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2014-08-16王显政

中国煤炭工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煤炭市场煤炭工业煤炭行业

◎王显政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王显政

2013年12月12日,“2014’中国煤炭市场高峰论坛暨煤炭交易会”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大会围绕“煤炭市场体系的构建与创新”这一主题,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作主旨报告,深入探讨了中国煤炭地位、作用和煤炭工业改革发展重要任务等问题。

“十一五”以来,煤炭行业坚持以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科学化水平为主攻方向,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促进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煤炭行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奠定了较坚实的发展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场机制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一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先后取消了由政府主导的煤炭订货制度;二是取消了重点煤炭合同,实现了电煤价格并轨;三是炼焦煤和动力煤期货合约分别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四是建成了31个区域性的煤炭市场交易中心,全国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五是大型煤炭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截至2012年底,境内外上市煤炭企业39家,直接融资1700亿元。

但是,在看到中国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站在打造中国煤炭工业升级版、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的战略高度,行业发展仍然面临着煤炭生产和消费方式粗放、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短期煤炭产能建设超前与长远不足等矛盾和问题,煤炭行业、企业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

特别是,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持续呈现需求低速增长,产能持续释放,进口不断增加,库存处于高位,市场总量供求平衡、相对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煤价连续下滑,行业效益下降,企业经营困难。近期,煤炭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煤炭市场价格逐渐趋稳、小幅回升。2013年前11个月,全国累计煤炭产量34.2亿吨,同比增长0.35%;预计全年产量37亿吨左右。累计进口煤炭2.92亿吨,净进口2.85亿吨,预计全年净进口3.1亿吨左右。2013年11月底,全社会煤炭库存2.9亿吨,连续10个月仍处高位;其中重点发电企业库存8267万吨,可用21天。2013年12月4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590元/吨左右,累计回升50元/吨,同比下降40元/吨。2014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煤炭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个别煤种、部分时段的煤炭供应会出现稳中趋紧的情况,但全国煤炭市场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还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对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形势,不能盲目乐观。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自2012年12月以来,为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国务院先后出台了57号、99号、104号三个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炭工业的重视和支持,对全国550万煤矿干部职工的关心和关爱,为煤炭行业指明了改革发展方向,让我们感到振奋和鼓舞。

展望“十三五”及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煤炭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煤炭行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办57号、99号、104号文件提出的具体工作任务,构建全国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促进煤炭经济平稳运行,为推进煤炭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支撑。建议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深化、五个推进、实现六个转变”。

一、抓好“一个深化”工作

全面深化煤炭行业改革。2012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2〕57号),核心是取消重点合同,实现价格并轨,标志着煤炭行业结束了长期的计划经济、计划与市场并行的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煤炭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大宗商品,在全面市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探索的工作,如:商品煤质量标准体系,全国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煤炭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建设,以及煤、油、气价格比价关系。分析过去,指导未来,煤炭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现代市场体系,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二、抓好“五个推进”工作

一要推进煤炭科技创新。要继续推进煤炭科技“十二五”规划提出的“31898”重点工作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提升煤炭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要推进煤机装备制造业发展。近10年来,千万吨矿井群、大型现代化煤矿、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建设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我国煤机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煤机和洗选装备国产化水平提高。要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煤机装备制造业发展,特别是关键部件的研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积极研发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浮选机、跳汰机等洗选加工装备,提高我国选煤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和国产化水平。

三要继续推进煤炭结构调整。深入贯彻落实国办发99号和104号文件精神,加快淘汰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停止新建30万吨和90万吨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促进煤炭深加工和转化,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要进一步落实“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开发布局,加大行业发展布局调整。坚持市场导向,打破所有制限制,推进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和煤炭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四要推进煤炭行业文化建设。贯彻落实《关于促进煤炭行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具有煤矿特色的矿区文化和企业文化,不断丰富煤炭行业文化内涵,促进煤炭行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五要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和谐矿区建设涉及煤炭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矿区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煤炭企业要从促进资源开发、区域经济、矿区社会稳定、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高度关注并积极推进和谐矿区建设,特别是要注重与地方政府做好统筹协调,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惠及矿区民生,提高煤矿职工的生活水平。

三、抓好“实现六个转变”工作

一是实现计划经济向完全市场经济转变。黄金十年,煤炭工业发展迅速,但按完全市场化的要求,从发展理念到发展方式,从产品到结构,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煤炭行业要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加大改革力度,首先要从理念上实现计划向市场转变。煤炭企业要实现由找政府向找市场转变。特别是要按照国办57号文件要求,在煤炭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二是实现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两化融合、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煤炭行业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推进煤矿生产机械化、管理现代化、过程控制信息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素质,逐渐改变传统煤炭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形象。

三是实现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改变长期以来煤炭行业粗放的、主要是依靠产量增加、规模扩大、价格上涨的发展方式,要转向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结构调整、依靠现代化管理、依靠素质提升增加效益。要从注重生产向注重市场、注重用户需求、注重产品价值提升的方向发展,通过加大原煤洗选、加工、配煤等服务,将煤炭产品价值逐渐向下游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效益。

四是实现产品从单一的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在我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煤炭转化示范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战略出发,加快推进一批大型煤炭高效转化项目建设,有效替代油气资源,既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五是从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洁净煤转变。煤炭企业要树立煤炭安全高效生产和清洁高效利用的理念,逐步做到不运原煤、不烧原煤,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煤炭;坚持按商品煤计量、按发热量计价。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使煤炭资源可靠性、价格低廉性、燃烧可洁净性都得到充分发挥。

六是安全管理要从大幅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向提高职业健康保障程度转变。“十一五”以来,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稳定好转的同时,也暴露出煤矿职业危害因素逐步增多、职工职业健康保障程度偏低,特别是矽肺病、风湿病、皮肤病等职业病高发的特点。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临近,全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还将逐步降低。从维护广大矿工根本利益、保护矿工生命健康权益和实现矿工幸福生活的高度出发,提高职业健康保障程度,既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煤矿安全生产努力的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希望与会代表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广泛交流、深入研讨、增强互信、扩大合作,努力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和煤炭工业特点的市场共赢之路。

(责任编辑:厉克周琼)

猜你喜欢

煤炭市场煤炭工业煤炭行业
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全国煤炭行业迎新年摄影作品选
1~2月煤炭市场运行分析与展望
8月份煤炭市场运行分析与展望
继往开来 接力奋斗 谱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2017年煤炭市场运行分析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