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19例分析

2014-08-17孟智民张智红鲍学斌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静脉炎抗凝肢体

孟智民 张智红 鲍学斌 马 钊

1) 河南渑池县中医院普外科 渑池 472400 2)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是治疗静脉曲张最有效的方法,并且往往被认为是一个低风险的手术,但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并不少见,甚至可能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或形成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本文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及渑池县中医院普外科2007 -01—2013 -06 间623例行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19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23例患者中男359例,女264例,年龄24 岁~81 岁,平均(52.3 ±4.9)岁,其中合并基础疾病(浅静脉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153例,单侧肢体492例,双侧肢体131例,进行术后功能训练者430例,未进行术后功能训练者193例,19例并发DVT 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43 岁~77 岁,平均年龄(62.6 ±5.6)岁,合并基础疾病(浅静脉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13例,双侧肢体7例,单侧肢体12例,进行术后功能训练者5例,未进行术后功能训练者14例。所有诊断为LDVT 的患者均由超声或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对于LDVT 急性期的治疗,采用垫高患肢、弹力袜压力治疗等物理治疗、LMWH 和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维持INR2 -3,治疗10 天后,绝大多数患者肿胀均明显减轻,部分深静脉再通,出院后继续口服华法林治疗3个月,无一例出现股青肿及肺栓塞。

1.2 方法 对比并发LDVT 和未出现LDVT 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单双侧肢体手术、术后下肢功能锻炼情况,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LDVT 的高危因素及可能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静脉曲张术后LDVT 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浅静脉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单双侧肢体手术、术后下肢功能锻炼的程度有密切关系各项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表

3 讨论

流行病学统计数据表明,大隐静脉曲张发病率大约在25%,其很高的发病率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其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2]。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及曲张静脉剥脱术是治疗静脉曲张的最基本并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隐静脉术后,下肢静脉回流主要依靠深静脉,如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失去了依赖建立侧支循环的主要浅静脉,其病情发展迅速,下肢肿胀严重甚至造成股青肿,甚至可能造成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极易引发医患纠纷。

我们应该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采取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前我们应该识别危险因素,对于高危的患者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预防,通过本实验研究发现术前危险因素有:(1)合并基础疾病(浅静脉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可能由于糖代谢及脂代谢造成血小板功能异常,纤溶及抗凝活性下降,血液呈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3]。(2)对于术前存在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可能在手术过程中,暴力挤压,可使浅静脉血栓及交通支的血栓向深静脉游走,蔓延,导致DVT 形成,严重时导致肺栓塞。(3)行双下肢手术的患者,可能由于卧床时间延长、下肢功能锻炼时间较晚及活动量小,导致静脉回流瘀滞,引起下肢DVT 形成[4]。对于存在以上危险因素者,可考虑行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有研究表明术后进行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另外术中及术后的预防措施:(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位置应距股静脉约0.5 cm,距离过长,可能因隐静脉盲端内血栓向股静脉蔓延导致DVT 形成,距离过短可能造成股静脉狭窄,导致回流障碍,血流速度减慢,从而导致DVT 形成[6];(2)术前用彩超对粗大的交通支进行定位,于定位处解剖结扎交通支,避免在抽剥过程中因粗大交通支撕裂深静脉;(3)尽量对大隐静脉进行完整剥脱,不进行分段结扎,因两结扎段之间的隐静脉旷置,其内形成血栓性静脉炎,血栓可沿交通支向深静脉蔓延;(4)术中尽量避免损伤股静脉,避免手术野出血,出血后盲目钳夹;(5)术后避免使用止血药物;(6)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患肢间断气囊压迫治疗。

总之,大隐静脉曲张并发LDVT 的预防,应识别高危患者,术后进行小剂量抗凝治疗,术中应注意轻柔操作,精细解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隐静脉及交通支内血栓向深静脉蔓延,术后应早期下床,进行下肢功能锻炼,有条件可进行间断气囊压迫治疗。

[1]黄景勇,虞冠锋,倪海真,等.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17例分析[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8):684 -685.

[2]Abbott D,Dharmarajab B ,Davies AH. Varicose vein surgery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 prophylaxis[J].Phlebology ,2007,22(1):1.

[3]Stein PD ,Patti KC,Kalm NK ,et a1.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a general hospita1[J].Chest,2002,122:960.

[4]Heit JA. Venous thromboembolism:disease burden,out -comes and risk factors[J].J Thromb Haemost ,2005,3(8),1 611.

[5]Sjalander A,Jansson JH,Bergqvist D,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ticoagulant prophylaxis to preven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acutely ill medical inpatients:a meta -analysis[J].J Intern Med,2008,263(1):52.

[6]史洪涛,伊新,等.大隐静脉曲张56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9):1 190-1 192.

猜你喜欢

静脉炎抗凝肢体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肢体语言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肢体写作漫谈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