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催化剂
2014-08-18朱长江贺占魁叶飞
朱长江+++贺占魁+++叶飞
摘 要:本文结合华中师范大学刚刚结束的审核评估“试点评估”,围绕审核评估的实施,从评估指标体系的把握、学校定位与目标的确定、自评自建的开展、特色优势总结凝练、问题与不足的整改等方面对评建工作进行深入解析,并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内涵式发展;评建工作
相比合格评估与水平评估,审核评估对于各高校及各地教育部门都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华中师范大学于2013年12月接受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的审核评估“试点评估”,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文将结合华中师范大学的评建过程,对审核评估进行解析,以期对审核评估内涵的理解和如何接受审核评估有所启示。
一、理解精髓,吃透审核范围
正确理解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审核评估不再设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而是按照审核项目、要素、要点确定审核范围,注重评价学校自设的目标及其达成度,通俗地说就是“用自己的尺子来量自身的长短,用专家的眼光来看自画像像不像”,从而避免了评估标准单一的问题,鼓励学校开拓创新、办出特色,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向自主、多元、创新、特色的方向发展。
审核评估审核范围包含“6+1”个大项、24个要素、64个要点,从而形成了一个项目交叉涵盖、要素紧密相关、要点相互支撑的综合有机系统。高校在对评估方案进行学习、分析时应注意三点:一是注意项目之间、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如:培养目标的达成必须和培养方案以及质量保障体系相关联;二是注意审核要素的特征性,如: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特征就是生师比低、经费投入足、学缘结构好、教学研究水平高等;三是新增审核要点的政策引导性,如: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新增审核要点都体现了新形势下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政策性引导,也是各高校下一步建设的重要着力点[1]。
我校在评建过程中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认真学习并根据校情进行了任务分解:评建办负责审核评估的总体组织与协调,同时依照6个项目成立了6个项目组,分别由校办、教务处、学工部、人事处、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等职能部门牵头,全校21个职能部处和22个本科教学单位参与其中,各司其职。牵头单位在评建办的统一指挥下负责研究、协调、汇总本项目组的评建任务并明确各单位主管责任人和联络员,以便工作上传下达。
二、找准定位,确立发展目标
不同于合格评估的“认证模式”和水平评估的“分等模式”[2],审核评估采取的是“发展模式”,其一个重要改进就是不再“评价标准单一,缺乏分类指导”,而是重点强化各高校办学合理定位和发展目标,实现由大投入的规模发展转变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
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基础,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定位和目标无异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空中楼阁,而过低的定位和目标则会使学校发展迟滞、错失机遇,也无法获得社会公众的满意。同时,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服务面向,因此对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准确阐述给学校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从华中师大接受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的经验来看,专家组对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极为重视,近一半的专家在《个人反馈意见》中都依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来展开论述和提出意见,所以 “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中的“尺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目标。
华中师大的办学定位及发展目标的总结经过了多轮修订,征求了各方意见,既考虑了学校110年的办学历史,又考虑到了全体教职工的吁求,在总结过程中体现了动态性和前瞻性。所谓动态性是指并不把学校目前的定位固定在某一个静态的点上,而是认为学校目前的状态是一个动态、发展、进步的状态,华中师大目前处于“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综合研究型大学迈进”的阶段;前瞻性是指对于发展目标提出了“两步走”的构想,明确指出华中师大的中长期目标(2020年)是“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事实证明,专家对这一定位和目标表示一致认可。
三、自评自建,完善教学管理
从对华中师范大学的试点评估来看,审核评估有两大新的举措:一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施常态监控;二是采用多种形式做到全面考察。同时要求学校在教学运行方面做到“平常心、正常态”。
评估中心对华中师范大学进行审核评估首次启动了《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要求学校在10天内填报近70张表格,140余数据项,逾期系统关闭,不再允许修改。表格中的这些数据关系到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本身又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制约,有效避免了人为作假造成的数据失真。评估中心根据学校填报的数据,在专家进校前通过计算机系统生成《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对学校的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条件保障等进行综合分析,遵循教育规律,用数据说话,做到客观真实。
专家进校前已经通过阅读《自评报告》、《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等材料对学校有了一定了解,并初步确定自己在校期间的考察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专家进校后,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调阅材料等多种形式独立开展考察,发现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优缺点,并与学校《自评报告》相对照,最后形成全面的、客观的考察报告。
结合审核评估“用数据说话,用材料实证”的特点,我校采取了自我评估的方法,分三步走,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第一步,学校自筹经费建立《华中师大教学状态数据库》,要求各学院自查自评,填报数据;第二步,采取过程评估的方式,结合日常教学工作和学期初检查,开展听课、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课程考试管理和质量保障等项目的相关评估,并形成专项考察意见;第三步,在常态监测、过程评估的基础上,教务处组织15名校内专家和22名校外专家分成5个评估工作组对全校所有专业进行了集中考察评估,他们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课堂听课、查阅资料、师生访谈等方式对各个专业进行全面考察,同时进一步摸查、核准前期各学院上报的数据。
经过学校自我评估,获得了原始数据,摸清了真实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审核评估数据填报、自评报告撰写和教学档案材料整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凝练特色,彰显学校优势
审核评估的“6+1”指标体系中的“6大项目”采用的是树形结构,将指标体系按照项目、要素、要点等三级指标体系逐层展开,以点带面,横向关联,全面反映学校基本情况。而“6+1”指标体系中的“1”指的是学校自选特色项目,由学校提出申请后列入审核范围,充分体现了审核评估“一校一标准,一校一类别”[3]的特点。
如何凝练出学校自身特色,展现和张扬学校个性,体现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需要,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是被评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前期试点评估学校中,南京大学提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三三制”,黑龙江大学提出“面向俄罗斯”,五邑大学提出“侨乡文化”,都是在日常本科教学工作上对自身优势的概括,是对“6+1”中“6”的总结和拔高。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学校设立方面已经存在比较明显的“行业特色”,如师范、农林、理工、医药等,“千校一面”的现象比较普遍。华中师范大学拥有与生俱来的“教师教育特色”,但是这种行业特色并不能代表学校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审核评估提出的“特色”必须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根据自身经验、成绩进行摸索、总结出来,优于其他学校,并一直坚持的独特方面。
华中师范大学在2005年接受水平评估的办学特色基础上,对其进一步凝练和升华,提出“三博(博学、博雅、博爱)文化引领,教育信息化助推”的教师教育特色,得到专家组的肯定。
五、直面问题,积极应对不足
审核评估提出了“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4]的理念,提倡进校考察专家组与学校进行实事求是的交换意见,帮助学校查找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也要求被评学校透彻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具体要求被评学校《自评报告》中必须有超过1/3的篇幅阐述自身不足,要求认真研究、凝练问题、直面分析、切勿隐晦。
被评学校在对自身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时,不能回避问题、不能隐瞒事实、不弄虚作假、不夸大成绩,对于问题不绕圈子直奔主题,能够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华中师范大学《自评报告》共计七万余字,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项目不可少、要素不能丢”的原则,遵循“四个度”的主线,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详实的写实性梳理。其中,超过1/3的篇幅是对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作的具体表述、深层次原因剖析、透彻的反省和提出切实的改进措施。
在这次审核评估中,教育部专家组对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性的“体检”。华中师大校长杨宗凯指出:“专家提出的意见对华中师大未来3到5年,甚至是10年都具有建设性作用。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早发现问题,早指出,早整改,更加有利于发展”。
学校定位与目标的确定、学校自评自建的开展、状态数据填报及自评报告撰写,是审核评估方案实施的重点。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些重点,是做好审核评估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 审核评估范围结构及内涵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 (9):1-5.
[2]李志义,朱泓,刘志军. 如何正确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4-8.
[3]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方案设计与实施重点[J]. 中国大学教学,2013(8):72-77.
[4] 刘民钢.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方法的几点思考[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3(3):1-5.
[责任编辑:吴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