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传统锡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初探
2014-08-18王彬
王彬
摘 要: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锡绣,正面临着如何传承和继续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与整理,提出进行锡绣的保护工作,必须在创新的基础上制定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方案。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锡绣;传承;发展;创新
作为2006年被国家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黔东南苗族锡绣,不仅是苗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多民族艺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一黔东南特有的苗族手工艺术面临濒临失传的境遇。
1 苗族传统锡绣艺术的发展概况
(1)苗族传统锡绣艺术简介。苗族锡绣是一种流传于贵州省剑河县境内南寨、敏洞、观么等乡镇的特殊刺绣技法。它以藏青色棉织布为载体,先用棉纺线在布上按传统图案穿线挑花,然后将金属锡丝条绣缀于图案中,再用黑、红、蓝、绿四色蚕丝线在图案空隙处绣成彩色的花朵。锡绣成品工艺独特,手工精细,图案清晰,做工复杂,用料特殊,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和收藏价值。[1]并且这种利用金属锡条替代传统绣线的方法,目前在其他民族尚未发现,在整个世界美术工艺史中也绝无仅有。因此,2006年以贵州黔东南锡绣工艺为代表的剑河苗绣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苗族传统锡绣艺术主要特点
1)苗族传统锡绣的材料特点。苗族锡锈在其材料选用上独具特色,有别于其他地区和民族的常见刺绣用料。锡绣采用金属锡作为主要材料替代普通棉、丝绣线,在布底的选料上也颇为讲究,当地苗族老乡称之为“亮布”,这种布料为藏青色,在染制过程中经过涂猪血、蛋清、和水牛皮液浸泡等多种方法、加之不断地木棒敲打,形成色彩饱和、闪闪发亮的布底。银色锡丝镶嵌在蓝色布底上,对比鲜明、别具一格,成了民族刺绣艺术当中的一朵奇葩。
2)苗族传统锡绣的图案特点。传统苗族锡绣图案抽象、简洁,从侧面反映了苗族人民率真朴素的性格,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了它的符号化语言特点:苗族锡绣图案和国内苏、湘、京、粤、蜀等绣种所采用的具象图案不同,纹饰高度概括抽象,构图上特别讲究规整和对称,在绣片上出现的以直线与斜线进行不同方式组成的几何纹样,起到了传递信息的符号语言作用。纹样分别对应了牛鞍、秤钩、小人头、老人头、木工弯尺、耙花、山岭、屋脊等,这些都是苗族人民农耕文化的典型物象,充分记录了苗家人的生产生活,另外也暗含了图腾崇拜的祭祀文化和祈福纳祥的吉祥寓意。
3)苗族传统锡绣的工艺特点。传统锡绣工艺独特,技术要求高,耗时长久。而且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其工艺流程也不尽相同。例如,锡绣的主要装饰部位集中在前、后裙片和背搭之上,前裙片的制作流程是首先在白色棉布上用黑色棉线对图案进行打底绣制,然后浸染上浆,用针将图案上的棉线挑出,再用锡片包裹镶边而成;后裙片及背搭则是预先染好面料,用彩色棉线按图案纹样绣制,先用单色棉线勾勒图案,后用彩色丝线填补图案的空隙,最后用锡片包裹单色图案。锡片镶嵌的具体方法是:将锡片剪成长约18厘米,宽约1毫米的锡丝,将其拉直,一端折成钩状,另一端剪成针尖状,用绣针挑出图案的一根纱线,再用针头状那端锡丝穿过挑出的纱线,用另一端的小钩扣紧棉线,剪短锡丝,并将余下的锡丝反扣在棉线上,完成一个扣锡的过程,苗族人也称之为“布包锡”。然后按棉布上的图案周而复始进行扣锡,也就形成了锡锈制品。
2 苗族传统锡绣艺术保护的必然性
(1)苗族传统锡绣生存现状的认知。由于苗族传统锡绣技术主要分布于贵州省剑河县南寨乡周边的一些经济、交通相对落后的地区。出于经济原因,当地外出务工的妇女逐年增加,从事锡绣加工的主体人数在逐年减少,而且随着城市文化的渗透,年轻人的生活理念发生转变,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结日渐冷却,使得锡绣传承出现严重危机。除技艺传承危机外,苗族传统图案纹样的符号语言、文化意义、艺术价值也正逐步流失和被人遗忘。虽然现阶段,苗族锡绣艺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增大了保护和扶持力度,但是对苗族锡绣感兴趣的主要是外来的文化研究学者和国内外游客,锡绣制品基本用于购买收藏,产品结构略显单一、无法适应多元的服饰消费市场,被阻隔在人们的日常服饰选择之外。
(2)苗族传统锡绣艺术发展的时代需求。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和丰富,现代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有了更高层次的个性化精神诉求,催生了多元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传播,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各行各业都在市场环境的刺激下纷纷向消费产品注入文化内涵,打上品质风格的标签。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服装行业和消费市场历来重视品牌文化内涵传播和服饰工艺的创新;为了彰显品位和个性,消费者也青睐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服饰。苗族锡绣艺术独特的加工工艺、材质、图案为现代服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它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对传统民族艺术的传承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更能促进锡绣产业市场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
3 苗族传统锡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苗族锡绣艺术工艺精湛,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于它的传承与开发,应当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方案。结合当下的趋势,最佳的选择是使民族艺术与现代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并加以创新。
(1)苗族传统锡绣艺术时尚化。捕捉苗族传统锡绣的精神内核和艺术特点,并加以提炼和运用。苗族锡绣图案在构成元素上均为高度抽象的几何纹样,这一特征与现代时尚服饰有着高度的共通性与相似性,在时尚服装设计中可以直接将锡绣图案进行局部民族风的应用,也可以把现代图案的印花和刺绣加工工艺转换成锡绣加工工艺。运用先进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力求装饰工艺手法上的突破和创新。
(2)苗族传统锡绣艺术市场化。长期以来苗族锡绣由于受到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影响,绣品的推广和销售模式都比较单一,主要以当地民俗旅游产品销售为主,依靠口口相传。如果想拓宽销路促进地方经济,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推向市场。首先,可以以民俗特色专卖店的形式在各地进行零售和推广,使这种美丽的锡绣艺术更为人所知。其次,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电子商务等渠道进行宣传和销售。再次,可以依托政府相关部门举办主题文化艺术节或设计大赛,可以起到集思广益、扩大宣传、招商引资的作用。
(3)苗族传统锡绣艺术品牌化。除了将锡绣艺术推向市场,还需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这样可以避免盲目的过度开发而使这一苗族传统艺术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和品质特色,保证本民族艺术资源不受侵权。在锡绣保护、传承与开发过程中,要进行专业的品牌设计、商标注册、并申请专利保护。锡绣民族品牌不仅是质量的保证,更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而最重要的是它传递出一个民族深邃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增加苗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信心和自豪感。在品牌效应下,黔东南地区其他的苗族文化和民间本土艺术能够获得更大程度的认可,走出国门,进而走向世界。
4 总结
近几年,关注锡绣保护和传承的呼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加大了扶持力度,一些专家学者也纷纷建言献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民族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也要在守住民族文化精神和灵魂的前提下,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通过系统的研究、收集、提炼、创新的过程,使苗族传统锡绣更好的融入现代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