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2014-08-15江苏省宜兴市周铁中学
邵 强(江苏省宜兴市周铁中学)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中学数学教学以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各年级的教学工作均应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的特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日,新课程新课改的执行让大多数教师虽认识到自己应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地位.但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数学课堂还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课追求讲深讲透,一步到位,大搞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理解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做题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而只是解题技巧.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取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消极地学,机械地用,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渐消失.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导思
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引导者
正如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说“:如果问题创设全在知识范围内,只是大脑皮层的简单探索,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提出的问题要求过高,大脑皮层模糊一片,就不会有明显的兴趣点,引不起大脑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上的交错综合,只有把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引起最大的兴奋点.”所以,在设计问题情景时,应把问题创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难易适度,即学生凭借知识与能力,达到每一问都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同时,教室内不应有“被遗忘的角落”,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为此,教师的引导必须做到三个适应:一是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特征,二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是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实践表明,做到这“三个适应”,既是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最好说明,也是实现学习活动最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用硬纸片制作正方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降低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看图的困难,门槛降低,后期逐步离开模型,最后不用模型,实现螺旋上升.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主体
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成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的激励者、学习结果的评价者
动手、观察、思考、表达是伴随探究过程的不可或缺的四个因素.在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观察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和汇报,让学生悟一悟、说一说、辩一辩,才能使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思维从模糊阶段前进到明晰阶段.面对学生的种种思维结果,或精彩或不尽人意的回答,教师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充满信任的眼神,宽容的态度,多元化的激励评价和准确的讲解,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抚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汇报的热情更加高涨,让学生能“愚知补拙,聪知不足”,进而使其思路明晰化,表达条理化,结论理性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番发现、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例如在学习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后,让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底数相同的两个函数图像,比较定义域、值域,可以发现两者的联系.学生会感到他们有新发现、新体验.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联系前后知识的热情,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同时也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上.课堂教学任务明确,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就是要依靠这种明确的任务和事后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还要对所有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除了做好评价外,课后教师还可以以多样灵活的形式进行进一步的互相学习交流.
三、尊重个性,适时点拨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成为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调控者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即使是思维反应很灵敏的学生,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思维障碍.因此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学生探索活动的情绪和表现,从他们的言语、表情、眼神、手势和体态等方面观察他们的内心活动,分析他们的思维状态和概念水平,捕捉各种思维现象,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进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要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让优秀的更优秀,让大部分学生稳步提高,使后进生得到切实、有效的转化.教师的职责主要在于对学生鼓励、鞭策、引导、点拨,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是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最终目的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多少高深的知识,而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培养其数学素养,从而将学生的独立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诱导出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创设适于学生创新和动手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使学生的设想得以实现,在活动中得以发展.教学内容丰富充实,教师指导得当,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展开智慧的翅膀,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鼓励、启示,诱发兴趣和灵感,产生创造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四、收集信息,阅读资料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成为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提高教学效益的指导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在处理直线和圆、圆与圆的关系问题,有无交点等探索问题时,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画图等工具,化抽象为具体,让找规律找定值更快更准.实践证明,这种手段的应用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增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理解主导作用,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引导者,就不能“放羊”;是激励者,就不能“填鸭”;是调控者,就不能“代庖”;是指导者,就不能“缄默”.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精神,教的轻松,学的愉快,课堂达成度高.
1.刘兼、孙晓天 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月
2.关文信 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3.《宜兴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要求》 宜兴市中小学研究室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