级教育人口的数量现状、特征及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教育人口数量变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作用。二是教育人口的结构研究,即分析各级教育人口的结构现状、特征及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教育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作用。三是教育人口的分布研究,即分析各级教育人口的分布现状、特征及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教育人口分布变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作用。在教育人口分析中,是采用人口学的分析方法,把教育人口作为一个单独的分析变量,其研究内容属于人口学的分支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