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树”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14-08-18胡先连陈光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探析

胡先连 陈光清

摘 要:"知识树"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角色换位。在建构"知识树"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网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开放灵活的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知识树" 初中英语教学 探析

运用“知识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更为形象、直观、生动地再现知识结构,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一、“知识树”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功能

其一:“知识树”是英语教学的“激趣之术”。

“知识树”是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学生的动脑,动手甚至动口的能力,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对于枯燥的英语知识点及语法教学,学生就再也不会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反而会觉得有趣,轻松,从“画”中就学到了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其二:“知识树”是英语知识的“生成之术”。

一是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用知识树建构知识体系,有效帮助学生在旧知与新知之间架桥,进一步运用已知学习未知。使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不断生成,形成连绵不断的知识链,组成纵横交错的知识交通网络,达到触类旁通,增强了整体感知能力。

二是知识树的建构,使学生学会学习。实现对知识的宏观网络构建和灵活运用目标。达到更好的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提升学习的效益,把学生从漫无边际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有效节省记忆空间,增强理解能力,教师采用色彩及图形的展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记忆兴趣,增大学生的记忆容量和记忆准确性、可靠性、持久性;有利于把学生的兴奋点和注意力从书本上的“死知识”引向重新建构的新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

三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主动。使学生已由生搬硬套地去写、背变为带着目的去写去解决问题,学生主动介入知识体系的探索,从而实现由“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向“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转变。一棵“知识树”可以挂结累累的“知识之果”,使学生思绪任意驰骋,联想无限扩展,想象大门徐徐打开。有效地克服教师过度包办的现象,调动学生的整个思维。

四是建构知识树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对话”。一个反复性较多的作业,要多次和老师进行民主开放的无限对话,使学生更能够找准自己的问题所在,不断得到知识的修正、完善,不断建构知识的网络。

其三:“知识树”是师生角色的“换位之术”。

“知识树”不仅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探索,更让我自然发现,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促进了教师角色的不知不觉的转变。在传统的英语课复习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构建适合自己思维、体现教师高精水平的知识体系,一讲到底,板书几大板,将知识打包给学生,给学生造成“云里来雾里去”的朦胧感觉。比如单元总结复习常常成了老师的专利品,而在“知识树”的建构中,老师引导学生重视探索,激发思维,拓展思维,鼓励创造,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将课堂这块地盘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

其四:“知识树”是课堂教学的“特色之术”。

“知识树”不仅可以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化,同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以下特色。

1.建构“知识树”的课堂建构就是建立民主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特色。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以学为主的过程,为学生创立了教学情景,学生通过师生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发现、理解、整理知识,并内化为情感,落实到行为,成为个体不变的能力、品质和素质。课堂教学实现了由“专制”的讲法、无情的指责,逐渐变为民主、开放、欣赏的对话式课堂教学特色。

2.“知识树”的设计就是建立以学习能力培养为主的课堂教学特色。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关注,鼓励着学生发自内心的赞许与主动的参与。课程成为学习经验的建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在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课程越来越具有生成性与对话性。建构知识树的过程,学生主动探索、挖掘信息,将知识网络化和结构化,满足了他们对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真正需要。

3.“知识树”的运用就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润滑剂。它可以达到激励人,发展人的个性目的,不强求千篇一律。根据学生实际,实现了教学标高的多层次性要求,不同的兴趣、思考、学习基础,学生建构出不同的“知识树”,就可以造成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知识林”。每一次“知识树”展示,通过大屏幕,我们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成功。多元、多彩的美使我们大家惊叹不已,我们欣赏,我们积极吸收他人的优秀成果,我们形成了良好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又激励着我再一次热情地出发!

二、“知识树”在英语教学中的建构策略

所谓“知识树”的建构,在我多年来的教学中建立了一棵属于自己的“知识树”,对所学单元的系统知识进行全面性、基础性、主干性、系统性的知识建构,达到整体感知知识的目的。

策略之一:强化指导性。

运用生活经验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的知识建构。学生对英语学科知识的理解必须是建立在他们对生活实际理解的基础上,建构“知识树”结构体系,将繁杂抽象的知识具体明了化,从一个生活实际联想到一个知识点,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另一个知识点,“知识树”从而越发多姿多彩。建立起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知识树”,给学生想象和趣味性。一是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认真细致认识观察进行思考探索,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把一个个静态的物“活”起来,进而有所创造。二是通过推理的方式加强理性的认识,通过提供假设,发现结论;提供案例,分析推导等,在推理中去揭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知识联结为一点、一线、一片,探索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由点带面,渐次扩大,最后获得清晰的结论,建构富有自己个性的知识树。三是以“树”为形式,丰富“知识”内容,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用形象的图案、线条、文字、条理四个层次。利用美术的手段把“知识树”的画成松树,柏树,各种苹果树,将知识点作为“果实”,给学生想象的空间。endprint

策略之二:注重全体性。

尊重个体差异,建立个性化的“知识树”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识背景,构建的知识树也就不尽相同。把“知识树”的构建作为个性化的学习工具。鉴于此,我的教学体会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尤其面向大面积中低分学生的不同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层次不同,做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指导。对掌握基础知识较困难的学生,在建构“知识树”的时候,首先尽量不要脱离课程标准,通过逻辑关系、关键词汇等把教材知识嫁接到整体单元的“知识树”上,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系统记忆。因此,过好教材关、知识关,准确理解英语课本中每一个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结构,做到教材知识不留死角,即重视基础性、全面性。通过色彩、图像、符号、空间、想象等进一步掌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前后上下联系,突出中心主题,整个体系的主要的关键性的信息鲜明,需要对整个知识结构做出整体性的认识和了解,使知识树成为学生了解整个知识的一张网络。

策略之三:力求开放性。

利用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开放灵活的评价体系,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就教师建立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积极引发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乐趣,鼓励和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用激励的评价制度来为学生设计知识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对“知识树”的评价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注意防止好的学生产生骄傲情绪。教师应适时给予提示,不断调动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策略之四:实施整合性。

一个学科或一门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是有关联的,充分让“知识树”把关联知识表示出来,用“知识树”课件进一步描述了关联知识。使用知识树课件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记忆中种植“知识树”;使用不同色调表示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有效地把教学课件和学习课件结合起来,从而构成知识的整体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同时提高制作“知识树”的效率和效果。

师生不断对“知识树”进行梳理,不仅使教师们对教材的钻研更加深入,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活泼,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教学实践证明:通过“知识树”建构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思考型、创造型的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整体,使师生在合作中实现和谐的对话交流,激发师生教学生命的鲜活,不仅描绘的是一棵棵个体的“知识树”,而且绘出的是一片片生动的“知识林”,能带给师生无穷的教学快乐。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英语教学探析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VR阅读探析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课堂提问技巧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策略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