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实现教育跨越发展路径——以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为例

2014-08-15周新华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25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教育

马 超 周新华(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教育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关键因素.【1】当前,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正处在城市转型的关键期,万山区教育正以经济社会转型为契机制定科教兴区战略,推进教育跨越发展.

一、教育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校(园)89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级中学8所、小学63所(含教学点2个)、幼儿园15所(含民办幼儿园11所).现有在校生22081人,其中高中学生1199人,职校学生738人,初中学生6549人,小学生9890人,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3705人.教职工1450人,其中幼儿教师150人,小学教师739人,中学教师435人,高中教师90人,职校36人.

二、发展路径

万山区教育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夯实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力提高高中教育质量”为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总体目标.采取的措施与手段主要有:

(一)夯实义务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做法是:

为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完善双线目标责任制,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做到既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又能适度规模提升办学效益.202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年内辍学率为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学年内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95%以上.

(二)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万山区对普及学前教育的构想:

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教育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到2020年学前三年入园率力争达到80%以上.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是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二五”末,加大投资,完成中等职业学校迁建工程、扩大办学规模,到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将达2000人以上.开办特色专业,创办省级示范性中职校.继续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我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异地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输送一大批适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四)稳步发展高中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教育”放在“民生六大任务”之首,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万山区对发展高中教育的构想是: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扶持,稳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到2015年实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达6: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以上.

(五)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

1.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建一所、完善一所”的原则,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整合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化中小学建设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学校体育卫生设施设备配置工程等,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改善住宿条件,不断提高学生入住率.

3.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切实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师无房住、住危房、校外租房的现状,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生活条件,保持农村教师队伍相对稳定.

4.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努力完善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六)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打造名师团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个“本”就是“根本”的“本”.就是说教育这个大事业中,教师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教育能不能办好,教师队伍是关键.

1.建立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公开招考制度,坚持凡进必考、择优录用原则.坚持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和完善教师退休机制.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职务(职称)晋升、评优评模的重要依据.

3.强化教师业务培训.统筹教师继续教育、新教师上岗培训、课程改革新教材培训等各种培训,形成比较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培训重点,突出中小学继续教育和校本研修.抓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教育,鼓励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博士.

4.完善教师管理机制.特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归口管理教师,教师的招聘、调配、工资、职务评聘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协助.编制部门负责教师编制核定和用编审批.人力资源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年度教师招考计划的审核和教师招考、录用、调配、工资调整和职务(职称)评聘的指导和监督.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加大教师交流力度,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坚持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分离制度,完善教师职务(职称)聘用机制,实行三年一聘的管理办法.

5.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大力表彰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宣传先进典型,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减轻教师过重工作负担.关心家庭困难教师、农村边远山区教师.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6.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校(园)长队伍的政治思想和法律法规教育,增强依法治校意识.开展校长上岗培训,提升校长队伍的管理水平.完善校长公开招聘制度,坚持以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选拔任用校长.逐步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7.实施“名师工程”.培养省、地级骨干教师50人以上,培养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20人以上.继续鼓励和选派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坚持上挂学习,跟班学习,促进教师交流,师资互补、资源共享.到2015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小学专任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8%以上;初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5%以上;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0%以上,“双师型”、“多师型”教师比例达60%以上.

(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是教育的平等.平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实质的平等,其表现为结果的完全一样,所得完全相同;另一种是形式的平等,其表现为平等对待,一视同仁.教育平等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平等,它基于人的发展的基本需要和人性平等的要求;另一种是比例平等,它对应于个体发展程度的差异.【2】推进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统一思想,谋划好全区教育均衡发展(2011-2020年)思路,明确“十二五”期间教育工作重点;将教育职责落实到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和学校,促使办学行为规范,做到依法治教,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办学氛围;完善保障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制度,落实好贫困生的资助政策和留守儿童的帮教措施,严控辍学指标反弹,建立健全外来务工人员学龄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度;建立“校财局管”机制,提高经费分配和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建立健全学校经费使用效益和资产管理评价机制;加强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督导检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管理.

2.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制度,每年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学校加以评估;加强教育评估体系建设,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根据制定的标准对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监测和控制,确保均衡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最终结果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积极探索适合区情的管理模式,实行初中学校由教育局直管、中心小学管理全乡小学教育工作的教育体制,减少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教育系统办公网络建设,探索网络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新途径,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切实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排查和整治工作,抓好学校安全制度建设、安全排查、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3.打造品牌学校和特色学校,推进教育整体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注重校园育人环境的文化氛围打造,更要注重校园人文精神的塑造;大力开展常规管理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基础教育质量先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等评选活动,加强学校品牌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打造一支适应于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秉持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理念,积极建设具有我区特色的教师队伍,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法治意识.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教育均衡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此,我区将此提升到新的认识高度,切实开展行之有效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从源头做起,标本兼治,以此推进区域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1.冯建军,论教育转型[J],全球教育展望,2010(9):39-45.

2.冯建军,教育公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平等[J]教育研究,2008(9):34-39.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