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源性散光观察
2014-08-17蔡莉莉
蔡莉莉
河南开封县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开封 475100
目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效果日趋成熟,手术安全性高。研究表明[1],该手术对于患者视觉质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术源性散光,而手术选择的切口大小则与散光度数相关性较强[2]。我们采用Interpid 液流管理系统及与之相匹配的INFINITI 超声乳化仪,在手术安全性较高且保证手术效率的前提下,探讨透明角膜切口为2.4 mm 时患者术源性散光发生率及患者主观状况,确保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02—2014 -03 间在本院内就诊的白内障患者共86例(132 只眼)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53~78 岁,平均(64.3 ±1.4)岁,核II - IV 级。排除标准:翼状胬肉,角膜手术史,角膜血管翳,圆锥角膜或疑似圆锥角膜等。既往无重大心血管、肝肾疾病,精神疾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3例(67 只眼),男22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8 ±2.6)岁。对照组:(43例,65 只眼),男22例,女21例;平均(63.1 ±1.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和研究指标 所有研究对象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系统采用Alcon INFINITI 系统,透明角膜切开选择180°[3],植入系统需要与选择切口大小相契合,选择IQ 非球面折叠人工晶状体(SN60WF)置于囊袋内。研究组超声乳化中透明角膜切口选择2.4 mm,对照组超声乳化中透明角膜切口选择3.0 mm。手术均由同一医务人员实施。记录手术及在3个月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主观舒适度情况。测量患者角膜曲率和角膜轴向。测量时间分别为:手术前、手术后1周内、手术后1个月内以及3个月内。仪器选择日本Topcon 自动验光仪,由测得角膜轴向以及曲率值,运用Jaffe/Clayman 矢量分析法计算术源性散光值(SIA)。记录患者手术后主观舒适度和最小分辨角对数(Log MAR)视力。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分别对组间所有患者裸眼Log MAR 视力及SIA 散光值进行对比,采用组间独立样本均数t 检验;性别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在对研究组患者术后随访不同阶段SIA 度数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源性散光 数据处理需根据患者测得的角膜曲率以及轴向计算其角膜散光度数,两组间数据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组间数据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运用矢量分析法,将患者测得的角膜曲率及轴向转化为患者SIA 度数,分别对比组间各随访时间点SIA 度数,具体数据见表2。
2.2 裸眼Log MAR 视力 研究组在裸眼Log MAR 视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1 2 组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值对比 (±s)
表1 2 组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值对比 (±s)
分组 眼数(只)K1 K2研究组67 43.21 ±1.01 44.36 ±0.45对照组65 43.28 ±0.96 44.41 ±0.43
表2 2 组患者各随访阶段SIA 度数值对比 (±s)
表2 2 组患者各随访阶段SIA 度数值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对比,* P <0.05
组别 眼数(只) 术后1周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研究组 67 1.12 ±0.332* 0.85 ±0.212* 0.82 ±0.152*对照组65 1.64 ±0.41 1.32 ±0.39 1.06 ±0.26
2.3 患者主观舒适度 两组患者舒适度对比差异在术后1周发病率较高,术后1月和术后3月均未出现明显不适,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内眼部不适症状仅发生1例,且为轻度不适,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发生9例,其中6例为轻度不适,3例为中度不适症状,二者对比,研究组患者主观舒适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3 2 组随访时间节点裸眼Log MAR 视力 (±s)
表3 2 组随访时间节点裸眼Log MAR 视力 (±s)
注:与对照组对比,* P <0.05
组别 眼数(只)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研究组 67 0.76 ±0.41 0.20 ±0.22* 0.12 ±0.12* 0.11 ±0.10*对照组65 0.82 ±0.42 0.45 ±0.34 0.38 ±0.24 0.36 ±0.20
表4 2 组间患者主观舒适度对比 [例(%)]
3 讨论
随人工晶状体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医学界对术源性散光越发重视,在行白内障手术时,将切口缩小可减少术源性散光度数,在Interpid 低顺应性液流管理系统配合下,眼睛内前房稳定性、切口密闭性加强。我们即围绕2.4 mm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患者术源性散光影响进行[4-5]。
白内障手术趋势为微切口,切口越小,SIA 度数愈小。切口超过2 mm 时角膜曲率才出现变化。微切口手术甚至可以将切口大小减小到1.4 mm,几乎无明显SIA。本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SIA 度数在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随访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Log MAR 视力表按照Weber - Fechner 法则设计并使用[6],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各阶段随访过程中,裸眼Log MAR视力对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优势。两组患者主观舒适度也有明显差异。
有报告[7]认为SIA 度数在术后3个月才趋于稳定,可能与病例数象较少有关,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1]杨宁.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矫正的研究进展[J].临床眼科杂志,2012,20(1):82 -85.
[2]钱进,王军.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稳定时间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5,13(2):137 -138.
[3]王崇玉,王丰刚,解云,等. 两种不同长度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疗效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2):132 -134.
[4]谢立信,朱刚,王旭.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变化[J].中华眼科杂志,2011,37(2):108 -110.
[5]Marek R,Klus'A,Pawlik R. Comparison of 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 of temporal versus superior clear corneal incisions[J]. Klin Oczna,2006,108(10 -12):392 -6.
[6]钟敬祥,邵东平,刘斐,等. 超声乳化术角膜切口对角膜屈光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1,24(6):461 -464.
[7]钱进,王军.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稳定时间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0,13(2):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