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尔库塞异化思想解析

2014-08-18李秋华

文教资料 2014年3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异化资本主义

李秋华

(菏泽学院 社会科学系,山东 菏泽 274000)

马尔库塞异化思想解析

李秋华

(菏泽学院 社会科学系,山东 菏泽 274000)

异化思想是马尔库塞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马尔库塞全面考察了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的现实,深入分析了产生异化的社会和个人原因,严厉批判了使人变为非人的病态的社会制度,并细致概括了扬弃异化的多个途径。但这种异化思想并不能真正改变人之所以为非人的现实,也不会完全扬弃消解掉人的主体性的异化,使人成为拥有主体性的自由的人。

马尔库塞 异化思想 扬弃途径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给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却使人丧失了最宝贵的主体性,普遍存在压抑性的心理机制,过着麻木不仁的单向度的生活。为了消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状态,他在对资本主义异化现象进行深入揭露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扬弃途径。

一、马尔库塞异化思想的来源

马尔库塞异化思想主要来自于三大理论,第一是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第二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第三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其现实来源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的病态社会。

1.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这是马尔库塞异化思想的哲学理论来源。较早提出异化问题的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但他们关于异化的问题还仅仅局限在抽象的、片面的理解上,没有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异化问题的根源,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性,最终也没能得出正确的关于异化的消解途径和方法。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异化问题。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马克思全部学说的基础。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马尔库塞研究异化,分析资本主义发达的工业社会的异化特点提供了必要的概论根源和前提。“物化不只是作为一种统治人、支配人的外在力量和结构而存在,而是内化到人的生存结构和活动方式之中,变成一种物化意识”[2]P162。马尔库塞之所以这样说,是他在深入考查的基础上,尤其是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异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之后,在吸收和继承原有理论基础之上而得出的结论。

2.病态的社会现象。这是马尔库塞异化思想的现实来源。社会制度的变更和发展有其历史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消亡也固然受这种客观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当然,这种必然性也并不是总是向上的、积极的,它容许在一定社会制度内有消极的、倒退的现象存在,这种消极的、倒退的现象是一种历史必然,只不过这种现象必然违背了普遍大众的意愿,但我们并不能就此而否认它的存在和合理性。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是机械化程度的广泛普及和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将人解放了出来,推动和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可供人需要的物质财富急剧增长,增强了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能力,提高了人的生活水平和自由程度。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机械化程度的广泛普及又导致了异化,使科学技术和高技术含量的机器成为一种由人所创造但又独立于人并反过来统治和操纵人的异己的力量,并在此基础上使人普遍存在着压抑性的心理机制。因此,这种表面富裕的社会形态,却是以牺牲精神的需求为代价的,人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性、创造性,被异化为被动的、无创造力可言的物和物的奴隶,从这一点讲它又是病态的社会,这也是在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之所以焦虑、精神之所以痛苦的主要原因所在。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这是马尔库塞异化思想的心理学、生理学和哲学的理论来源。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无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不同的层面其构成也有所区别,其中无意识是由人的本能冲动和欲望所组成,对人的活动起到决定性作用,体现着人的本质。在人的本能中,弗洛伊德认为最基本的是人的性本能,它不仅仅指一种原始的生殖器至上的肉欲追求,也指人的肌体劳动追求快乐的普遍属性。“随着现实原则不断约束快乐原则的活动范围,理性对本能的不断压抑一方面外化为文明形态,另一方面内化为人的压抑性心理机制”[2]P176。马尔库塞肯定弗洛伊德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并将他的性欲说升华为爱欲说。爱欲是指整个生物有机体的整体冲动和快乐。马尔库塞继承和吸收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把人的异化置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发达的工业社会中考察,把异化看做是社会总体管制的结果,建立起对压抑性心理机制和异化的详细阐释。

二、异化的特点

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使人变成为一种畸形生物。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出极大丰富的产品,这些产品满足着他们的不同需求,过着表面富足而又自由的生活,但此时的人已经失去了自身的主体性能,异化成了工具的工具和被统治的机器。当这种异化内化为人的一种内在心理机制和特有文化的时候,人便不再知觉到自己的被奴役性和失去自由后的困惑,不再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匮乏而发愁,反而相信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很富裕、很幸福。但马尔库塞认为这种所谓的幸福感是虚假的,因为“幸福一词所指的不仅是私人的、主观的状态”[4]P73。科学技术的发达、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掩盖了人被异化的本质,劳动阶级仍然是作为工具而存在,他们的命运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任何改变。关于异化的特点,马尔库塞认为主要有三种。

1.异化的普遍化。主要是指异化的横向发展趋势。马尔库塞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中,除了极少数的纯艺术的劳动形式以外,其他的劳动形式几乎完全被异化了。“化”是指性质或形态的改变,具有动态性,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连续性。但这里的“化”又不仅仅局限于所特指的一种过程,还展现了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化”后的结果。因此,所谓异化的普遍化就是指异化从单一的劳动异化形式发展到绝大多数的劳动异化形式的过程和展现,就是将普遍的个性“化”为一种类的普遍性。“工作关系几乎变成了作为科学活动和效率专家的处理对象,成了可以互相替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P72。

2.异化的深入化。主要是指异化的纵向发展趋势。这种扩大化是指异化的深入化,体现为一种层次感,是一种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延伸。于是,异化不仅表现在一种政治、经济等物质生活层面,而且已经延伸到制度层面。马尔库塞认为,随着生产设施的合理化及其功能的多样化,所有的统治都采取了管理的形式。而当这种统治管理形式发展到极致的时候,人就不再为人了,而是被集中的经济力量所吞没。无论是任何人,哪怕是身居高位,也无法改变这种命运,面对这种无法转化的运动和规律,都会显得无可奈何,软弱无力。

3.异化的蒙蔽性。主要是指异化的立体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及消费的发达程度前所未有,于是社会的异化机制也产生了变化,它不是表现为直接的压抑,而是表现为人的自我异化。于是,从中可以看出,异化不再是强制性的,而是转化为隐蔽性的,这种隐蔽性的异化也不再是赤裸裸,不再是表面的压制与打击,而是包装上了“合理”的外衣,这种外衣使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异化,并将这种异化变为不断满足自我需求的动力,为之付出辛勤和劳动。

三、异化的扬弃途径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具体阐释异化的特点,其根本目的是要寻求解决异化现象的方式和手段,以此扬弃那种将人变为非人的异化状态。马尔库塞关于异化的扬弃途径共有四种,这四种扬弃途径并不是相对孤立的,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甚至是相互交融和包含的。

1.爱欲解放论。关于如何消解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的问题,马尔库塞提出了爱欲解放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潜能和欲望都是受到压抑的,人既没有自由,又没有幸福可言,因而在本质上人也是异化的。这种人的异化是爱欲受到压抑而导致,于是马尔库塞就认为,要想解决人的异化问题,就应该将人舒缓开来,解放人的爱欲,使人的本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强调的爱欲解放主要是人的感性解放。当人的生命本能从所有的压抑中都解放出来,实现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不再受到任何压抑了,人的自由也就真正实现了。

2.建立新理性论。他相信之所以会产生异化,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社会劳动的方式使异化和技术理性成为一种极权主义,于是就产生了价值理性被工具理性所取代的问题。而要扬弃异化,就要建立一种新理性,其基本点就是将价值要素纳入到技术理性中,并使之成为这种技术理性的灵魂。这种理性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含传统的理性内容,而且包含价值、艺术等人文要素在内的新理性,这种新理性是扬弃了异化的自由的理性。

3.自然解放论。马尔库塞认为,自然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重要途径。人受到了物的奴役所以才产生了异化。因此,要想获得人的解放,就要将人从异化的物的状态中脱离出来。而这种从物的状态中把人解放出来首要的就是要解放自然,通过自然的解放来解放人,使人获得自由。自然解放又分为两个部分,人自身的解放和人外部的解放。人自身的解放是解放人的本性,即原始的冲动与感觉;而人外部的解放是指解放人的外部环境。他甚至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人的解放也就是自然的解放,自然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而其结合途径就是社会实践。

4.总体革命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病态的,基于全面把握和认真分析,马尔库塞提出了总体革命论。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扬弃异化,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已经不再现实,因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的异化是一种全面的、深入的异化,无产阶级也难逃被异化的命运,已经丧失了作为革命主体的主体地位,不能再担当领导革命的重任,而是要把希望寄托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等亚阶层上,因为他们生存在民主进程之外,能够真正完成所谓总体革命的重任。

四、对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评价

马尔库塞的异化思想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有其历史的进步性,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我们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其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片面地只肯定其积极意义和历史的进步性,而否定其消极意义和历史的局限性,也不能只肯定其消极意义和历史的局限性,而否定其积极意义和历史的进步性。

马尔库塞的异化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为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异化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从而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影响力。马尔库塞看到了当然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普遍异化的单向度现象,把人的思想和文化描述为单向度的思想和文化,较全面、深入、系统地批判了这种病态的社会现象,并且分析了产生异化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和人的普遍压抑心理的形成,这是积极的,有效的,肯定的。同时,他的关于社会革命中革命主体变迁的理论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性,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综上,马尔库塞的异化思想固然有积极的成分,但他没有认识到一种历史必然,即无产阶级就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他违反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张木荣.马尔库塞与马克思不同异化观的比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

[4]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5]赫伯特.马尔库塞.单面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6]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异化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国内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的阶段性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