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宾阳王灵镇晚稻穗颈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4-08-15何燕飞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4年3期
关键词: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何燕飞

摘 要:从品种抗性、气候条件、栽培管理、防治方法等方面分析穗颈瘟病发生原因着手,探讨穗颈瘟病防治对策,为增加产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晚稻穗颈瘟病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广西宾阳县王灵镇人少地多,是宾阳的主要产粮区,生产的粮食70 %作商品粮出售,种植的品种随市场走,多是以优质米为主的常规品种。2013年晚造经多方努力,水稻生长形势良好。但后期部分田块出现了较重的穗颈瘟病(稻瘟病的1种)为害,重的田块甚至颗粒无收,为了防止今后因发生穗颈瘟而造成更大的损失,保证该镇粮食增产稳产,对穗颈瘟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1 发病特点

1.1 发生面积大

据调查统计,全镇1267 hm2晚稻,稻穗颈瘟发生面积为413 hm2,占总面积的32.6 %。

1.2 为害程度重

穗瘟1级(个别枝梗发病)为60 hm2,占发生面积的14.5 %,穗瘟2级(1/3枝梗发病)为223 hm2,占发生面积的54 %,穗瘟3级(穗颈发病,谷粒半秕)为71.33 hm2,占发生面积的17.3 %,穗瘟4级(穗颈发病,大部秕谷)为43.33 hm2,占发生面积的10.5 %,穗瘟5级(穗颈发病,造成白穗)为15.27 hm2,占发生面积的3.7 %。

1.3 部分品种组合发病严重

部分品种组合发病严重程度达到局部大发生程度。严重感染穗颈瘟的水稻品种有桂713、香糯、桂09香、珍优、秋优998等。这几个品种为主要感病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发病,其他品种染病较轻,只有氮肥施用过多,禾苗徒长贪青的田块发病较多,而水肥管理比较得当、禾苗长势青枝蜡杆、叶色呈绿豆青的田块则很少发病。调查三家、新蒙阳、老凌岸、茂梨、青草、三择等村6片田垌,病穗率最高为96.24 %,一般为14.26 %~39.5 %,平均23.3 %,病指最高为81.53,一般为8.14~15.14,平均11.22。其中秋优998组合,平均病穗率为48.75 %,病指36.2;桂713平均病穗率为51.7 %,病指为36.8。

2 发生主要原因分析

2.1 品种抗性差异大

该镇晚稻主栽品种有桂713、桂香2号、桂09香、珍优、秋优998、Y两优9918、美优998等。其中713、桂香2号、桂09香、珍优等常规种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 %以上,其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差,这也是该镇稻瘟病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气候条件适合病害爆发

2013年8月份以后,雨水较往年充足,高温多雨,时晴时雨天气发生频率高,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流行。特别是10月初台风带来雨水,水稻正好处于破口抽穗期,为稻瘟病的流行发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2.3 栽培管理不当

偏施、迟施氮肥,氮肥过多,引起禾苗徒长贪青,组织柔嫩,硅化细胞减少,出现稻株软弱、披叶等现象,降低抗病能力。同时给病原菌提供良好的营养。此外还会引起植株密度过大,造成通风透气不良,既不利于光合作用,又增加田间小气候的湿度,因而较易发病。据调查,凡是稻瘟病发生严重的田块,大部分农户每667 m2施用25~50 kg碳铵做基肥,15~25 kg尿素做追肥,化学氮肥施用量偏高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稻株生长过旺,稻株体内游离分子含量高,从而诱发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

2.4 排灌条件不好

多数稻田是长期深灌和冷水串灌,造成土壤缺氧,氧化作用差,土中的有机质在厌气状态下产生有毒物质,妨碍根部的正常发育,也使稻株体内可溶性氧化物增加,硅、镁含量减少,降低水稻的生活能力和抗病能力。还有一部分为漏水田,稻株蒸腾作用减弱,影响硅酸盐在体内运转,细胞硅化程度降低,也易诱发稻瘟病。

2.5 防治管理措施不当

稻瘟病在水稻种植中是水稻常见病,防治技术是比较成熟的,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该病不同程度的发生,容易造成减产甚至失收,分析其原因,有很大程度是由于防治措施不当所造成的。

2.5.1 未进行种子消毒工作

不重视种子处理,不进行种子消毒,忽视种子消毒的作用,造成种子带病源到大田病源基数过大,根据调查发现,不少农户存在侥幸心理发现病情后才进行药剂治疗,增加病害侵染的几率。加上错失防治良机,在水稻破口时不防病,一旦发病,难以补救。

2.5.2 防治时间不当或不及时

很多农户在破口期没有结合防治三化螟一起防治稻瘟病,或破口期防治后齐穗期没有跟进防治,农户没有认识到该病预防为主的重要性。根据调查和实地查看,很多农户水稻发病前不采取药剂防治,错失施药良机,造成发病严重。

2.5.3 防治方法不恰当

喷药时要把喷头调到雾状,这样才能施药均匀,叶片才能均匀吸收药液,喷药液量要足够,每公顷喷药液900 kg,喷药后遇雨要及时补喷否则病菌蔓延得不到及时控制而发病等。

2.5.4 选用农药不对路

根据调查,农户选用复配型“三环唑”等药剂防治该病,如45 %硫三环唑等,复配型药剂主要成分药剂不足,或致病生理小种对其耐药性强,病害发生时施用效果一般,严重发生时则控制病情效果较差。

3 综合防治对策

探讨防治稻瘟病应着重抓好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做好种子消毒、加强肥水管理,消灭菌源,尽可能减少初侵染源,并辅以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合理利用抗病良种

该镇主栽的水稻品种中还没有明显的抗稻瘟病品种。在稻瘟病老病区要进一步筛选抗病品种,尤其要更换历年感病品种,实行多质源品种布局,避免单一品种或具有同一抗源的不同品种大面积连年连季种植,造成生理小种变异,引起病害流行。实行将具有抗性基因较强的品种进行搭配,轮换种植或更新,防止品种单一化和病理小种优势的形成,以延长品种可利用年限和防止稻瘟病的爆发流行。

3.2 加强水肥管理重施有机肥

王灵镇近十年来用肥习惯均是用化学肥料,少施或不施有机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环境恶化,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加上偏施重施氮肥,深水漫灌等方式,造成禾苗偏绿,禾杆较软,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所以,施肥管理方面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并注意氮、磷、钾的比例。前期追肥要1次施完氮肥,中、后期重施磷、钾肥,结合放大肥适当配合施用含有硅元素微量元素肥料,做到施足底肥,追肥早施,后期适时施足攻胎肥。冷浸田注意增施磷肥和稀土锌肥。总之要防止过多、过迟追施氮素化肥。要适时适量合理施肥,做到既要保证满足水稻高产的营养需要,又要保证水稻在最易感病的生长阶段里,抗病力不会降低。水份和肥料管理配合必须得当,应做好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合理开设好排灌沟渠,易于排灌,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叶色变化规律来满足水稻各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一般保水返青后分蘖期应浅水灌溉,够苗后及时晒田,防治产生无效分蘖,减少水稻披叶现象,使水稻叶色迅速落黄。复水后保持田间水分湿润,可有效控制田间小气候,促进水稻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促进根系生长,白根多,黄根少,增加吸收营养的能力,特别是硅酸盐的能力。在孕穗、抽穗阶段,不能受涝受旱,促进水稻根系发育良好,增强抗病力。利用冷泉水灌溉的地方,修筑塘坝蓄水或高于回水道,提高水温后再流入稻田。

3.3 及时处理病稻草

水稻收获时,有病稻草要分别堆放,尽早作除病处理,作为燃料和饲料的,须在第2年水稻播种前处理完毕,并烧毁草堆下的秕谷和糠壳。利用稻草做堆肥,要充分腐熟才能下田。

3.4 科学用药防治

3.4.1 切实加强种子消毒

①强氯精消毒。先将种子用清水预浸(晚稻4~6 h),捞起滴干水份后,浸入85 %强氯精300~500倍液消毒8~10 h,然后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催芽。②多菌灵消毒。先将种子用清水预浸(与上法同),捞起滴干水份后,浸入配好的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水消毒(与上法同),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催芽。

3.4.2 关键时期适时防治

稻瘟病的防治必须确立“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田间调查,特别注意施药保护易感品种和处于易感期的水稻。在叶片出现急性叶瘟病斑后,而气候利于病害发展时,应及早喷药,预防病害形成发病中心,以后视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继续喷药次数。可6~7 d喷1~2次。但田间预防要把防治穗颈瘟放在重点,所以应在控制叶瘟的基础上,于水稻破口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1次进行保护。

3.4.3 选用高效优质对口农药

推荐使用春雷霉素、40 %稻瘟灵、68 %精甲霜灵、80 %多菌灵等药对口防治,不能使用复配剂防治稻瘟病。使用剂量按其标签推荐剂量最大浓度施用。

3.4.4 轮换用药,提高施药效果

稻瘟病菌对药剂有较敏感的抗药特性,所以常用药剂要尽量轮换使用,同时注意施药方法,每次药液50 kg/667 m2,喷雾时雾点要细,喷洒要均匀、周到,以提高施药效果。

3.2 加强水肥管理重施有机肥

王灵镇近十年来用肥习惯均是用化学肥料,少施或不施有机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环境恶化,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加上偏施重施氮肥,深水漫灌等方式,造成禾苗偏绿,禾杆较软,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所以,施肥管理方面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并注意氮、磷、钾的比例。前期追肥要1次施完氮肥,中、后期重施磷、钾肥,结合放大肥适当配合施用含有硅元素微量元素肥料,做到施足底肥,追肥早施,后期适时施足攻胎肥。冷浸田注意增施磷肥和稀土锌肥。总之要防止过多、过迟追施氮素化肥。要适时适量合理施肥,做到既要保证满足水稻高产的营养需要,又要保证水稻在最易感病的生长阶段里,抗病力不会降低。水份和肥料管理配合必须得当,应做好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合理开设好排灌沟渠,易于排灌,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叶色变化规律来满足水稻各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一般保水返青后分蘖期应浅水灌溉,够苗后及时晒田,防治产生无效分蘖,减少水稻披叶现象,使水稻叶色迅速落黄。复水后保持田间水分湿润,可有效控制田间小气候,促进水稻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促进根系生长,白根多,黄根少,增加吸收营养的能力,特别是硅酸盐的能力。在孕穗、抽穗阶段,不能受涝受旱,促进水稻根系发育良好,增强抗病力。利用冷泉水灌溉的地方,修筑塘坝蓄水或高于回水道,提高水温后再流入稻田。

3.3 及时处理病稻草

水稻收获时,有病稻草要分别堆放,尽早作除病处理,作为燃料和饲料的,须在第2年水稻播种前处理完毕,并烧毁草堆下的秕谷和糠壳。利用稻草做堆肥,要充分腐熟才能下田。

3.4 科学用药防治

3.4.1 切实加强种子消毒

①强氯精消毒。先将种子用清水预浸(晚稻4~6 h),捞起滴干水份后,浸入85 %强氯精300~500倍液消毒8~10 h,然后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催芽。②多菌灵消毒。先将种子用清水预浸(与上法同),捞起滴干水份后,浸入配好的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水消毒(与上法同),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催芽。

3.4.2 关键时期适时防治

稻瘟病的防治必须确立“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田间调查,特别注意施药保护易感品种和处于易感期的水稻。在叶片出现急性叶瘟病斑后,而气候利于病害发展时,应及早喷药,预防病害形成发病中心,以后视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继续喷药次数。可6~7 d喷1~2次。但田间预防要把防治穗颈瘟放在重点,所以应在控制叶瘟的基础上,于水稻破口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1次进行保护。

3.4.3 选用高效优质对口农药

推荐使用春雷霉素、40 %稻瘟灵、68 %精甲霜灵、80 %多菌灵等药对口防治,不能使用复配剂防治稻瘟病。使用剂量按其标签推荐剂量最大浓度施用。

3.4.4 轮换用药,提高施药效果

稻瘟病菌对药剂有较敏感的抗药特性,所以常用药剂要尽量轮换使用,同时注意施药方法,每次药液50 kg/667 m2,喷雾时雾点要细,喷洒要均匀、周到,以提高施药效果。

3.2 加强水肥管理重施有机肥

王灵镇近十年来用肥习惯均是用化学肥料,少施或不施有机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环境恶化,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加上偏施重施氮肥,深水漫灌等方式,造成禾苗偏绿,禾杆较软,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所以,施肥管理方面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并注意氮、磷、钾的比例。前期追肥要1次施完氮肥,中、后期重施磷、钾肥,结合放大肥适当配合施用含有硅元素微量元素肥料,做到施足底肥,追肥早施,后期适时施足攻胎肥。冷浸田注意增施磷肥和稀土锌肥。总之要防止过多、过迟追施氮素化肥。要适时适量合理施肥,做到既要保证满足水稻高产的营养需要,又要保证水稻在最易感病的生长阶段里,抗病力不会降低。水份和肥料管理配合必须得当,应做好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合理开设好排灌沟渠,易于排灌,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叶色变化规律来满足水稻各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一般保水返青后分蘖期应浅水灌溉,够苗后及时晒田,防治产生无效分蘖,减少水稻披叶现象,使水稻叶色迅速落黄。复水后保持田间水分湿润,可有效控制田间小气候,促进水稻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促进根系生长,白根多,黄根少,增加吸收营养的能力,特别是硅酸盐的能力。在孕穗、抽穗阶段,不能受涝受旱,促进水稻根系发育良好,增强抗病力。利用冷泉水灌溉的地方,修筑塘坝蓄水或高于回水道,提高水温后再流入稻田。

3.3 及时处理病稻草

水稻收获时,有病稻草要分别堆放,尽早作除病处理,作为燃料和饲料的,须在第2年水稻播种前处理完毕,并烧毁草堆下的秕谷和糠壳。利用稻草做堆肥,要充分腐熟才能下田。

3.4 科学用药防治

3.4.1 切实加强种子消毒

①强氯精消毒。先将种子用清水预浸(晚稻4~6 h),捞起滴干水份后,浸入85 %强氯精300~500倍液消毒8~10 h,然后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催芽。②多菌灵消毒。先将种子用清水预浸(与上法同),捞起滴干水份后,浸入配好的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水消毒(与上法同),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催芽。

3.4.2 关键时期适时防治

稻瘟病的防治必须确立“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田间调查,特别注意施药保护易感品种和处于易感期的水稻。在叶片出现急性叶瘟病斑后,而气候利于病害发展时,应及早喷药,预防病害形成发病中心,以后视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继续喷药次数。可6~7 d喷1~2次。但田间预防要把防治穗颈瘟放在重点,所以应在控制叶瘟的基础上,于水稻破口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1次进行保护。

3.4.3 选用高效优质对口农药

推荐使用春雷霉素、40 %稻瘟灵、68 %精甲霜灵、80 %多菌灵等药对口防治,不能使用复配剂防治稻瘟病。使用剂量按其标签推荐剂量最大浓度施用。

3.4.4 轮换用药,提高施药效果

稻瘟病菌对药剂有较敏感的抗药特性,所以常用药剂要尽量轮换使用,同时注意施药方法,每次药液50 kg/667 m2,喷雾时雾点要细,喷洒要均匀、周到,以提高施药效果。

猜你喜欢

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浅谈玉米空秆病的发生原因及如何防治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