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高职教育贯通衔接的策略

2014-08-18许萍王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机制构建职业教育

许萍++王红

摘 要:职业教育是区域地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中流破柱,在当地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这就要求地方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 实施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递接,把区域性优势或行业特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促进当地教育的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 贯通衔接 机制构建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递接,促进当地教育的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很多地区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因此,本文从机制、学制和标准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对中职和高职教育进行贯通和衔接。[1]

一、完善中高职教育贯通和衔接的机制

管理机制的递接主要是在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统一协调指导下,将中职与高职教育运用行政手段和相关政策统筹起来,形成一个有针对性的管理体制和递接机制,加强来自递接机制和行政管理的导向性。要理顺中职与高职教育的各层级管理体制,按照职业教育特色来制定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培训奋斗目标,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层次和适合院校高效运行的机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要加强统筹管理,将中职和高职的管理部门归口于国家和省级相关的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管理的行政部门,促使中职和高职教育能够统一贯彻从国家到地方的相关法规政策。此外要指导各职业院校按层次有规划有步骤地协调发展,相关行政管理机构不仅要有权威性和统一性,而且要从机制建设出发,构建以利于中职与高职递接协调和联系的职业教育体制。

更为重要的是,中职和高职学校的新生或毕业生应该与普通教育学生在招生收费、劳动就业、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保持大致相同,要妥善解决针对职业教育的待遇和就业歧视,逐步改革完善劳动用人机制,引导市场改变目前只重学历而不重视实际技能操作能力的情况。积极提高招生生源质量和扩大生源范围,进一步降低招生的各项收费,减轻学生负担,使愿意就读职业教育的同学有条件有能力进入到高职院校学习。各行业中要积极建立职业从业资格证和劳动者持证上岗制度,强化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上岗优势,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待遇水平。

二、确定递接学制和模式的有效性

根据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现状各高职院校均采用了五年制高职模式,即“3+2”模式,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就读,后两年在高职学院就读。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够广泛地适应各地区的需求,较好的实施了中职与高职教育的递接,应该将此模式作为中职与高职的主流递接模式和主要学制。通过这种模式吸引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通过职业教育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技能实践性环节的能力培养,也有利于统筹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获得的教学效果在目前各类递接模式以及高职教育系统中是最好的。这种学制也被许多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地采用,可以作为我国大部分地区中职与高职的主要递接模式。

在此基础上各地区可以将其余一些形式作为相应的补充,如四年制和六年制高职。四年一贯制和六年一贯制也是中职与高职的递接模式,作为其主流的递接模式和学制之外的补充形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川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变化,综合实际的教育情况和专业需求情况,可以适当釆用适合本地的递接模式进行补充。针对部分专业或部分领域的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需要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可釆用四年一贯制高职的递接模式。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部分地区,如果需要较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可以釆用六年一贯制递接模式适当延长技能人才培养时间,更加全面的提高其综合素质。根据不同经济发展需求和专业需要,针对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的不同,适当延长或缩短学制作为递接模式的补充,但应该控制好相应比例,不宜过大过多采用。

三、统一递接过程中的标准模式

目前国外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递接针对课程递接制定了统一的相应标准,我国各地区的职业教育的中职层次面临专业多、学生批量小的特点,所以中职与高职院校递接环节为每个单一课程制定同一标准有较大难度,但相关标准的制定可依据专业类别的大体方向和特点,制定统一中职和高职课程的总体标准_。根据大类各专业课程的区别,建立统一的课程对口递接的标准体系并确定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依据该统一标准制定出相关大类专业的递接入学标准,高职院校则根据这个入学标准进行对口招生。

课程标准包含普通基础文化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个部分,各制定相关的统一标准。其中普通基础文化课程按照类别大致可分为文科、理科、工科三个门类,针对这三个不同门类需要分别制定三套相应标准,由于其具有普遍性和适应性较强的特点,该标准可采用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制定。专业技能课程相应标准可以分别按专业领域划分为多个门类,如管理类、财经类、机械类等专业类别,由于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较强区域范畴和地方差异,一般由省级或地市州制定其标准。制定统一的教学课程标准方法主要分为三种,比如可以按中等教育层次的毕业要求为基础,制定统一的各科类课程标准,将中职相应专业按行业划分为若干个种类课程种类,课程递接过程严格按照具体的标准执行,如法国对中职和高职行业划分为16个种类课程种类,髙职各专业的递接分别对口其中某一类,每一类均制定了统一的课程教学标准,以该类别课程设置为基础设计有针对性的高职课程,从而实现中职与课程的课程紧密递接。[2]

总之,随着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动,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发展,新的职业大量涌现,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递接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把重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发展摆在了发展普通高中和大学教育一样的高度,促进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递接模式的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红卫,改革开放后我国五年制高职政策回顾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1(9)

[2]高红梅,关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若干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12(8)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制构建职业教育
我国志愿者权益现状及法律保护机制构建问题研究
风险社会治理下网络理性参与机制构建
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措施及思考
浅析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举措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机制构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