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灵动应变中把握问题资源

2014-08-15范明刚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科学课教师应交流

范明刚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科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科学课堂成败的关键。科学课堂中的问题有两种出现形式:一种是由科学教师作为问题源,提出切合本课教学的关键性问题,由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搜集证据、知识信息,并在主动经历科学探究全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体系:另一种则是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随机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比较散乱,有的欠缺梳理,有的则与课堂探究活动的关联性不大,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考验了教师在科学课堂上的应变能力。

通常来说,当提出问题后,总有一些学生按捺不住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立即回答问题。这种做法虽然是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并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时机,但是对于科学课这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是不合时宜的,因为科学性是科学课的基本要求,是科学课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显性化标志所在。学生立即回答之前,由于时间比较紧急,往往没有认真地思考问题背后所涉及的相关因素,没有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地整合与加工,这就影响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效性。为此,科学教师应在灵动应变中把握问题资源,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教师可以延缓学生多元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想一想再回答。先由学生在同桌之间或是小组成员之间交流问题,而后再在全班范围内进行生生、师生、组间的多元化交流,这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其回答问题就能多一分理性的成分了。

第二,科学教师要允许学生开口发言。因为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便于教者了解学生的起点,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人施教,便于由此及彼,承上启下,趁热打铁。

第三,面对急于发言学生的错误,科学教师不能批评指责,而应该妙用学生的错误。因为学生的错误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地将问题抛给全体学生交流,实在讨论不出来可以再次在实验中搜集证据,用证据和第一手的科学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四,科学教师要善用学生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富有价值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养成学生多思善问的习惯,将科学探究向深层次挖掘,这样既不打断学生思路,又保护了学生的质疑精神,便于顺势延伸,乘胜追思。

第五,在平时的教学中,科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让学生从有疑问进入无疑问的状态,并使他们随着思维机器的运转,从刚获得的知识中受到启迪产生新的疑问,我们的老师才真正使教学具有了探究的魅力;只有让学生养成了质疑的习惯,他们不盲目地接受书本上的和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自己先经过一番思考,对书本与老师已有的结论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的老师才真正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教会了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可以变单向或双向信息交流为多向信息交流,增大单位时间的信息交流量,增大思维刺激的强度。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因此,科学教育不能“以问题开始,以答案结束”,而要“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我们的课若能教出许多有价值的、有趣味的“问号”来,那才是高质量的课。

猜你喜欢

科学课教师应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