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茶园叶部病害概述

2014-08-15唐永宁覃月金闭增友苏毅陆丰林黄水有彭程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4年1期
关键词:茶园病害

唐永宁+覃月金+闭增友+苏毅+陆丰林+黄水有+彭程

摘 要:简述茶园叶部病害在广西生产茶园中的一般状况,对其在生产茶园的区域分布、为害发生规律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概述。同时提出今后茶园防治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茶园 叶部 病害

广西茶叶生产在区域分布上属于西南茶区,茶树种植品种以大、中叶品种为主,(且)区域水、热条件丰富,年茶鲜叶生产周期长达8~9个月,并以夏、秋茶生产鲜叶所占的比重高,是国家红茶二套样的传统优势产区。但由于广西茶园生态环境的特殊性,给茶园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营造了适宜的条件。其中,茶园叶部病害因其成病时间长,对生产主要收获对象(茶幼嫩部位)的为害有着较强的隐蔽性和间接性,再加上生产者(茶农)对茶树植保知识中病害的认知不足,使大田生产上茶园叶部病害的防治工作存在着管理欠缺。同时,由于广西茶叶生产的特点,茶园叶部病害所造成的损失一般较我国其他茶区要大,并成为广西茶业产业发展的潜在阻碍。目前,我国茶园病害种类记载150多种 [1],但广西常见为害茶园叶部的仅是以真菌为优势菌群的13种病害。结合广西的茶叶生产情况,根据我公司生产实践认为,搞好茶园叶部病害防治,可以为茶叶生产打好稳产、优质的物质基础,促进茶区植保综合栽培管理技术工作建设,提高区域茶业的整体经济水平。

1 广西茶园叶部病害的基本特点

1.1 茶园叶部病害发生地域性较明显

广西茶园常见叶部病害普查情况见表1。可见,广西茶园叶部病害常见的是以真菌为优势菌群的13种病害和1种藻类病害,为害的主要对象是成叶,部分为害嫩芽和嫩茎。由于茶园叶部病害的发生与气候环境关系密切,使得广西的茶园叶部病害发生的区域分布较明显。茶园叶部病害发生的一般表现为;桂西南和老茶区的病害种类多且为害程度也稍大,新茶区和桂西北茶区病害种类相应要少,为害程度也轻。稍有特别的区域是钦、防片区,由于该地区的雨水冲刷特征大,不利于分生孢子的附着侵染,虽然病害种类多,但为害程度相对较轻。这些现象也基本符合了茶园叶部病害发病的特征和气候条件。

1.2 茶园叶部病害在茶蓬中的分布

①茶园叶蓬中的叶部病害,主要分布在茶蓬的中、下部,并以此为病源中心向周围扩散,使茶蓬的留叶层逐步感染受害。②茶蓬中的叶部病害发生一般可以是数种共生,同时对茶树进行侵染为害。③广西茶园叶蓬中的叶部病害发生主要是在生产季节的3~11月份,并以茶树的春季留叶受害较重。

1.3 茶园叶部病害在爆发为害时多以单一病种为主且呈间歇性

在周年采茶期中,广西5~8月份的气候,多数天气表现出日最高气温大于30 ℃,降雨冲刷强度大,降低叶部病害为害发生的特征。同时,茶树叶芽生长旺盛,自身抗逆性强,掩盖了叶部病害所造成的为害,形成茶园叶部病害“自愈”假象,但待到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害再次侵染为害。茶园叶部病害虽然有共生性,但在爆发为害时仅表现为某一种病害为主,并且呈现出为害的间歇性。

1.4 广西茶树叶部病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对广西茶树叶部病害的普查情况来看,常见的叶部病害主要有真菌类的3个亚门加藻类1种共14种,按其侵染条件分析可以归类为4个类型。从广西的气候特点及其发病分布上,这些叶部病害发生的时间段主要有2个高峰期,即茶鲜叶生产过程中的3~5月份和9~10月份,其余时段由于气候条件等原因,侵染为害程度较轻。

1.5 茶园叶部病害对广西的茶叶产量和品质都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茶园叶部病害对茶树的为害,一般都具有累聚性、隐秘性和共生性的特点。如果得不到防治,使受到侵染的茶树叶片可以被几种病害同时、不断地侵染为害而不被发现,造成着树叶片过早脱落,光合效能受损导致产能逐步下降。据资料记载茶园叶部病害因其种类以及侵染为害程度的不同,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常常在10 %~50 %。

茶园叶部病害对茶树叶片的为害部位一般都以茶树蓬中的荫蔽叶为主,这些叶层又多是接受漫射光后生成有益感官品质的载体(如芳樟醇、香叶醇等),受害茶树物质(糖苷类物质的分解)平衡受损,使生产加工出的成茶品质下降。据观察,在广西的名优茶评比中,获奖等级和数量,一般与广西的茶园叶部病害的发病种类多少和为害程度成负相关。

茶园叶部病害对茶叶品质影响更大;受茶园叶部病害为害的茶园产成品(成茶),依病害轻重,一般都表现成茶色泽少毫欠鲜活,滋味淡薄香气低等不同程度的欠缺。如普遍发生的叶部病害的园区,茶叶的感官审评中,一般都有0.5~1个等级的品质差异,茶成品销售时的盘口价差在7 %~25 %(病害种类的为害程度和制成茶类、季节不同而异)。如折算成鲜叶产量,叶部病害造成品质下降的损失要比产量损失更大。

2 广西茶园叶部病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茶园生产中存在较多不利于茶园病害防治工作的因子,主要在以下方面。

2.1 广西茶园大田生产

从广西茶园大田生产来看,由于受到广西的地理环境所限,茶叶生产的大多数茶农是以个体承包管理制为主体,大田生产栽培管理自主独立性强;生产区点多面广,加上生产个体对植保管理技术中病害知识的欠缺,忽视叶部病害对茶园的为害。且大田生产的茶园叶部病害防治目标不明确、管理技术工作标准未能及时全面落实到位。

2.2 茶叶加工和茶青生产两者之间对病害防治不同步

相对而言茶叶加工厂对茶鲜叶生产技术和标准掌握有“话语权”。但由于生产原料的鲜叶收购环节中,对鲜叶验收的仅是茶树的幼嫩部分,较难发现大田生产中为害形成周期较长、为害症状表现在成叶为主的茶树叶部病害,特别是对品质的损害更不能从鲜叶感官验收中发现。并且,茶厂同时还要重点肩负市场的开拓和营销宣传等重任。实际生产里通过茶叶加工厂指导大田病害防治的工作常显得十分不给力。

2.3 茶园病害防治不能直接影响鲜叶的生产者的收益endprint

从茶鲜叶的生产者来看,茶园叶部病害的表症,主要不是表现在其收获的经济对象(茶树的幼嫩芽叶),直接利益影响甚微,相较于茶树的虫害为害,防治的工作重点也就放到了茶农感同身受的虫害治理上,并形成一定的生产习惯性,给茶园叶部病害防治植保措施的落实,客观上造成较大的困难和阻碍。

2.4 茶园生产技术力量配备不足

茶园生产由于受环境地域限制,较少是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茶农的平均年龄又多偏大,青壮年转而从事其他高效的二、三产业,加上多年来大田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不足,使病害防治工作处于相对的被动状态,进而影响到茶叶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3 广西茶园叶部病害防治建议与对策

3.1 防治用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共同性

由于广西常见的茶园叶部病害的病源体都是同一优势真菌群。因此,绿色生态茶园和无公害茶园的生产防治上,可选用的农药防治品种很有针对性和兼治性,并且防治效果都相近。这些条件为按生产期和非生产期合理用药防治,实施茶园叶部病害“绿色防治”技术,提供便利条件。

3.2 广西茶园生产习惯相近,利于标准安全用药

广西的茶叶种植同属大、中叶品种,生产规律和技术措施相似。在春夏茶的过渡期有一个20多天的“休眠”期,部分茶区还有夏季修剪习惯。期间春季留叶老熟,产量很少,同时该时段又是各种叶部病害的侵染为害高峰期,是我们执行对茶园叶部病害统一防治的最合理、最关键的适宜期。

3.3 茶园叶部病害防治以农业技术为主

广西茶园的年度生产时段中,气候变化在春、秋季节主要表现温湿度都有低、高变化的发展过程,并伴随着虫害的活跃发生。这时间段的气候和物候特征符合了茶园叶部病害4种类型发生侵染为害的条件,形成了叶部病害发生为害,并以主要侵染春季留叶层(或留蓬叶层)的为害高峰期,然后逐步发展为当年叶部病害的侵染中心。

茶叶叶部病害大田生产主要防治技术措施如下。

3.3.1 搞好栽培管理,增强树势

通过加大有机肥投入,对落地枝叶深翻压青;及时清除园区杂草,分批多次采摘;结合修剪对茶树进行“清兜亮脚”剪除树体的弱枝、鸡爪枝和茶蓬的拖地枝等农业措施,避免茶园过于荫蔽,促进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以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可有效降低茶园叶部病害造成的损失。

3.3.2 严格标准,抓好防治

根据不同茶园的生产类型(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严格执行(无公害茶园GB/4285 有机茶园NY/1995~200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实施防治。按病情防治情况,根据生产季节需要,在技术指导下进行统一防治。建议(按有机茶生产标准)可选用的有农用抗生素(生产时段): 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 浏阳霉素,华光霉素。矿物源农药(非生产时段):硫酸铜,王铜(氧氯化铜),氢氧化铜,波尔多液,石硫合剂。

3.3.3 按标准进行叶部病害防治,可提高茶叶品质

病害防治工作中所使用的矿物源铜制剂,是有机茶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矿物源农药,在茶园生产上可以起到防治病害保证茶树健康生长和补充茶树铜素营养的双重作用,并且铜素营养水平和茶叶的品质成正比例关系,适度按标准施用,能提高茶叶的品质。

3.4 “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更利于病害防治工作的推广

由于茶园生产标准有多种,执行生产标准技术难度差异大(如无公害、有机茶等)各地茶农就很难根据生产标准掌握好技术防治要求的安全用药品种、浓度、使用时间和用药间隔期等。因此,搞好茶园叶部病害的标准防控,做好宣传培训和统一操作标准,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是便捷和茶业生产发展的趋势所需。

4 结语

综上所述,茶园植保工作中的病害防治工作,由于受到其为害性和茶农的认知所限,大田管理植保技术措施大多侧重于虫害的防治,病虫害防治工作未能平衡发展。通过加强茶园主要病害防治。

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有利于茶产业升级发展;茶园叶部病害防治工作,仅是茶园管理植保技术中的一环,通过推广病害防治技术,可以普及更多的科技知识,使一般主要掌握在技术管理层的植保防治知识惠及更多茶园和茶农。

维护茶产业的稳产保质,促进茶业产业的稳步发展;将茶园病虫害防治均衡贯彻在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大田技术管理水平。而且茶园叶部病害防治技术的实施简便易操控,可以稳定产量,提高茶叶成品的品质和档次,是茶叶优质安全生产的基础 [2]。目前,广西茶园种植面积约达7.33万hm2,年产成品茶4.5万多吨,加强茶园叶部病害防治的综合治理,对促进广西茶业生产的稳步发展,提高茶业整体经济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安徽农学院. 茶树病虫害[J]. 农业出版社,1986.

[2] 农艳芳. 凌云白毫茶主要矿质元素与茶叶品质的关系[J]. 广西热作科技,1997(2):8-12.endprint

从茶鲜叶的生产者来看,茶园叶部病害的表症,主要不是表现在其收获的经济对象(茶树的幼嫩芽叶),直接利益影响甚微,相较于茶树的虫害为害,防治的工作重点也就放到了茶农感同身受的虫害治理上,并形成一定的生产习惯性,给茶园叶部病害防治植保措施的落实,客观上造成较大的困难和阻碍。

2.4 茶园生产技术力量配备不足

茶园生产由于受环境地域限制,较少是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茶农的平均年龄又多偏大,青壮年转而从事其他高效的二、三产业,加上多年来大田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不足,使病害防治工作处于相对的被动状态,进而影响到茶叶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3 广西茶园叶部病害防治建议与对策

3.1 防治用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共同性

由于广西常见的茶园叶部病害的病源体都是同一优势真菌群。因此,绿色生态茶园和无公害茶园的生产防治上,可选用的农药防治品种很有针对性和兼治性,并且防治效果都相近。这些条件为按生产期和非生产期合理用药防治,实施茶园叶部病害“绿色防治”技术,提供便利条件。

3.2 广西茶园生产习惯相近,利于标准安全用药

广西的茶叶种植同属大、中叶品种,生产规律和技术措施相似。在春夏茶的过渡期有一个20多天的“休眠”期,部分茶区还有夏季修剪习惯。期间春季留叶老熟,产量很少,同时该时段又是各种叶部病害的侵染为害高峰期,是我们执行对茶园叶部病害统一防治的最合理、最关键的适宜期。

3.3 茶园叶部病害防治以农业技术为主

广西茶园的年度生产时段中,气候变化在春、秋季节主要表现温湿度都有低、高变化的发展过程,并伴随着虫害的活跃发生。这时间段的气候和物候特征符合了茶园叶部病害4种类型发生侵染为害的条件,形成了叶部病害发生为害,并以主要侵染春季留叶层(或留蓬叶层)的为害高峰期,然后逐步发展为当年叶部病害的侵染中心。

茶叶叶部病害大田生产主要防治技术措施如下。

3.3.1 搞好栽培管理,增强树势

通过加大有机肥投入,对落地枝叶深翻压青;及时清除园区杂草,分批多次采摘;结合修剪对茶树进行“清兜亮脚”剪除树体的弱枝、鸡爪枝和茶蓬的拖地枝等农业措施,避免茶园过于荫蔽,促进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以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可有效降低茶园叶部病害造成的损失。

3.3.2 严格标准,抓好防治

根据不同茶园的生产类型(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严格执行(无公害茶园GB/4285 有机茶园NY/1995~200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实施防治。按病情防治情况,根据生产季节需要,在技术指导下进行统一防治。建议(按有机茶生产标准)可选用的有农用抗生素(生产时段): 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 浏阳霉素,华光霉素。矿物源农药(非生产时段):硫酸铜,王铜(氧氯化铜),氢氧化铜,波尔多液,石硫合剂。

3.3.3 按标准进行叶部病害防治,可提高茶叶品质

病害防治工作中所使用的矿物源铜制剂,是有机茶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矿物源农药,在茶园生产上可以起到防治病害保证茶树健康生长和补充茶树铜素营养的双重作用,并且铜素营养水平和茶叶的品质成正比例关系,适度按标准施用,能提高茶叶的品质。

3.4 “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更利于病害防治工作的推广

由于茶园生产标准有多种,执行生产标准技术难度差异大(如无公害、有机茶等)各地茶农就很难根据生产标准掌握好技术防治要求的安全用药品种、浓度、使用时间和用药间隔期等。因此,搞好茶园叶部病害的标准防控,做好宣传培训和统一操作标准,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是便捷和茶业生产发展的趋势所需。

4 结语

综上所述,茶园植保工作中的病害防治工作,由于受到其为害性和茶农的认知所限,大田管理植保技术措施大多侧重于虫害的防治,病虫害防治工作未能平衡发展。通过加强茶园主要病害防治。

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有利于茶产业升级发展;茶园叶部病害防治工作,仅是茶园管理植保技术中的一环,通过推广病害防治技术,可以普及更多的科技知识,使一般主要掌握在技术管理层的植保防治知识惠及更多茶园和茶农。

维护茶产业的稳产保质,促进茶业产业的稳步发展;将茶园病虫害防治均衡贯彻在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大田技术管理水平。而且茶园叶部病害防治技术的实施简便易操控,可以稳定产量,提高茶叶成品的品质和档次,是茶叶优质安全生产的基础 [2]。目前,广西茶园种植面积约达7.33万hm2,年产成品茶4.5万多吨,加强茶园叶部病害防治的综合治理,对促进广西茶业生产的稳步发展,提高茶业整体经济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安徽农学院. 茶树病虫害[J]. 农业出版社,1986.

[2] 农艳芳. 凌云白毫茶主要矿质元素与茶叶品质的关系[J]. 广西热作科技,1997(2):8-12.endprint

从茶鲜叶的生产者来看,茶园叶部病害的表症,主要不是表现在其收获的经济对象(茶树的幼嫩芽叶),直接利益影响甚微,相较于茶树的虫害为害,防治的工作重点也就放到了茶农感同身受的虫害治理上,并形成一定的生产习惯性,给茶园叶部病害防治植保措施的落实,客观上造成较大的困难和阻碍。

2.4 茶园生产技术力量配备不足

茶园生产由于受环境地域限制,较少是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茶农的平均年龄又多偏大,青壮年转而从事其他高效的二、三产业,加上多年来大田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不足,使病害防治工作处于相对的被动状态,进而影响到茶叶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3 广西茶园叶部病害防治建议与对策

3.1 防治用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共同性

由于广西常见的茶园叶部病害的病源体都是同一优势真菌群。因此,绿色生态茶园和无公害茶园的生产防治上,可选用的农药防治品种很有针对性和兼治性,并且防治效果都相近。这些条件为按生产期和非生产期合理用药防治,实施茶园叶部病害“绿色防治”技术,提供便利条件。

3.2 广西茶园生产习惯相近,利于标准安全用药

广西的茶叶种植同属大、中叶品种,生产规律和技术措施相似。在春夏茶的过渡期有一个20多天的“休眠”期,部分茶区还有夏季修剪习惯。期间春季留叶老熟,产量很少,同时该时段又是各种叶部病害的侵染为害高峰期,是我们执行对茶园叶部病害统一防治的最合理、最关键的适宜期。

3.3 茶园叶部病害防治以农业技术为主

广西茶园的年度生产时段中,气候变化在春、秋季节主要表现温湿度都有低、高变化的发展过程,并伴随着虫害的活跃发生。这时间段的气候和物候特征符合了茶园叶部病害4种类型发生侵染为害的条件,形成了叶部病害发生为害,并以主要侵染春季留叶层(或留蓬叶层)的为害高峰期,然后逐步发展为当年叶部病害的侵染中心。

茶叶叶部病害大田生产主要防治技术措施如下。

3.3.1 搞好栽培管理,增强树势

通过加大有机肥投入,对落地枝叶深翻压青;及时清除园区杂草,分批多次采摘;结合修剪对茶树进行“清兜亮脚”剪除树体的弱枝、鸡爪枝和茶蓬的拖地枝等农业措施,避免茶园过于荫蔽,促进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以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可有效降低茶园叶部病害造成的损失。

3.3.2 严格标准,抓好防治

根据不同茶园的生产类型(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严格执行(无公害茶园GB/4285 有机茶园NY/1995~200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实施防治。按病情防治情况,根据生产季节需要,在技术指导下进行统一防治。建议(按有机茶生产标准)可选用的有农用抗生素(生产时段): 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 浏阳霉素,华光霉素。矿物源农药(非生产时段):硫酸铜,王铜(氧氯化铜),氢氧化铜,波尔多液,石硫合剂。

3.3.3 按标准进行叶部病害防治,可提高茶叶品质

病害防治工作中所使用的矿物源铜制剂,是有机茶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矿物源农药,在茶园生产上可以起到防治病害保证茶树健康生长和补充茶树铜素营养的双重作用,并且铜素营养水平和茶叶的品质成正比例关系,适度按标准施用,能提高茶叶的品质。

3.4 “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更利于病害防治工作的推广

由于茶园生产标准有多种,执行生产标准技术难度差异大(如无公害、有机茶等)各地茶农就很难根据生产标准掌握好技术防治要求的安全用药品种、浓度、使用时间和用药间隔期等。因此,搞好茶园叶部病害的标准防控,做好宣传培训和统一操作标准,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是便捷和茶业生产发展的趋势所需。

4 结语

综上所述,茶园植保工作中的病害防治工作,由于受到其为害性和茶农的认知所限,大田管理植保技术措施大多侧重于虫害的防治,病虫害防治工作未能平衡发展。通过加强茶园主要病害防治。

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有利于茶产业升级发展;茶园叶部病害防治工作,仅是茶园管理植保技术中的一环,通过推广病害防治技术,可以普及更多的科技知识,使一般主要掌握在技术管理层的植保防治知识惠及更多茶园和茶农。

维护茶产业的稳产保质,促进茶业产业的稳步发展;将茶园病虫害防治均衡贯彻在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大田技术管理水平。而且茶园叶部病害防治技术的实施简便易操控,可以稳定产量,提高茶叶成品的品质和档次,是茶叶优质安全生产的基础 [2]。目前,广西茶园种植面积约达7.33万hm2,年产成品茶4.5万多吨,加强茶园叶部病害防治的综合治理,对促进广西茶业生产的稳步发展,提高茶业整体经济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安徽农学院. 茶树病虫害[J]. 农业出版社,1986.

[2] 农艳芳. 凌云白毫茶主要矿质元素与茶叶品质的关系[J]. 广西热作科技,1997(2):8-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茶园病害
桥梁病害分析及加固处治设计研究
某道路病害原因及维修改造方案探讨
杭州龙井茶园
冬樱花绽放粉嫩香艳空中俯瞰美翻天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依据
茶园观色
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依据
分析水稻病害防治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对应策略
土传病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