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语文教学的“第三课堂”

2014-08-18王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王璇

摘 要: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初中语文教学的需要,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网络化社会中,语文教学被分为三种模式,由三种课堂组成,其中社会生活和社会语言实践中的语文学习便为第三课堂。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分析语文教学中的“第三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 第三课堂

当前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均有很高的要求,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每一章节后均有社会实践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就要求教师重视社会实践课,把其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一、语文教学中的“第三课堂”

在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以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标志着网络社会的到来。因此,如何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有效分析、选取和利用信息,成为网络时代的一个特征,而这也决定了网络语文教学是未来语文发展的一个方向。

初中语文教学涵盖的内容比较多,语言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仍旧沿用保守的教学模式,则注定会被时代所淘汰。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读写能力。此外,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是新课标所明确的语文教学目标。

开展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课堂”,同时也是促使学生注重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语文教学中包括社会实践的内容,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国正深入推进教学体制改革,力图破除不利于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而具体到初中语文教学上,则需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语言表达能力等,初步认识到我国文化的精华,尤其是汉语语言的魅力所在。众所周知,掌握一门语言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其与人们交流,因此,开展社会实践课程,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成才服务。

2.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科学和网络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在此背景下,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在现代化社会中,只有脚踏实地、增加本领才能从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初中语文中的“第三课堂”,承担着开拓学生视野的任务与功能,教师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感受历史、感受这个时代,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一个创新型的社会,是一个充分发挥个性的社会。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均处在狭隘的教室中,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也可以说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通病,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为了使初中语文教学走出目前的困境,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开拓“第三课堂”空间,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保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

二、提高语文教学中“第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使课堂具有色彩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课内容比较充实多彩,富有时代特点, 与学生的生活也比较密切,但是在教学中,还需要引导学生进入富有色彩的“第三课堂”之中,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津津有味的语文学习。比如在探讨关于大自然话题时,可从感受自然、世界和寻觅春天的足迹等方面进行展开,而在探讨关于生活态度的话题时,可结合课本上的有关话题,学会微笑面对生活的态度;而在探讨关于价值观话题时,合理利用金钱可以带来快乐,但是金钱不等于快乐等。

对于以上的探讨内容,讨论的形式有许多种,包括小组辩论会、讲故事比赛和诗歌朗诵会等。每次实践活动,可采取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形式,比如人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的讨论内容:“金钱,共同面对的问题” 活动时,毫无疑问,此问题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同时也是最为敏感的话题之一,学生必定抱有浓厚的讨论热情。在成果展示阶段,可采用多种形式来展示结果,比如鼓励学生采用各种形式交流学习成果,展示金钱的“昨天、今天和未来”,由于资料详实,因此,给同学以很深的印象,同时,而通过圆桌会议的形式,讲述一个个富含哲理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通过其切身的感受,引得学生开怀大笑,但同时却又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还有通过辩论赛的形式,通过两对辩论人员唇枪舌剑的辩论,使社会实践课收到预期的效果。

2.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和谐之美,犹如五指,虽不等长,但各有其作用,同时犹如一首歌,旋律不同形成了一曲动人的天籁。因此,和谐之美,不仅在于其赏心悦目, 还在于其对人们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而对于具体的学生学习来说,学生的学习环境对其积极性有重要的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始之前,语文教师首先应学会“ 蹲下来”,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处,通过亲身示范,引导学生莫盲目相信权威,依附权势,通过搜集资料、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解决心中的疑惑,通过创新来挑战权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力倡实现学生的“ 六大解放”:解放学生双手、大脑、眼睛 、嘴巴、时间与空间,。通过这六个方面的解放,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人”,学习的真正“主体”,使学生健康、主动、活泼地发展。

因此,在初中语文实践活动课中,其应注意做一个忠实的观众,通过树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相信可在实践中获得自身的发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自由飞翔, 体现初中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

3.合理的评价方法

人之所以能,在于相信能。因此,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加上学习的兴趣,才是学生保持动力的根本。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希望听到老师表扬自己的话,同时又受到其他同学的尊重。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外实践课中,科学合理制定评价学生的指标和方式。endprint

在初中语文实践活动课中,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处于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让他们能够共享语文学习资源,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触动、 激活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对于学生所有的表象,教师均不应持批评态度,对于学生中在活动中,如果有闪光点,则应予以重视,并进行一定的鼓励,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应通过鼓励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鼓励为主。

总之,学生各有其特点,每人也有其可爱之处,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闪光点,通过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4.科学分工收集资料

科学分工收集资料,首先需要科学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特点。二是明确每个学生所承担的任务,在小组内,可通过协商等方式确定活动的方向,避免盲目性,三是培训学生骨干。通过培训学生骨干的方式,实现各成员的之间的指导,从而促使各小组均能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特别是在大班,因此,可培养学生骨干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四是加强对优生和后进生学习上的指导,从而保证每个学生充分发展。实践已经证明,采取上述措施之后,学生开展活动的有效性明显得到明显的提高,效率大为提高。目标、任务清楚,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均能收集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整合,使得其信息收集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单元语文综合性活动“微笑面对生活”中,准备工作应做好以:第一,在活动之前,全班同学自由分为三大组,搜集关于“笑对失败”、“善待他人”和“善于合作”等有关的诗歌、警句和名人故事,以及歇后语。名言警句等。而对于每个小组来说,小组内部又可分工两组,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两个小组,小组成员共同筛选有价值的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第二,学生回顾个人的得失,在活动课上展示,从而明确微笑面对失败、善待他人的人生态度是可取的。第三,明确演讲稿的写法,同时对演讲稿的内容进行润色,保证演讲稿的语句通顺,无语句上的毛病,可准确表达所要表达的含义。

结语:

通过文章中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教学中的“第三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第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从语文教学中开展“第三课堂”教学的必要性,以及提高“第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两个方面分析了该命题。

参考文献:

[1]牟昌文.如何激发学生收集整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材料的兴趣[J].读写算(教学方法研究),2013(44)

[2]李莹.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点思考[J].初中语文教学,2012(09)

[3]王东林,张珊.语文教学中“第三课堂”解析[J].教学天地(初中教学),201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