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4-08-17周烈超
周烈超
广西玉林骨科医院骨病科 玉林 537000
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部分组成,其外侧面一个大而深的窝称为髋臼,与股骨头组成髋关节。髋臼是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髋关节负重大,活动度大,因此很容易发生损伤[1]。而髋臼骨折可由骨盆骨折时耻骨坐骨或髂骨骨折而波及髋臼,也可由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所致。多数复杂性髋臼骨折诱因是直接性暴力,具有创伤大、伤情复杂、复位困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特点[2]。2012 -01—2012 -12 间,我们对7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分别实施牵引治疗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5~78 岁,平均(36.8 ±1.2)岁。左侧骨折14例,右侧骨折21例。陈旧性骨折6例,新鲜性骨折29例。受伤时间2~12 d,平均(5.6 ±2.1)d。受伤原因:车祸伤17例、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2~70 岁,平均(36.1 ±1.5)岁。左侧骨折12例,右侧骨折23例。陈旧性骨折8例,新鲜性骨折27例。受伤时间2~10 d,平均(5.1 ±2.5)d。受伤原因:车祸伤13例、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1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经CT、X 线检查确定骨折类型。常规检查完成后进行牵引复位、处理相关并发症,合并休克患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应激性血糖上升患者给予降糖治疗,贫血患者给予输血处理,所有患者在伤情稳定后择期手术。观察组: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麻醉方法。肌肉充分松弛之后根据骨折位置选择手术入路,前柱、前壁骨折选择髂腹股沟入路,后柱、后壁骨折患者选择K-L 入路。逐层切开,暴露骨折端、清除关节腔内的积血、充分游离骨块和软组织,复位骨折位置。复位困难者使用弯钩于股骨粗隆处朝外牵拉股骨头,缓解股骨头压迫骨折块,以利于骨折复位。完成骨折复位后选择合适的钢板进行内固定,轻度弯曲钢板,尽可能与髋臼缘平行。安置好钢板后,锁定钢板。之后被动活动髋关节确定固定性。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对照组:实施牵引治疗。所有患者术后1周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术后2 d 拔除引流管,术后1周进行关节活动训练,术后3个月锻炼负重功能。对于关节脱位患者可选择床上屈曲训练,不可过早负重。
1.3 疗效判定 (1)基本痊愈:患者行走正常,X 线提示骨关节愈合较好,且关节间隙恢复正常。(2)显著进步:患者行走正常,且髋关节活动度能达正常者的50%以上。(3)进步:患者行走时感觉疼痛,X 线提示关节间隙较窄、关节面硬化骨赘形成。(4)无效:患者行走疼痛明显,X 线提示存在骨性关节炎[3]。优良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半年观察组股骨头坏死1例,对照组股骨头坏死4例,无切口感染、坐骨神经痛等并发症,见表1。
表1 2 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髋臼骨折的治疗目的在于使股骨头复位,恢复骨折损伤前的臼顶角负重区,关节面平衡,恢复骨盆骨折伤前的力学平衡。特别强调髋臼骨折的理想复位,恢复关节面—臼顶负重面的平整。使用坚强内固定并允许髋关节早期功能活动,最大程度减少或延缓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对青壮年患者尤为重要。复杂性髋臼骨折伤情变化多,术前要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类型、骨折程度、骨折块移位等,并据此选择手术入路、内固定材料,评估预后。CT 扫描能详细了解骨折块大小、多少、髋臼顶损伤等情况[4]。复杂性髋臼骨折重建内固定的最佳手术时间在伤后3~7 d,该时期骨折处出血基本停止,而瘢痕组织尚未形成,此时复位质量最高[5]。合并其他损伤患者延迟手术,对复位结果存在一定影响。因为随着受伤时间推延,骨折周边软组织形成瘢痕,不利于复位愈合。此外,手术入路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复位手术的效果。合理的手术入路有利于充分暴露术野,提高复位质量。一般建议前方骨折者选择髂腹股沟入路、后方骨折者采取K-L 入路。选择手术入路时要在保证充分显露骨折的前提下,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尽可能减少肌肉剥离[6]。本组以此为依据选择手术入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作者主张尽量采用单一的切口以减少术中的合并症。但对某些类型骨折—如粉碎的横形或T 形骨折不采用延长入路或联合切口,将达不到清楚暴露的目的。最常用的内固定是重建钢板及螺钉,本组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效果良好。研究发现前柱对骨盆稳定性的贡献是后柱的2.5 倍,且前柱骨折以大块为主。因此术中多数先显露、复位前柱,一旦前柱达到解剖复位,后柱复位就有了依靠。若前柱复位困难则多提示后柱骨折块可能移位,术中需要使用螺钉或克氏针临时固定,后柱复位后再牢固固定。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工作不可忽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治疗髋臼骨折,都应该做好术后并发症防治工作,要警惕出现坐骨神经损伤、异位骨化、关节炎、股骨头坏死以及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7]。
[1]王朝阳,谭俊铭,申练兵,等.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复杂骨折疗效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3):1813 -1815.
[2]张俊.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09,18(2):146 -148.
[3]焦健.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25例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35):141 -142.
[4]钱金用,徐祯书,胡传亮,等. 复杂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策略[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6(6):518 -519.
[5]窦志,郭明珂,赵 陆,等.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4):48 -49.
[6]王波.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178 -179.
[7]李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0,7(14):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