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规划年鉴》编纂有感
2014-08-18康艳红
康艳红
笔者自2013年初有幸参与《天津规划年鉴》2013版和2014版滨海新区部分的编纂工作,真正接触之后才逐渐了解到,规划年鉴的编纂有独特的写作体例和格式,有严格的选材要求,有研究和参考价值,是反映本地区城市规划的年度现状,全方位记录城市规划的点点滴滴,可以让读者在较短时间、用较少精力就可以迅速掌握城市规划全面情况的一种智力工具。以《天津规划年鉴》滨海新区部分为例,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这本书了解滨海新区过去一年来规划建设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在过去将近两年的年鉴编纂工作中,笔者有很多感悟。
一、规划年鉴编纂的规范性
天津市规划局志鉴编委会根据国家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和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天津市专业年鉴编纂出版工作规范(暂行)》,结合天津市城乡规划工作实际,制定了《天津规划年鉴》编纂出版实施细则(试行)。通过细则对年鉴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记述要求、编审出版等各个方面加以规范。
根据细则内容要求,滨海新区规划国土和资源管理局(以下简称新区规国局)志鉴编辑部撰写了滨海新区部分篇目,使其更具规范性。
1、由于滨海新区设有新区局、塘沽、汉沽、大港分局和12个功能区及一个天津港集团,因此在细则单独设立“滨海新区工作机构篇”的前提下,新区志鉴编辑部根据实际情况编撰了滨海新区工作机构篇具体篇目,包括局、分局部分和功能区部分。
2、由于新区规国局业务范围囊括规划、国土和房屋管理三大项,因此新区志鉴编辑部在《滨海新区规划工作机构》篇新区局部分增设国土资源管理和房屋管理条目。
3、根据细则内容要求,在2013版年鉴的基础上增加《人物》篇和《大事记》篇。
4、规划年鉴编纂的规范性不仅体现在篇目,还体现在文稿撰写过程中。在规划年鉴的编纂过程中,很多规划部门常常把规划年鉴稿件当成了单位的总结、报告,往往是年终总结复制粘贴就当成了年鉴文稿,还有的单位将规划编制概述部分写成了本单位的工作职能等等。通过编辑部人员与撰稿者的一次次磨合,对稿件一次次的修改,今年规划年鉴新区部分稿件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编纂规划年鉴对现实工作的指导作用
《天津规划年鉴》作为反映天津市一年内规划方面相关内容的专业性年鉴,汇集了一年内规划方面的大事、要事,可以为专业工作提供指导。
例如,在前几年规划年鉴的编纂过程中,编辑部人员发现滨海新区的地名资料十分匮乏。究其原因,是因为2010年新区成立后,新区规国局才具有地名的管理职能,之前的管理职能和所有档案资料都在新区建交局。通过志鉴工作的开展,新区规国局也将地名职能理顺、档案资料转移的问题报请了新区政府,对于未来新区地名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地名部分撰稿人通过这项工作也充分意识到了日常工作资料积累的重要性,在近两年的规划年鉴撰稿过程中,地名部分也再没有出现资料搜集不全的情况。
三、要充分发挥城建档案馆的作用
2012年,新区规国局参照天津市规划局志鉴编纂模式成立志鉴编委会,新区城建档案馆承接新区规国局所有志鉴工作,《天津规划年鉴》属其中之一。通过两年多的实际工作可以看到,新区城建档案馆在志鉴工作特别是规划年鉴的编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沟通与桥梁作用。在新区城建档案馆没有承接志鉴工作之前,市局志鉴编辑部需要直接面对包括滨海新区在内的天津市16个区县的规建部门,仅仅滨海新区的规建部门就包括新区规国局13个处室、3个分局和12个功能区及1个天津港集团,工作量大而繁琐。2012年以后,新区城建档案馆作为市局志鉴编辑部与新区各规划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不仅减少了编辑部的工作量,而且有效的提高了沟通效率,大大缩减了市局志鉴编辑部在沟通联系方面的时间。
二是使得城建档案的价值得以体现。在规划年鉴的编纂过程中,很多规建管理部门递交的稿件由于本单位内部档案存储不当而出现缺项或是资料不全的情况,也因为这样,使得新区城建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体现出了应有的价值。对于部分稿件缺项或是资料不全的,新区城建档案馆通过整理、挖掘馆藏档案,弥补资料填补数据,进一步提高了规划年鉴稿件的质量。同时,这些稿件也成为新区城建档案馆的宝贵资料,不仅丰富了馆藏,也为前来查阅资料的相关人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大大提高了馆藏档案的使用价值。
城建档案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文稿方面,还表现在照片档案方面。新区城建档案馆目前馆藏照片达7万余张,录像素材达7000余分钟,这些馆藏档案也为志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规划志和规划年鉴的编纂过程中,新区城建档案馆提供了几百张反映新区规划建设成就的新、老照片,丰富了规划志、年鉴内容。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