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师生同益——浅谈理解教育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2014-08-15唐敏芳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
唐敏芳(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
一、引言
熊川武先生在《理解教育论》中指出:尽管在总的教育目的上,理解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和现行教育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在具体的教育目标上,它们有明显的区别.理解教育自始至终让师生更好地筹划并实现生命可能性,使他们的生命意义更加丰富.而国际理解教育与现行教育都只发展学生,基本上不考虑教师的发展,这是与理解的精神不大相符的.因为理解除了发生在理解主题自身之外,不可避免地发生在理解主体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实现了理解,理解双方都必然发展.事实上,高质量的教育都是教学相长的.所谓教育生活质量是指教育氛围、教育资源、教育效益等的综合质量.它往往从师生的情绪状态、公正意识、权利运用和资源享受等方面表现出来.在现实教育中,有些学校的理解气氛淡薄,师生的教育生活质量较低.因此,理解教育尽力谋求师生共同的幸福.
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包括学生和教师,但是,关于教育、教学活动对于教师的生命意义的研究和关注却少之又少.在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们要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使命和职责,如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提出了五点要求.然而,教师们的生命价值是否得到了应有的体现?教师们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是否得到了应有的人文关怀?
二、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1.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认识
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来看,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是多种多样的.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化”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升.
笔者认为叶澜教授的观点已经非常精练地界定了“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在英语教学文献中,关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与一般意义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基本相同的解释.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笔者将教师专业发展(包括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归纳如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目的,协助教师在受尊敬、支持、积极的氛围中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成人教育,增进教师对工作和生活的理解.它关注教师对理论和实践的持续探究,关注教学工作在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笔者认为本界定体现了理解教育的思想,它以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提高为目的,同时关注了教师的生命价值,而这正是课程标准和相关行政部门所指定的政策中所缺失的.
2.《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1)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2)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3)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要形成开放的教学和研究的工作方式,经常开展教师间的合作和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业务素质.
(5)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众所周知,教师工作早已不是一个铁饭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不仅仅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但高中教师有多少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时间呢?制定课程标准的专家们要求教师们具备这样那样的能力,但他们在制定标准时了解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状态吗?
3.教育行政相关部门的政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骨干教师评审与考核措施
所谓骨干教师,是指在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师德修养、职业素质相对优异,有一定知名度、被大家公认的、具有较为丰富的中学教育经验,在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了较重的工作量,对教育研究方面有一定兴趣和较为突出的能力,取得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并对一般教师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能够支撑所在地区或学校的学段或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的中学优秀教师代表.
骨干教师的荣誉称号一般包括: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省特级教师.这些称号的评审一般每三年一次,经过自愿报名,学校推荐初评,再到学校管理中心,在经过市教育局的层层评审,内容包括学科水平测试、教材分析、理论讲座、一堂公开课等等.这些荣誉也并非终身制,本市教育局在近10年前出台过针对骨干教师的业务考核办法,对于上述拥有各种荣誉称号的骨干教师(除教学新秀外),具体制定了业务考核量化评分办法,每年进行一次严格、全面的考核,合格者给予奖励.考评工作主要由学校承担.评价方式也包括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议等,学校考评领导小组和学校专家委员会负责综合考评.内容包括发表或得奖的论文和论著的数量、校级和市级业务讲座的次数、市级示范课、是否担任省级以上课题研究、指导青年教师等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学生的满意率必须达到85%以上.
对骨干教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发表文章、做讲座,能促进教师们向更高层次发展,不过,该考核方案执行了10年,一直没有任何修改,有的教师确实有苦难言.以业务讲座为例,有一定声望的特级教师、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会接到这样那样的讲座邀请,但是对于一般不到40 岁的教学能手,即使自己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自己的教科研成果和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也苦于没有机会要与同行分享.
在实际考核的操作中,主要是看骨干教师本人根据量化标准所做的书面的材料,有时还会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有的骨干教师的学生满意率达不到要求.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们都能认识学生评教应该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在资讯网络发达的当今,学生评教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如果是这样的话,又如何能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同益的局面呢?
(2)中学系列职称评定政策
近两年来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政策对教师在班主任工作年限、课堂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高中英语教师,特别是我校这一层次学校的英语教师最具杀伤力.最近几年来,我校外语组教师满任职年限却无法申报的主要原因是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例如,申报一级教师的基本条件是:任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或负责团队工作、教育教学管理工作)3年以上.我校属于教育主管部门,是社会和家长关注度极高的学校.我校对于班主任的选聘非常谨慎小心.能通过激烈竞争进入我校工作的青年教师无疑都是佼佼者,但因为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校的职初期教师一般要在完成一轮教学循环后才有机会担任班主任.青年教师要多次书面申请,排队等待班主任工作机会,但学校在安排班主任与课务出现矛盾的情况下,先考虑课务,而资历浅的教师一般只能先担任高一班主任,但如果学校需要他(或她)在高二或高三任教,这位教师就无法担任班主任.我校有两位十分优秀的英语女教师,南师大本科毕业,已分别工作7年和8年,完成了一到两轮的大循环教学,高考成绩也相当不错,同时已在职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就因班主任任职年限不足而无法申报一级职称.
可是,职称评审政策对于以硕士学位入职的教师就是另外的政策,硕士生在工作两年后可直接定级为一级教师,完全不考虑是否担任过班主任,在这一点上看,对本科生太不公平了,这一政策也严重阻碍了本科生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4.对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笔者从人事部门了解到:目前无锡市区(无锡学校管理中心所属)高级中学共有英语教师206 人,其中女教师170 人,占82.52%;35 岁以下的教师有106 人,占51.46%,45 岁以上的教师有46 人,占22.33%.根据笔者的调查与研究,教学能手处在30-40 岁之间,这阶段的教师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应该处于专业发展的最佳阶段.但由于英语教师群体中女教师居多数,第一线教师繁重的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任务,再加上这一年龄段人免不了的家务,许多教师很难解决工作和继续学习、工作和科研的矛盾.这些教师中包括教学能手和其他骨干教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动摇自己专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有内部和外部两大因素,尽管起主要作用的是内部因素,但绝对不能忽视外部因素的重要作用.而在外部因素中,环境和条件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教师任职学校是否具有促使教师发展的良好人际环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等.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审和各种专业荣誉的评审中,往往采用的是各学科混合在一起的是“一刀切”评分量化法,不考虑学科特色,如小学科与大学科的区别,文科与理科的区别.学校在各项工作安排中有时很少设身处地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着想.教师即使有自己明确的专业发展规划,如多少年后评上一级,多少年后成为高级教师,但如果学校不安排该教师担任班主任,那他(或她)无论如何都无法达成规划中的目标.久而久之,该教师能在工作中成就感和幸福感逐渐减退.
有研究表明,与提高教师工资、增强教师教学经验相比,开展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是最能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的教育投资举措.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理解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根本之一是“师生同益”,它表明了理解教育就是让师生获得同样幸福的教育.
三、理解教育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理解教育强调了师生共同的理解与生命意义多种可能性的共同实现,克服以往教学只注意发展学生而不注意发展教师生命意义的弊端.其实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也指出了这一点.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包含着多重丰富的涵义.首先,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
为此,我们克服以往教学只注意发展学生而不注意发展教师生命意义的弊端,我们呼唤师生生命意义多种可能性的共同实现,探究理解教育视角下的师生同益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古人早就有教学相长之说,这意味着教师执教的过程同时是发展自身的过程.只不过以前对教师的“长”的认识处于经验层面,而且教师的“长”大多是被动的.与之不同的是,理解教育是要将教师的被动的“长”变为主动的“长”,
(1)自我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即“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通过反思,教师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水平才能提高.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的过程中,才能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境界,从而达成专业发展的目标.
(2)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也被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Little 曾指出,同事关系主要出现在四种场合:关于教学的日常交谈;协同进行教学设计、教材开发和教育方法的研究,课堂观察,同事间就新的想法、做法等开展分享活动.最常见的教师同伴互助的教学专业活动有: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师同伴互助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思想素养的提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最终的效果则会体现在学生的表现与成绩中.
2.以人为本,政策保障
平心而论,教师专业发展也一直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所关注的课题,问题是关注的角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著名的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能在理解教育的视角下,在“为了学生”的同时,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时,以人为本,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途径和条件,给教师的发展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这样才能让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只有教师自己得到善待,教师才能常怀慈爱之心,才能善待学生,长此以往,才能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同益.
四、结束语
诚然,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埋头苦干,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究竟有多大的价值,自己作为教师的生命意义究竟是如何体现的.自我反思和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与此同时,我渴望在我和学生共同构建的课堂内外能出现这样的美好局面:相互理解、善解人意,以人为本,教学相长——师生同益.
[1]朱舜丰,王王君.浅谈教师同伴互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3(1).
[2]海霞,专业发展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J].教育探索,2013(1).
[3]徐巧英.“为理解而教”的内涵与策略[J].广西教育,2005(17).
[4]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熊川武.论理解性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2(2).
[6]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