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房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分析

2014-08-16周必英孙素红杨伟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绦虫寄生虫乳房

胡 康,徐 珂,周必英,孙素红,杨伟明

曼氏裂头蚴病(Spirometra mansoni)是由曼氏迭宫绦虫幼虫——裂头蚴寄生于人体组织器官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曼氏迭宫绦虫的终宿主主要是犬和猫,人并非其适宜的宿主。裂头蚴在人体内可保持幼虫状态,侵犯脑、眼、口腔、皮下、外阴、尿道、膀胱等组织器官,并在人体内移行,危害远较成虫大。感染乳房者临床报道较少。我科不久前收治1例寄生于乳房皮下及腺体的患者,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0岁,贵州思南县人。因右乳肿块4月入院。4月前无意间发现右乳腋尾部出现一鸡蛋大小肿块,局部皮肤无发红、破溃,时有疼痛,并放射至右侧腋窝及肩胛区,无其他伴随症状,服中药治疗后肿块可缩小,但未消失。入院时肿块约核桃大小。病程中精神、体重均无明显改变。既往否认到过流行病区居住,无个人不良嗜好及习惯;家族中否认类似病史。专科查体:双乳对称,右乳腋尾部可扪及不规则肿块,约3.0 cm×1.5 cm大小,质地稍硬,表面不光滑,边缘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轻压痛,活动度欠佳,右侧腋窝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最大约1.5cm×1.0cm,左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下窝未触及异常淋巴结。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4.59×109/L,嗜酸性粒细胞为0.17;血红蛋白131 g/L。乳腺钼靶提示右侧乳尾部多发等密度结节影及增粗管状影,右侧腋窝见多发增大淋巴结影,密度较高,左乳未见异常,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4A,见图1。患者拟诊乳腺癌并在全麻下手术,术中于肿块处皮下脂肪层见一长约5.0 cm白色条索状组织,放入等渗盐水中可见其具横皱纹,无明显分节,可卷曲,能缓慢蠕动,考虑为寄生虫。乳腺腺体层见不规则杆状肿块,约2.5cm×1.5cm大小,内有小管腔,肿块质地偏硬,边界不清,未见明显包膜,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切除此肿块剖开后见其内为长约4 cm白色条索状同前组织,送冰冻病理提示良性疾病。术后病理提示肿块内见数个小囊腔,囊内见灰白色索样组织,见图2。切除组织送遵义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鉴定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至此患者诊断为乳房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术后予以甲苯咪唑治疗。随访3月未见复发。追问患者病史,有食生水习惯。

图1 患者乳腺钼靶显示为乳尾部结节

图2 患者乳腺内虫体病理图片(HE×200)

2 讨 论

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裂头蚴寄生于人体组织器官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成虫主要寄生于猫科动物,偶然寄生于人体,但中绦期裂头蚴可在人体寄生,从而导致曼氏裂头蚴病,危害远较成虫大。该虫进入人体后,可移行寄生于各个器官,以眼、皮下等多见。其严重程度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异。

曼氏裂头蚴病在我国分布广泛,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人体曼氏裂头蚴病报道,疫源地以南方省区较为多见,报道近千例[1-2]。偏远地区及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较易罹患。其中乳房裂头蚴病亦见零星病例报道,多为单个虫体感染。本例患者生活在贵州思南县,交通不便,地区经济条件差,存在饮用生水等习惯,可能由此罹患此病,不同的是本例患者为多个虫体感染。

人体主要通过以下4种方式和途径感染曼氏裂头蚴病[3-4]:①局部敷贴生蛙肉或蛙皮、蛇皮,其中的裂头蚴自伤口、皮肤、黏膜直接侵入人体。②生食或食用未熟的蛙肉或蛇、鸟类和猪等其他转续宿主的肉类或生吞蛇胆、蛇血。③饮用生水或游泳时误食受感染的剑水蚤,原尾蚴也可直接经皮侵入或经眼结膜侵入人体。④经母体胎盘感染胎儿。

裂头蚴在人体内保持其幼虫状态并有移行性,可寄生于人体各部位,多见于四肢、腹壁皮下、眼睑和口腔。常表现为游走性皮下包块[5]。体表部位的感染较易诊断;而乳房裂头蚴多数不移行游走,仅表现为乳房不规则肿块伴局部胀痛[6-8],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本例患者因钼靶提示BI-RADS 4A行手术明确,若分级较低随诊处理则必然延误治疗。

裂头蚴病的临床诊断目前仍较困难,尤其在新发病地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提示寄生虫感染,但特异性差。影像学检查有时可提供部分参考,而本例超声检查却未能提供线索,提示影像学检查无法给出确定意见。免疫学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然曼氏裂头蚴与其他蠕虫之间普遍存在着交叉反应致特异性差,影响诊断的准确性[9]。故其最终需通过手术或病理组织检查取得虫体确诊。

由于目前缺乏简单有效的免疫诊断试剂,在随访监测和排查曼氏裂头蚴病以及治疗的决策上仍存在困难[7]。需要临床医师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对于疑诊裂头蚴感染的患者,积极手术切除病灶。裂头蚴头节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手术需完整切除包括头节的虫体以防止复发。同时加强宣教,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饮生水,可明显减少此病的发生。

[1]蔺西萌,刘长军,张红卫,等.曼氏裂头蚴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28(2):132-134.

[2]唐贵文,陈 艳,刘鲜林,等.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超微结构的观察[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28(4):312-314.

[3]周本江,王文林,雷 霖.云南省曼氏裂头蚴病流行概况[J].热带医学杂志,2005,5(2):207-208.

[4]王 越,于小仙.曼氏裂头蚴病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23(9):942-944.

[5]齐静姣,张 平.裂头蚴病1例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29(2):146.

[6]张永年,李 浩,郭 俭,等.乳房曼氏裂头蚴病1例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29(1):80.

[7]田 华,朱旭明,袁晓雷,等.乳腺曼氏裂头蚴病1例报道[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5):542-543.

[8]陈 岩.乳腺寄生虫感染1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2):216-217.

[9]王 越,干小仙.曼氏裂头蚴病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23(9):942-944.

猜你喜欢

绦虫寄生虫乳房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羊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其防治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鸡绦虫病症状及治疗
牛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