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4-08-18刘芳

文教资料 2014年3期
关键词:肢体交际英语教学

刘芳

(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刘芳

(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表明,在面对面的交流中,非语言交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交际活动中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非语言交际 英语教学 应用方法

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的两种主要行为,其中语言交际是人类在交际行为中最有效的方式,非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实际日常生活中,65%面对面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非语言方式来传递(Samovar 1981;Ross1974)。

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及分类

杨全良(1990)认为:“非言语交际,就是通过使用属于言语范畴之外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与语言交际的两种形式相比非言语交际的形式多种多样,它包括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除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Samovar(2000)等人将非言语交际定义为:“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因此非语言交际包括如表情、手势、身势、触摸、界域、服饰、副语言、时间、场景等一切由人为的或由环境所产生的刺激。

非语言交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Ruesch and Keas(BJ 1995)在1996年最早做出了非语言交际的分类方式,他们认为从功能角度出发,可以将非语言交际分为暗示语言、行为语言、客体语言三类。Knapp(1997)根据这一理论及其相关研究将非言语交际分为三种:环境交际、交际者体格特征、肢体运动及状态(手势、姿势、面部表情、眼睛活动和发音方式)。毕继万(1995)将非语言交际分为四大类:体态语(body language,包括各种表情、动作、姿态)、副语言(paralanguage,包括沉默与非语义声音)、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包括皮肤颜色、衣着化妆、气味、家具等)和环境语言(environmental language,包括时间、空间、颜色、城市规划及人对自然的影响等)。

二、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非语言交际是在交流环境中除语言刺激以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许多研究表明,教师需要学会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非语言交际不仅能改善师生关系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认知能力。因此,非语言行为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1.非语言交际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人类交际主要有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两种形式。非语言交际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它能够辅助有声语言交际,进行情感表达,使信息具体化,对交际的过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课堂质量,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上的使用是很必要的。

2.非语言交际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

我国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英语的接受与喜爱程度都有所不同。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话题会有不同的反应。教师可以通过眼神、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非语言交际获取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改善学生畏惧英语的心理状态。

三、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非语言交际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无处不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使用非语言交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有着很深远的意义。

1.面部表情和眼神

人的面部表情和眼部动作都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面部表情可以传达不同的情绪,而目光所传达的信息就更多,不仅仅限于感情。同时面部表情和眼神往往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教师快乐和蔼的表情为轻松地组织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同时也增强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在英语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面部表情与眼神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回答问题的学生之间的目光交流,向学生表明老师在全神贯注地听他讲话,这一非语言行为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老师的眼神常常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促使他们有效高效地学习。另外,老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目光接触了解学生是否明白了所讲的内容,是否对所讲内容感兴趣等。

2.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能弥补口头表达的不足,通过表现力丰富、形式多样的动作、辅助语言将内容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并做到准确无误。同时,肢体语言还能够通过人们内在情感与情绪的表达,加强语气,让观点得到更好的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肢体动作的运用是对语言教学的一种辅助,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更能突出教学重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接收率,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外国影片的观赏学习,我们会发现,在对话中人们通常都会用许多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英语教师在授课间灵活地运用肢体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肢体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3.副语言

“副语言又可以称为类语言或伴随语言。指伴随话语而发出的无固定语义的声音。它通过音调、音量、语速、音质、清晰度、语调、声音的修饰、分隔、沉默停顿等,起到言语的伴随作用”。中国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平仄起伏、生动形象。因此,副语言行为对教师的外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音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上扬的音调有质问、迟疑、惊异等意思,下降的音调则表明说话者的坚定、自信。教师通过调节自己的音量呈现授课内容的重要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合理地利用音域使授课语言尽量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对象、内容、地点调整合适的语速。另外,音质体现了教师的个性特征,它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灵活地运用非语言交际进行教学,既能培养学生非语言意识,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由于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都受到文化的制约,因此英语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语言规则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导入跨文化交际规则。

[1]孙青,孙明节.非语言交际行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344-347.

[2]Samovar.Porter et Stefani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马晓华.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04-105.

[4]刘兰萍.试论非语言行为与英语教学.宁波:宁波大学出版社,2001.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梁镛,刘德章.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A].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肢体交际英语教学
情景交际
肢体写作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