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心兰切花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

2014-08-15陈施明韩松王安石潘英文林明光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4年1期
关键词:栽培管理产业化病虫害防治

陈施明+韩松+王安石+潘英文+林明光

摘 要:切花文心兰是一种极美丽而又极具观赏价值的兰花,被插花界誉为切花“五美人”之一,在西洋式插花中应用广泛。本文结合近年来开展的文心兰切花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总结了遮阳网大棚种植的文心兰切花一整套经济实用、成效明显的产业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热带地区文心兰切花生产企业及花农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文心兰切花 产业化 栽培设施 栽培管理 病虫害防治 采后保鲜

文心兰在植物学中的分类地位隶属于兰科(Orchidaceae)文心兰属(Oncidium)。全世界已知文心兰属(Oncidium spp.)原生种约有330余种,多数为复茎附生兰,广泛分布于北起墨西哥北部、西印度群岛、美国佛罗里达州一直到巴西、哥伦比亚等中、南美洲国家。文心兰依照其在生产上的用途可分为切花及盆花2类,目前文心兰产业以切花生产为主,盆花生产为零星栽培 [1]。切花文心兰是一种极美丽而又极具观赏价值的兰花,一枝花序分枝多,着生几十朵至几百小花朵,其漂亮的唇瓣宛如裙摆,翼瓣颇似少女的肩膀,在微风吹拂下仿佛像一群身着华丽衣裙,翩翩起舞的女郎,又似迎风飞翔的金蝶,故又名“舞女兰”、“跳舞兰”或“金蝶兰”。 花朵颜色以黄色花系为主,花姿优美,花色亮丽,极富韵味,加上花期亦长,深受人们喜欢,在西洋式插花中应用广泛。适合于家庭居室和办公室瓶插,也是加工花束、小花篮的高档用花材料。

海南省地处热带北缘,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年平均气温22~26 ℃,年均湿度为 77 %~86 %,非常适合文心兰切花生产种植。笔者从2004年起开展了文心兰切花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培育了适应当地种植文心兰切花新品种“文心3代”,并建立了一套无病毒组培快繁技术体系 [2 ],扶持、带动文昌市文城镇南阳为中心、辐射琼海和海口的15.07 hm2文心兰切花新品种特色产业带。现将几年来文心兰切花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取得的成果或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热带地区发展文心兰切花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1 品种选择

文心兰切花品种主要有南茜(Oncidium gower Ramsey),火山皇后(Onc.gower Ramsey‘Volcano queen)、新奇士(Onc.Gower Ramsey‘sunkist)、柠檬文心(Onc.gower Ramsey‘Lemon heart)和白玉(Onc. Gower Ramsey ‘White jade)等。另外,台湾花农从南茜变异株中选拔出“黄金2号”、“黄金3号”等优良株系。目前全世界文心兰切花种植仍依黄花色系的南茜为主要切花品种。

2 栽培设施

文心兰切花产业化生产主要以遮阳网大棚栽培为主。遮阳网大棚主体结构采用无缝镀锌钢管(边立柱外径114 mm、内立柱外径88 mm)为立柱,四周边立柱之间距离4 m,内立柱与边立柱以及边立柱之间距离8 m,内立柱行与行之间品字型交错排列,立柱长为3.5 m,立柱入土深度0.5 m,净空高度为3 m,立柱埋入土部分的立柱四周用水泥固定,柱底端不能用水泥包埋,须插入泥土中,这样管中积存的雨水便于渗漏。镀锌钢管立柱顶端钻3组孔,架设3层钢绞线,上层为上下交错的宽幅为4 m的固定遮阳网,遮光率为60 %~70 %,上下之间距离为10~15 cm。下层为可活动的50 %遮光率、宽幅8 m 的遮阳网,每4张网为1组,采用减速滑轮组通过5 mm尼龙绳进行人工收放。大棚4个周边的遮阳网采用通风和抗风性强的50 %遮光率百结网。栽培苗床架高度为50 cm,宽度130 cm。以镀锌管或水泥桩为支柱,支柱行间隔2 m×1 m,支柱与苗床架间须安装阻隔蜗牛等爬行上苗床的防蜗器。每个苗床放置3排12孔托盘或1.3宽的镀锌苗床网。

遮阳网种植大棚配套设施包括灌溉施肥和农药喷施系统。灌溉施肥系统由75 mm主管、32 mm支管、雾化喷头,增压泵以及液肥池组成。雾化喷头为地插式折射雾化喷头系统为佳,安装高度距苗床面约0.6~1. 0 m,每行(苗床宽1.3 m)中央装1排,间距约1.1 m,采用PE管作支管和微管,喷洒直径约1.8 m,该喷灌系统较抗堵塞,对水质要不高,无转动件,故障极少,方便肥水管理。农药喷施系统包括固定的药桶或药池和打药机,铺设直径20 mm的高压硬管与之相连,间隔30 m左右距离安装1个直径3/8英寸的不锈钢球阀为出口,连接30~50 m左右,直径为6 cm的高压软管进行施药。

3 栽培技术

3.1 栽培模式

选择具有2个生长健壮的假鳞茎和1个新生芽的无病毒健康小苗。第1.5~2年前种植于12 cm×12 cm营养杯中,第1.5~2年后进行换盆,种植于26 cm×21 cm营养杯中。2种规格的营养杯均为黑色聚乙烯软杯,使用寿命应在3年以上,营养杯周边和底部打孔,以便通气和排水。台湾省多采用黑色硬质塑料杯,可多次重复使用,但1次投入大。文心兰定植密度时种植密度为16000~18000株/667 m2,换杯后每平方米种植密度为7500~8000株/667 m2。

3.2 栽培基质

文心兰切花栽培介质须具备保水性佳,保肥性高,排水通气性好,重量适中又能固定植株,且成本较低廉等特性。一般认为混合基质上述特性的相互协调方面优于单一基质。海南省文心兰切花产业化栽培最佳基质配方和比例 [3]为:蜂窝碎石+松树皮+椰子壳+木炭=2:2:1:1。不同种植区可根据基质材料来源情况进行配比,如广东地区选用木炭:秸秆:药渣:碎石(1:1:1:1)认为是文心兰最佳基质配比 [4]。文心兰营养生长期要求保水保肥强,因此定植时基质粒径以1~2 cm为佳,开花株基质要求通风排水高,换盆时基质粒径以2~3 cm为宜。

基质使用前须进行预处理。松树皮须浸泡20~30 d,去除所含单宁等有毒物质;椰子壳用水浸泡7 d,浸泡时经常进行换水2~3次。木炭使用前用水浸泡冲洗,除去炭粉。基质消毒用50 %多菌灵1000倍液浸泡24 h或用饱和热蒸气消毒1~2 h。未经消毒使用的基质容易传染病害不应使用。基质pH值应控制在5.5~6.5,EC值在1.2~1.6 mS/cm。endprint

3.3 定植方法

文心兰小苗全年都可以种植,但以春季种植最有利于根系发育。装杯前,植株需要进行消毒,把小苗在床架上摆放整齐后,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全株喷雾消毒,植株凉干后就可以装杯。装杯时杯底平铺1层粒径与栽培介质相当或略粗于介质的碎石,以利于排水。再在其上加2成均匀混合的基质后,将小苗栽在杯的正中间,特别是新芽需在中间,这样才有利于根系生长,介质不要把新芽埋上,应埋在芽的基部,基质切勿填满营养杯,距离杯沿有2~3 cm即可,方便于以后的肥水管理。定植后营养杯应及时放于架上,进行离地栽培管理。火山皇后、黄金2号等品种新芽有向单侧生长之习性,小苗的新芽宜种植在靠近生长相反方向的杯边。小苗定植后当天应喷1次65 %好生灵1000倍和72 %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混合液防病。

小苗定植后,约8~10月植株开始抽梗开花,此时为初花阶段,等级较低,有的种植者会将其剪除,促进基部新芽分蘖长出。新芽经过一段时间生长形成假鳞茎,假鳞茎成熟即抽梗开花,切花后假鳞茎基部分蘖新芽,以此不断反复。经过一段时间生长,营养杯内植株显得拥挤,根系开始往杯外伸长,这时须及时换杯。移植到26 cm×21 cm营养杯中,直到第6年切花的产量及品质皆下降时全园更新。最佳换盆时间宜分别选择开花的植株花切后和未开花的植株萌芽前进行,此时移植或换盆有利于文心兰新根生长。

4 日常管理

4.1苗期管理

文心兰苗期为营养生长,对温度要求一般不太严格,适宜日温为19 ℃~33 ℃,适宜夜温为16~24 ℃,适宜的光照强度15000~25000 Lx [5]。采用水溶性肥料为主,缓释性肥料为辅,两者配合使用的施肥管理。水溶性肥料是价格较廉,不必再加微量元素的完全性速效型的肥料,容易通过施肥量和不同类型水溶性肥控制植株生长。缓释肥为生长期长而经济价值高的作物设计的,直接放在容器介质上部,省工,只要加水,能长期缓慢地释放植物营养元素,且温度越高,释放越快,能够在天热、多雨时促进作物生长。定植后小苗用花多多15号速效水溶肥(N:P:K=9:45:15)2000倍液喷施,促进新根生长,每周1次,连续2次。定植后前8~10月的营养生长期肥料管理以氮肥为主,施用花多多10号速效水溶肥(N:P:K=30:10:10)1500倍,每7 d左右喷施1次,均匀喷湿植株为准。4~10月份为文心兰生长旺盛期,每月还应间施1~2次花多多2号速效水溶肥(N:P:K=10:30:20),防止植株徒长及提高抗病能力,此外,还应适当补充钙元素以增加叶片厚度。定植后约50~60 d第3个假球茎开始萌动,根系生长至较强吸收功能时每株追施奥绿肥501号缓释肥(15:10:12+2 MgO+TE,TE为微量元素)1~2 g。

定植后3~5 d开始浇水,刚栽植的小苗相对湿度应在80 %左右,平常管理湿度可控制在60 %~80 %。浇水时,宜以介质的干燥程度作为标准,当介质表面干燥时,应立即充分浇水,一般在晴天上午喷水20~25 min。在夏秋季及干燥天气下午再添加喷1次叶面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同时还应在植株周围的地面、台架、道路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促进其生长,由于夏季气候炎热,棚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要注意通风,避免诱发病害。

4.2 催花和开花株管理

4.2.1 环境控制

温度是文心兰切花开花品质的重要条件。夜温决定了小花的数目和花枝长度,日夜温差影响了花枝长度和花序分枝数,夜温高于22 ℃,花枝长度变短,小花总数目减少,日温度高于30 ℃时,日温愈高,第1分枝高度愈长,花序分枝愈少 [6]。 随着植株的长大,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开花株适宜光照强度为30000~35000 Lx,在这个光照条件下,文心兰花芽分化快,营养生长可以更好地转为生殖生长。文心兰的生长适宜的相对湿度保持60 %~80 %。相对湿度过低会降低光合作用,然而过高又会导致植物病害的发生。在光照较强时保持比较高的湿度是很重要的,因为比较高的相对湿度可以减少栽培基质中营养成分的流失,使营养成分保持在最佳的浓度,促进植株快速生长。

遮阳网大棚种植模式下实现环境调控效能有限,主要通过:开或关下层可活动遮阳网,增加遮荫度降温,以及调节光照强度;通过卷起四周遮阳网,加大通风量和降低温湿度;利用喷雾系统降温,通过喷出的水雾吸收空气中热量,炎热夏季,温度在30 ℃以上时,雾化降温能在几分钟内降低温度5~8 ℃;冬季,喷施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增强植株防寒防冻。

4.2.2 肥料管理

开花生殖期肥料管理需依生育期调整氮、磷、钾比例。由于开花期的文心兰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步进行,复杂交错,此时,施肥操作不当或偏施氮肥易诱发花芽转变营养芽,造成大量“跳芽”现象发生,切花产量损失严重。

在第4个假鳞茎开始膨大成熟时宜喷施2次高磷的花多多2号速效水溶肥600~1000倍液,促进花芽分化。待花枝抽出20 cm以后,使用高钾的花多多11号速效水溶肥(N:P:K =5:11:26)和花多多通用型1号速效水溶肥(N:P:K =20:20:20)各600~1000倍液轮换使用,3~5 d喷施1次,促使花秆坚挺,花苞硕壮及增加花朵的数量和花朵颜色艳丽。每盆施奥绿肥501号缓释肥4~8 g,1年2~3次。秋冬季每4~5个月追施1次,而春夏季每2~3个月追施1次。

4.2.3 水分管理

在4~10月植株生长旺盛季节,水分蒸发快,每天上午都要浇透水1次,即浇到盆底孔出水为止,上午浇过后,下午再对叶片实行喷水,这种雾水不但可降低叶面温度,还可以增强植株的呼吸功能,傍晚过后,一般不能再喷雾,否则叶面持水时间过长,易诱发病害。冬季和初春季低温及阴雨天应注意控水。冬季减少水分,有利于开花。冬季干冷天气每2~3 d喷1次叶面水,6~7 d浇1次透水,气温在12 ℃下时要停止浇水。endprint

5 主要病虫害防治

5.1 细菌性软腐病

病原: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发病条件:多发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特别在台风季节、多雨的夏季常猖獗为害,尤以管理不善、兰株密度过高,施用氮肥过多的兰园发生最为严重。

症状:受害部位主要为新芽、叶片和假鳞茎。感病部位首先出现水浸状斑,病菌藉分泌的多种果胶分解酵素分解细胞中层与细胞壁的果胶物质,造成细胞及组织崩解,受感染组织因而软腐。幼嫩组织腐烂快。

预防措施:①注意介质消毒;彻底清除病株及兰园杂草,避免混植其他植物,以减少本病感染源;②适量施用氮素,并保持充足的日照,增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避免叶片积水;③保持适当株行距,避免叶片摩擦造成伤口,防止病菌侵入;④发现症状初期,则应整株带盆移除隔离,并尽量避免喷雾给水,改用盆面浇灌,去掉感病组织,在伤口处涂抹100倍农用链霉素。

推荐的农药及方法:72 %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2 %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46.1 %可杀得3000颗粒剂1000~1200倍液;77 %可杀得2000可湿性粉剂;90 %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北京中农吉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000~4000倍液。均匀喷雾,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5.2 白绢病

病原: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

发病条件:高温潮湿时发生严重。基质带菌和基质中含未腐熟的有机质也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症状:以新芽为主,菌丝从鞘叶开始,伸沿到幼芽心叶、幼小的假鳞茎和幼根,受侵染的幼嫩组织被解体,渗出黄色液体而腐烂。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和肉质根初期变褐色腐烂,不久其表面出现白色绢丝状物,多呈放射状并继续向根部周围的基质表面扩展,后期在白色丝状物上形成许多油菜籽大小的颗粒物(菌核),病株逐渐枯死。

预防措施:①注意介质、盆钵消毒处理。介质以蒸气消毒,或使阳光充足地区或夏季,覆盖双层透明塑胶布行日光杀菌或用0.6 %尿素淋注后覆盖1周消毒:②种苗易携带本病成为初次感染源,应注意种苗检疫;③保持通风良好,植株不可过密。注意田间卫生,兰花发病后应迅速隔离,拔出植株清理后以干净介质重新栽植,并用以下推荐防治药剂灌注或浸泡消毒,病株的介质及盆具应予销毁。

推荐的农药和方法: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金雷多米尔·锰锌68 %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药液应喷及叶基栽培基质,喷药后应停止喷水5~7 d。

5.3 灰霉病

病原: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发病条件:发生于低温高湿季节和通风不良的环境。

病症主要为害花朵,初期产生针点大小的水渍状病斑,以后略扩大并转成褐色圆形病斑,同1花瓣可同时产生数10个病斑,严重时花朵提前凋谢,其上覆盖1层灰褐色霉层,花苞被为害时则无法开放而提前脱落。

预防措施:①清除兰园内外杂草,改善兰园通风条件,降低湿度,避免“隔夜水”;②低温霉雨季节,自文心兰第1朵花展开前开始喷施药剂,以后每隔7~10 d喷施1次。

推荐的农药及方法:50 %乙菌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 %扑海因悬浮剂2000倍液;50 %速克灵(Sumilex)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8 %雷多米尔可湿性粉1000倍液等轮流喷施防治。尤以扑海因效果最好。

5.4 蜗牛和蛞蝓

种类:为害文心兰的蜗牛和蛞蝓种类主要包括:海南小囊螺(Microcystis hainanica Yen)、细钻螺[Opeas gracile(Hutton)]、东方琥珀螺 [Succinea orientalis(Benson,)]、红粉缘尖巴蜗牛[Bradybaena(Acusta)tourannensis(Souleyet)]、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Férussac)]、斜肋齿螺[Sermyla riqueti(Grateloup)]、裙状巨盾蛞蝓(Macrochlamys cincta Moellendorff)和双线嗜粘液蛞蝓 [Philomycus bilineatus(Benson)]等8种。其中,海南小囊螺(Microcystis hainanica Yen)和双线嗜粘液蛞蝓[Philomycus bilineatus(Benson)]在各地文心兰园中发生数量大,为害也最为严重 [6]。

为害:蜗牛和蛞蝓在海南省对文心兰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尤其对一些管理粗放,苗龄3~5年以上的文心兰种植园几乎达到了毁园的程度。它对文心兰能造成直接和间接为害,直接为害包括:①啃食幼嫩根系,新长出来的根系都被蜗牛啃食,不仅失去吸收水分及养分,严重影响文心兰植株生长,而且将严重影响整个植株的固定性;②啃食幼嫩新芽,幼嫩新芽遭其啃食后,该芽体的生长点若没被破坏,该芽会继续长大,但是叶片因为缺损而影响光合作用量,从而影响球茎肥大;若芽体的生长点被啃食而遭破坏,芽体萎缩,另1个新芽体继而产生,时间将延迟约30 d;③啃食幼嫩花梗和花朵,花梗抽出至第1朵花开放期间,如蜗牛啃食后常都是拦腰啃断,啃食花瓣及花蕾,若有连续2朵花瓣被蜗牛啃食过,则该枝花即被淘汰或列为次品。间接为害包括:①排泄物污染,它们爬过的地方,通常皆留有光亮而透明的粘液痕迹,沾黏于叶片,影响兰花的光合作用,沾黏于花梗或花朵地降低切花品质;②诱发细菌性软腐病和细菌性叶斑病,植株任何部位如被蜗牛啃食造成伤口存在,借着雨水及喷灌水将加速细菌病害蔓延,大量发生。endprint

发生规律:喜阴湿有遮荫的环境,多在晴天傍晚至清晨活动取食,在阴雨天可昼夜取食。干旱和冬天低温的天气呈休眠状态,藏在植株根部潮湿的基质中。春暖时开始行动,尤以夏天高温多雨季节活动最为频繁,生长最为迅速。阴雨后地面潮湿或夜晚有露水时出来的最多。

预防措施:①基质消毒。基质在使用前,特别是重复使用的旧基质,须经过80 ℃以上高湿蒸汽消毒处理1~2 h,或用辛硫磷50倍液淋湿后盖上薄膜密封闷杀。②清理栽培环境,注意周边卫生,清除不需要的杂物,如杂草、砖瓦砾、树枝等等,可降低温度,减少蜗牛隐藏地,恶化蜗牛和蛞蝓栖息的场所。③夜晚或清晨,以及阴雨天人工捕捉,集中杀灭。或撒石灰粉于兰园四周及栽培架支脚处,蜗牛和蛞蝓粘上石灰会失水死亡。④水碗(碟)防治法。在支架柱子的中央放置碗或碟在的网架下方,利用碗或碟装水后,并在水中加入盐巴,防止蜗牛和蛞蝓爬上植床。⑤矿泉水瓶防治法。将矿泉水瓶的底部及颈部剪断,去头去尾后再纵向剖开身体部,然后将剖开的矿泉水瓶套入植床支柱上,颈部大小与植床支柱粗细配合,瓶口和开口处用以胶布黏合,以免空隙过大。因瓶口套住茎干密合,蜗牛和蛞蝓从地面沿植床支柱底部往上爬时,通过矿泉水瓶底部开口,到达矿泉水瓶颈部时无法通过,全部聚集在矿泉水瓶内呈休眠状,在日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可陆续死亡或掉落,达到防治的目的。

化学防治:①毒饵诱杀,用蜗牛敌(多聚乙醛)与碎豆饼或玉米粉配成含2.5 %有效成分的毒饵,于傍晚施于盆内诱杀。②药剂防治,在4~5月蜗牛和蛞蝓繁殖高峰期之前,于雨后或湿度较大的夜晚,采用50 %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也可选择艳阳天气,用茶子饼1~1.5 kg加水100 kg,浸泡24 h后,取其滤液浇灌,使其从基质中爬出,然后用50 %四聚乙醛600~800倍液或90 %万灵可湿性粉剂 2500倍液喷雾触杀。

6 采后保鲜处理技术

6.1 采收成熟度

以主枝花朵开放作为主要依据,顶端剩2~3个花苞为8分熟,4~5个花苞为7分熟,5~6个花苞为6分熟。冬季温度低,在8分熟采收以外,一般在6~7分熟采收 [7]。

6.2 田间采收

以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采收,用手术刀自花茎花枝最底部切下,采收人员腰间应配带一内盛杀菌药液的小容器,切刀可置于此罐内消毒,每人至少应配置数把切刀轮流替用。切下的文心兰用手捧住或置于植床上,待一定数目后再收齐到植床最前端或走道上,接着再以20~30支不等数量的切花,用报纸或六角网眼布简单包住花朵部分,再放到 注有清水或保鲜液的收集桶内,全部装满后再运到分级包装场,放置于冷凉处,直到有足够数量再进行分级选别作业。

6.3 分级

各兰园运来的切花由分级人员将报纸或六角网眼布拆下,再一支支将夹缠在一起的花枝分开,比对工作台上的分级标准记号进行目视选别,并同时剔除不良品。文心兰切花分级后,每10枝捆1把,以红、蓝、黄、黑4种不同颜色的胶带捆把,例如以红色胶带代表A级,蓝色胶带为B级,黄色胶带代表C级,黑色胶带代表D级。用不同颜色捆把,装箱时便于辨别4种不同切花等级。文心兰切花分级操作手宜选2~3人分级全部的切花,这样分级会较一致,否则分出来同样级别花中会有大小把不同。文心兰切花除了依上述长度及分叉数分级外,可再加上重量分级,在某一长度下规定某一重量以上才算,或依重量再分特、优、良,以便准确地把文心兰切花外在品质分别出来。文心兰切花要尽量减少分级操作,多1次分级自然会多1次机械伤害,使花药盖脱落增加。

文心兰切花以长度及分叉数来分级,与文心兰分叉枝之长短有关,分叉枝短的应降一级。国内分A、B、C三级,以及等外级,也有人称为D级。由于文心兰切花分级标准尚未见有国家、行业标准,各种植户采后分级标准也不统一,但多数参照表1标准分级。

6.4 保鲜处理

6.4.1 预措

分级完成后,将花茎花枝切口重切1次,以减少感染。按统一规格修剪长度,摆放到花车上,花车槽里装有瓶插保鲜液。切花保鲜剂可概分为预措剂(或称前处理剂,亦即在运输之前处理)及和瓶插保鲜剂(或称后处理剂,亦即在运输后或瓶插时使用)2大类。文心兰切花预措液包括田间采收时用的水或50~100 mg/L次氯酸钠,以及分级后的瓶插保鲜液。将花车推1-MCP熏蒸处理室熏蒸,或遇下雨时采收,花朵潮湿,可在此时以抽湿机或风扇吹干,可以减少在装箱运销后,发生花朵腐烂情形。

6.4.2 甲基环丙烯熏蒸

甲基环丙烯(1-MCP)是一种乙烯抑制剂,可以抑制文心兰切花因花药盖脱落引发乙烯促进文心兰花朵老化作用。蒸时需要有一个封闭性良好的熏蒸室,一般的冷藏库就是很好的熏蒸室,熏蒸室设有循环风机和抽风装备,使得熏蒸剂在熏蒸室内分布均匀,熏蒸后通风一段时间再将花取出。熏蒸温度10 ℃~28 ℃,夏天需要空调降温。熏蒸时间2~12 h,熏蒸是以切花后6个小时之前进行效果最佳。1-MCP使用量为0.8粒/m3,使用时,以小桶装盛置于库内库门附近,注水漫过1-MCP颗粒,略加摇荡后立即将门关闭。

6.4.3 保鲜液

甲基环丙烯对新开张的花苞保鲜效果小,因此,需要同时配合瓶插保鲜液同时使用。文心兰瓶插保鲜液主要成分是蔗糖、8-羧基奎啉硫酸盐8-HQS 和柠檬酸。其中蔗糖可提供切花养分,8-HQS 则可减少切口凝固物质及细菌之阻塞以利水分及糖分之吸收,并可减少切花水分散失,柠檬酸调节pH值,起防腐和促进吸收的作用。瓶插保鲜液在运输期间装在保鲜管内长时间使用,可使贮运后文心兰花苞开张率增加,使切花运销后瓶插品质及寿命提高。

6.4.4 检疫处理

出口文心兰切花是否实施检疫处理取决于收获后的切花有无害虫存在,文心兰切花上常见的害虫包括:蚜虫、蓟马、红蜘蛛等。目前常用的检疫处理方法是溴甲烷真空熏蒸,一般是在分级作业完成之后、1-MCP熏蒸之前进行的。溴甲烷熏蒸除造成环境影响外,对切花瓶插寿命也有影响,笔者研发了一项二体流喷雾杀虫技术,在封闭处理室内,利用打药机产生的液压和空压机产生的气压,液压和气压经过二流体喷嘴将高浓度的药液雾化成50 μm以下的药滴,均匀飘落在切花上,处理完后花瓣不受药液潮湿影响,并且高效、经济和安全,可代替溴甲烷熏蒸进行出口前灭虫处理。endprint

6.4.5 包装

用透明塑料纸或袖套包住花朵,然后套管,文心兰切花运往不同销售市场由装箱到销售需要2~3日天以上,销往国外市场所需运输时间更长,所以要求各等级切花都要套上保鲜管。目前使用的保鲜管5 cm长,装保鲜液容量约8 mL。国内市场往往只要求A级套管,B级以下只需在花茎切口包上棉花团,用瓶插保鲜液保湿。

装箱时,花头尾交错需小心,勿使切花顶部因碰到箱子而弯折,保鲜管尽量朝下,纸箱边各面孔洞面积为纸箱面积的0.2 %以上。出口文心兰切花要求用小包装,每小箱装3~4扎,每10小箱再用纸皮套住后用打包带捆扎,在箱面贴上标志,注明切花详细信息。国内市场销售包装通常是2个小箱套1个大箱包装,每小箱装40~60扎。

6.4.6 预冷

装箱后尽快预冷,预冷是花卉保鲜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花卉采收后由于呼吸加快,产生大量热量,即所谓的田间热,这种田间热必须迅速除去,否则对花卉的贮藏及运输极为不利。经过实验表明,花卉采收后如不迅速除去田间热而在常温(20 ℃)下放置1 d,相当于减少花卉适宜存贮温度(如10~12 ℃)的条件下5~7 d的存贮寿命。所以采收的花卉应立即进行快速降温处理,即预冷。因此,装箱后放入11 ℃冷藏库预冷 [8],预冷时纸箱间要留有空隙(5 cm以上),让低温能流通均匀,小包装需3~4 h使温度降到12 ℃(预冷库温度为10 ℃),大包装者则要6~7 h以上。为加速预冷,可把箱盖打开,待温度降低后后再行封箱。经过预冷的文心兰在运往机场到销售商途中只需在包装箱内放置冰瓶且仅需采用一定的保冷防热措施,冷却效率也高。

6.4.7 贮藏与运输

文心兰切花通常仅在应节日调整供货时才会贮藏,贮藏温度为11 ℃,期限为12日天。若切花品质不良或是冷藏库条件不佳,贮藏时间要更短。

目前文心兰切花运输主要是空运,业者极少采取冷藏货柜送交机场或直接去销售市场,大多选择清晨或傍晚温度低运输到机场。

7 总结

文心兰切花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以中国台湾栽培规模最大,据台湾中华文心兰产销协会统计,全台栽培面积约 180 hm2,2008年台湾文心兰切花外销日本数量为2113万支,占日本进口量91.56 %。海南岛和台湾岛同是我国两大岛屿之一,两省环境条件比较接近。台湾岛比海南岛偏北4~5度,大部分位于南亚热带范围内,只有南部属热带地区,而海南岛全属热带范围。海南岛的可垦土地有100万hm2,是台湾可垦土地的4倍以上,加上劳动力十分便宜,又有广阔的国内市场需求。因此,海南省发展文心兰切花产业的自然条件等比台湾省更优越,是台湾潜在的竞争对手。

近年来,海南省文心兰切花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据笔者调查(2011年),全省文心兰切花设施栽培面积约33.33 hm2,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琼海、定安、陵水、三亚、琼中和乐东等8个市县。从整个文心兰切花产业化来看,存在以下影响产业发展拯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文心兰切花栽培目前以遮阳网设施栽培为主,环境调控不易,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大,其产量显现2个高峰期,在海南,8~9月为高峰期,4~5月为次高峰期,高峰期间量增价跌,影响种植者收益。因此,花期调控技术研究是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二是文心兰切花栽培品种仍为黄色系的“南茜”及其变异株系,花色单一,该品种生育上还存在某些缺陷,如营养生长缓慢、叶片数少、根数少、夏季高温不利文心兰分叉性,切花品质差,以及生长后期新生芽体节间越来越高成爬楼梯状态,根部悬空不易吸收养分等,急待开发新品种和不同色系的文心兰切花品种。三是文心兰切花栽培中带毒率相当高,笔者检测了从海南省各地文心兰切花园抽取的 2379个样品,总病毒携带率为74.2 %,其中,建兰花叶病毒(CyMV)携带率为71.4 %,齿唇兰环斑病毒(ORSV)携带率为14.0 %,同时2种病毒(CyMV 和ORSV)携带率为10.1 %。因此,应借鉴台湾文心兰无病毒种苗验证制度,生产和推广无病毒种苗,确保产业健康发展。四是文心兰切花生产属于新兴花卉产业,生产栽培技术不成熟,经常遇到冬春季施肥失当,跳花现象普遍;蜗牛和细菌性软腐病等病虫害暴发,防控技术措施难以奏效,各家所生产的品质参差不齐,单位面积产量、品质无法保证。五是大多数种植者没有冷库等采后处理设施,采后处理技术简单,缺乏标准化作业流程,分级标准不统一,消费者反映部分产品瓶插寿命较短,影响市场接受。特别遇到连续阴雨,夏天高温高湿季节,销售商经常反映收货后就产生腐烂落花现象,影响消费者对文心兰的认知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蔡东明,庄耿彰,谢廷芳. 迈向世界级花卉岛-文心兰品种选育[J]. 技术服务,2009(77): 13- 17.

[2] 潘英文,林明光,陈施明. 文心兰切花产业化栽培基质的筛选研究[J]. 热带农业,2009,29(7):32-35.

[3] 王安石,林明光,刘福秀. 文心兰切花品种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 2009,40(7):801-806.

[4] 尤毅,孙映波,吕复兵,等. 切花文心兰无土栽培基质的优化筛选[J]. 广东农业科学,2011 (14):43-46.

[5] 林瑞松. 文心兰栽培生产技术[M]∥财团法人台湾区花卉发展协会,文心兰专刊. 2002:54-64.

[6] 蔡波,陈施明,周卫川,等. 文心兰设施栽培中蜗牛和蛞蝓发生为害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 热带生物学报,2012, 3(4):329-332.

[7] 潘英文,韩松,林明光,等. 文心兰鲜切花最佳采收成熟度及其生理生化变化[J].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2): 1273-1276.

[8] 潘英文,林明光. 文心兰切花采后冷藏保鲜技术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4):752- 755.endprint

6.4.5 包装

用透明塑料纸或袖套包住花朵,然后套管,文心兰切花运往不同销售市场由装箱到销售需要2~3日天以上,销往国外市场所需运输时间更长,所以要求各等级切花都要套上保鲜管。目前使用的保鲜管5 cm长,装保鲜液容量约8 mL。国内市场往往只要求A级套管,B级以下只需在花茎切口包上棉花团,用瓶插保鲜液保湿。

装箱时,花头尾交错需小心,勿使切花顶部因碰到箱子而弯折,保鲜管尽量朝下,纸箱边各面孔洞面积为纸箱面积的0.2 %以上。出口文心兰切花要求用小包装,每小箱装3~4扎,每10小箱再用纸皮套住后用打包带捆扎,在箱面贴上标志,注明切花详细信息。国内市场销售包装通常是2个小箱套1个大箱包装,每小箱装40~60扎。

6.4.6 预冷

装箱后尽快预冷,预冷是花卉保鲜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花卉采收后由于呼吸加快,产生大量热量,即所谓的田间热,这种田间热必须迅速除去,否则对花卉的贮藏及运输极为不利。经过实验表明,花卉采收后如不迅速除去田间热而在常温(20 ℃)下放置1 d,相当于减少花卉适宜存贮温度(如10~12 ℃)的条件下5~7 d的存贮寿命。所以采收的花卉应立即进行快速降温处理,即预冷。因此,装箱后放入11 ℃冷藏库预冷 [8],预冷时纸箱间要留有空隙(5 cm以上),让低温能流通均匀,小包装需3~4 h使温度降到12 ℃(预冷库温度为10 ℃),大包装者则要6~7 h以上。为加速预冷,可把箱盖打开,待温度降低后后再行封箱。经过预冷的文心兰在运往机场到销售商途中只需在包装箱内放置冰瓶且仅需采用一定的保冷防热措施,冷却效率也高。

6.4.7 贮藏与运输

文心兰切花通常仅在应节日调整供货时才会贮藏,贮藏温度为11 ℃,期限为12日天。若切花品质不良或是冷藏库条件不佳,贮藏时间要更短。

目前文心兰切花运输主要是空运,业者极少采取冷藏货柜送交机场或直接去销售市场,大多选择清晨或傍晚温度低运输到机场。

7 总结

文心兰切花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以中国台湾栽培规模最大,据台湾中华文心兰产销协会统计,全台栽培面积约 180 hm2,2008年台湾文心兰切花外销日本数量为2113万支,占日本进口量91.56 %。海南岛和台湾岛同是我国两大岛屿之一,两省环境条件比较接近。台湾岛比海南岛偏北4~5度,大部分位于南亚热带范围内,只有南部属热带地区,而海南岛全属热带范围。海南岛的可垦土地有100万hm2,是台湾可垦土地的4倍以上,加上劳动力十分便宜,又有广阔的国内市场需求。因此,海南省发展文心兰切花产业的自然条件等比台湾省更优越,是台湾潜在的竞争对手。

近年来,海南省文心兰切花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据笔者调查(2011年),全省文心兰切花设施栽培面积约33.33 hm2,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琼海、定安、陵水、三亚、琼中和乐东等8个市县。从整个文心兰切花产业化来看,存在以下影响产业发展拯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文心兰切花栽培目前以遮阳网设施栽培为主,环境调控不易,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大,其产量显现2个高峰期,在海南,8~9月为高峰期,4~5月为次高峰期,高峰期间量增价跌,影响种植者收益。因此,花期调控技术研究是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二是文心兰切花栽培品种仍为黄色系的“南茜”及其变异株系,花色单一,该品种生育上还存在某些缺陷,如营养生长缓慢、叶片数少、根数少、夏季高温不利文心兰分叉性,切花品质差,以及生长后期新生芽体节间越来越高成爬楼梯状态,根部悬空不易吸收养分等,急待开发新品种和不同色系的文心兰切花品种。三是文心兰切花栽培中带毒率相当高,笔者检测了从海南省各地文心兰切花园抽取的 2379个样品,总病毒携带率为74.2 %,其中,建兰花叶病毒(CyMV)携带率为71.4 %,齿唇兰环斑病毒(ORSV)携带率为14.0 %,同时2种病毒(CyMV 和ORSV)携带率为10.1 %。因此,应借鉴台湾文心兰无病毒种苗验证制度,生产和推广无病毒种苗,确保产业健康发展。四是文心兰切花生产属于新兴花卉产业,生产栽培技术不成熟,经常遇到冬春季施肥失当,跳花现象普遍;蜗牛和细菌性软腐病等病虫害暴发,防控技术措施难以奏效,各家所生产的品质参差不齐,单位面积产量、品质无法保证。五是大多数种植者没有冷库等采后处理设施,采后处理技术简单,缺乏标准化作业流程,分级标准不统一,消费者反映部分产品瓶插寿命较短,影响市场接受。特别遇到连续阴雨,夏天高温高湿季节,销售商经常反映收货后就产生腐烂落花现象,影响消费者对文心兰的认知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蔡东明,庄耿彰,谢廷芳. 迈向世界级花卉岛-文心兰品种选育[J]. 技术服务,2009(77): 13- 17.

[2] 潘英文,林明光,陈施明. 文心兰切花产业化栽培基质的筛选研究[J]. 热带农业,2009,29(7):32-35.

[3] 王安石,林明光,刘福秀. 文心兰切花品种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 2009,40(7):801-806.

[4] 尤毅,孙映波,吕复兵,等. 切花文心兰无土栽培基质的优化筛选[J]. 广东农业科学,2011 (14):43-46.

[5] 林瑞松. 文心兰栽培生产技术[M]∥财团法人台湾区花卉发展协会,文心兰专刊. 2002:54-64.

[6] 蔡波,陈施明,周卫川,等. 文心兰设施栽培中蜗牛和蛞蝓发生为害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 热带生物学报,2012, 3(4):329-332.

[7] 潘英文,韩松,林明光,等. 文心兰鲜切花最佳采收成熟度及其生理生化变化[J].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2): 1273-1276.

[8] 潘英文,林明光. 文心兰切花采后冷藏保鲜技术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4):752- 755.endprint

6.4.5 包装

用透明塑料纸或袖套包住花朵,然后套管,文心兰切花运往不同销售市场由装箱到销售需要2~3日天以上,销往国外市场所需运输时间更长,所以要求各等级切花都要套上保鲜管。目前使用的保鲜管5 cm长,装保鲜液容量约8 mL。国内市场往往只要求A级套管,B级以下只需在花茎切口包上棉花团,用瓶插保鲜液保湿。

装箱时,花头尾交错需小心,勿使切花顶部因碰到箱子而弯折,保鲜管尽量朝下,纸箱边各面孔洞面积为纸箱面积的0.2 %以上。出口文心兰切花要求用小包装,每小箱装3~4扎,每10小箱再用纸皮套住后用打包带捆扎,在箱面贴上标志,注明切花详细信息。国内市场销售包装通常是2个小箱套1个大箱包装,每小箱装40~60扎。

6.4.6 预冷

装箱后尽快预冷,预冷是花卉保鲜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花卉采收后由于呼吸加快,产生大量热量,即所谓的田间热,这种田间热必须迅速除去,否则对花卉的贮藏及运输极为不利。经过实验表明,花卉采收后如不迅速除去田间热而在常温(20 ℃)下放置1 d,相当于减少花卉适宜存贮温度(如10~12 ℃)的条件下5~7 d的存贮寿命。所以采收的花卉应立即进行快速降温处理,即预冷。因此,装箱后放入11 ℃冷藏库预冷 [8],预冷时纸箱间要留有空隙(5 cm以上),让低温能流通均匀,小包装需3~4 h使温度降到12 ℃(预冷库温度为10 ℃),大包装者则要6~7 h以上。为加速预冷,可把箱盖打开,待温度降低后后再行封箱。经过预冷的文心兰在运往机场到销售商途中只需在包装箱内放置冰瓶且仅需采用一定的保冷防热措施,冷却效率也高。

6.4.7 贮藏与运输

文心兰切花通常仅在应节日调整供货时才会贮藏,贮藏温度为11 ℃,期限为12日天。若切花品质不良或是冷藏库条件不佳,贮藏时间要更短。

目前文心兰切花运输主要是空运,业者极少采取冷藏货柜送交机场或直接去销售市场,大多选择清晨或傍晚温度低运输到机场。

7 总结

文心兰切花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以中国台湾栽培规模最大,据台湾中华文心兰产销协会统计,全台栽培面积约 180 hm2,2008年台湾文心兰切花外销日本数量为2113万支,占日本进口量91.56 %。海南岛和台湾岛同是我国两大岛屿之一,两省环境条件比较接近。台湾岛比海南岛偏北4~5度,大部分位于南亚热带范围内,只有南部属热带地区,而海南岛全属热带范围。海南岛的可垦土地有100万hm2,是台湾可垦土地的4倍以上,加上劳动力十分便宜,又有广阔的国内市场需求。因此,海南省发展文心兰切花产业的自然条件等比台湾省更优越,是台湾潜在的竞争对手。

近年来,海南省文心兰切花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据笔者调查(2011年),全省文心兰切花设施栽培面积约33.33 hm2,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琼海、定安、陵水、三亚、琼中和乐东等8个市县。从整个文心兰切花产业化来看,存在以下影响产业发展拯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文心兰切花栽培目前以遮阳网设施栽培为主,环境调控不易,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大,其产量显现2个高峰期,在海南,8~9月为高峰期,4~5月为次高峰期,高峰期间量增价跌,影响种植者收益。因此,花期调控技术研究是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二是文心兰切花栽培品种仍为黄色系的“南茜”及其变异株系,花色单一,该品种生育上还存在某些缺陷,如营养生长缓慢、叶片数少、根数少、夏季高温不利文心兰分叉性,切花品质差,以及生长后期新生芽体节间越来越高成爬楼梯状态,根部悬空不易吸收养分等,急待开发新品种和不同色系的文心兰切花品种。三是文心兰切花栽培中带毒率相当高,笔者检测了从海南省各地文心兰切花园抽取的 2379个样品,总病毒携带率为74.2 %,其中,建兰花叶病毒(CyMV)携带率为71.4 %,齿唇兰环斑病毒(ORSV)携带率为14.0 %,同时2种病毒(CyMV 和ORSV)携带率为10.1 %。因此,应借鉴台湾文心兰无病毒种苗验证制度,生产和推广无病毒种苗,确保产业健康发展。四是文心兰切花生产属于新兴花卉产业,生产栽培技术不成熟,经常遇到冬春季施肥失当,跳花现象普遍;蜗牛和细菌性软腐病等病虫害暴发,防控技术措施难以奏效,各家所生产的品质参差不齐,单位面积产量、品质无法保证。五是大多数种植者没有冷库等采后处理设施,采后处理技术简单,缺乏标准化作业流程,分级标准不统一,消费者反映部分产品瓶插寿命较短,影响市场接受。特别遇到连续阴雨,夏天高温高湿季节,销售商经常反映收货后就产生腐烂落花现象,影响消费者对文心兰的认知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蔡东明,庄耿彰,谢廷芳. 迈向世界级花卉岛-文心兰品种选育[J]. 技术服务,2009(77): 13- 17.

[2] 潘英文,林明光,陈施明. 文心兰切花产业化栽培基质的筛选研究[J]. 热带农业,2009,29(7):32-35.

[3] 王安石,林明光,刘福秀. 文心兰切花品种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 2009,40(7):801-806.

[4] 尤毅,孙映波,吕复兵,等. 切花文心兰无土栽培基质的优化筛选[J]. 广东农业科学,2011 (14):43-46.

[5] 林瑞松. 文心兰栽培生产技术[M]∥财团法人台湾区花卉发展协会,文心兰专刊. 2002:54-64.

[6] 蔡波,陈施明,周卫川,等. 文心兰设施栽培中蜗牛和蛞蝓发生为害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 热带生物学报,2012, 3(4):329-332.

[7] 潘英文,韩松,林明光,等. 文心兰鲜切花最佳采收成熟度及其生理生化变化[J].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2): 1273-1276.

[8] 潘英文,林明光. 文心兰切花采后冷藏保鲜技术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4):752- 755.endprint

猜你喜欢

栽培管理产业化病虫害防治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