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将军”好,当“士兵”也好

2014-08-15程艳杰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状元将军士兵

程艳杰

法国人拿破仑有句名言中国人很是熟悉,那就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意思非常明了,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力争上游,追求进步,争取走上领导岗位。照理说没什么不妥,作为统帅要求属下积极进取挺好的,可是咱们中国人做起事来总喜欢走极端,这句话和国情一联系起来,尤其是和教育一挂上钩,就变了味,人们好像都把“士兵”忘了,挂在嘴边的就只剩下“将军”了。

只想当将军的士兵未必是好士兵

一位记者采访几位将军,谈起从军的思想历程,他们说,原来从没想过要当将军,只是一步步干好本职工作而已。将军们反问道:一心只想着当将军,那他们还愿意踏踏实实地工作吗?恐怕连个士兵也当不好了。

再反观我们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拔尖理念在主导一切,老师们一心只盯着那几个尖子生,希望他们能考上好中学、好大学,这样才能显出来老师的教学优异,水平高超,才有可能被称得上优秀教师或名师。家长们满眼都是别人孩子的优点,总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较,以此显示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一次次地否定孩子,一次次地让孩子心灵痛苦,还美其名曰“激励教育”“挫折教育”。还有这个浮躁的社会,每年高考一结束,连空气里弥漫的都是此“状元”和彼“状元”的酣战硝烟,报刊电视不遗余力地推介,企业商家嘶吼着喉咙叫卖,数以亿计的大众推波助澜,言必称“状元”如何如何,言语间的羡慕与咋舌全然淹没了后面数以百万计的芸芸学子所付出的辛苦,所取得的成绩。

也许老师和家长都有苦衷,社会环境如此,我们又能如何?这句话有道理又没有道理,社会环境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因子,我们每一个因子也同样塑造着环境。如果把什么都归咎于社会环境不好,那我们干脆就什么也不要干了,顺其自然,贵在掺和就行了。

可我们能看着自己的孩子、学生如此受精神折磨而无动于衷吗?我们不能改变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我们不能完全改变自己,但完全可以适当改变自己。那就是放低自己的欲望,心平气和而又满怀深情地告诉孩子,你只要尽力就好了,爸爸妈妈还有老师并非希望你一定要当个位高权重的“将军”,做一辈子普普通通的“士兵”,干好本职工作,高高兴兴地享受生活和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挺好的。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作为教师,从事着为别人的孩子教好书育好人的任务。作为父亲,更是孩子的第一任和永远的教育陪伴者。我时刻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让教育回到它的本来意义上去?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说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于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成为科学家、企业家、领袖或者是别的什么身份的人了,而这些对于教育而言都太物质太功利了,即使很多人成为了什么家,充其量也是教育的附属品或衍生品。

真正的教育,其责任必须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说得再通俗一点,教育必须要为学生的人生幸福服务,不仅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幸福服务,还要为他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

这话说起来有点大了,但教育真的需要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尤其不能说我正是为了他将来的人生幸福,所以现在才让他“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因为人其实没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明天的幸福,我们家长和老师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为了看不见的所谓的幸福而剥夺孩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幸福。今天的幸福并不是明天幸福的抵押,明天的幸福也不完全需要用牺牲今天的幸福作代价,而且未来的幸福其实是由今天的幸福堆积起来的。许多人的一生不幸福源于他童年的不幸与受到的伤害,或者童年里他追求幸福的权利与需要没有受到周围成人足够的尊重。对于这一点,美国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正好可以作一诠释,他从8岁就开始被父亲逼迫着到处演出,记忆中的童年只有辱骂和痛苦,虽说后来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但流行天王的耀眼光环依然掩盖不了他童年所受到的巨大心灵伤害,需要靠他花巨资打造“梦幻家园”来慰藉脆弱的幼小灵魂,即使这样,也不见得有什么好的效果。

幸福是什么?一定会因人而异,它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但作为家长、老师我们并非无能为力。首先,我们别将痛苦施与孩子,即使我们不能为他创造幸福,也绝不应该制造痛苦。其次,我们要真正去感受每一名孩子的处境,了解每一个孩子的需求(这一点对家长最为关键,因为相对而言他们更有条件去做),成为孩子们学会把握自己追求幸福权利的守望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估计很多家长还有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苦口婆心在劝告那些成绩不够优秀的孩子们好好学习、刻苦勤奋时,发现他们是如此的麻木和痛苦,一脸的呆滞让我们也激情全无,感受到的似乎只有他们的漠然或反抗;可如果不谈学习,随便说点其他的东西,哪怕是让他们去干点活,他们也会眉飞色舞、欢呼雀跃,那个高兴劲和刚才真是判若两人,真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学习真是万恶之源吗?当然不是!有好多人都很享受学习的过程,如果没有学习,人类的文明又如何延续。诚然,某种程度上说,学习是苦的,它需要我们付出汗水和时间,但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的快感也会酣畅淋漓。

应该说,每个人都享受过那种学有所成后的快感,又都有努力学习并学有所成的愿望,可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有些人就渐渐掉了队,有的同学掉队了又很快赶上了,有的同学赶得马马虎虎,将将就就能听个七七八八,时间一长就觉得索然无味也就又放弃了,还有一部分同学掉队之后就再也没有爬起来。这里面有孩子本身的原因,可也有很大一部分跟家庭教育有关,比如离异家庭,再比如家长非打即骂的教育观念等等。

闲暇时候,也和学生聊过天,发现他们什么道理都懂,只是对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内容已经听不懂了,再赶起来既费力又没有效果,也就厌学了。他们也知道自己在学习上不会有什么成绩,也想学点技术手艺,可家长总认为一定要学习好才行,于是很多学生也就成了这个样子。

“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许这个“材”你不太了解,也许这个“材”你还认为太渺小,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谁又能说自己如何了得?更何况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普通劳动者而非“状元”。希望我们的社会更宽容一些,家长和老师施教更因材一些,期望降低一些,努力把孩子塑造成一个人格高尚、做事认真的普通“士兵”,一步一步走下去。如果真是做“将军”的料,“兵而优则将”,那时再顺其自然地做“将军”岂不更好?

猜你喜欢

状元将军士兵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我家的“将军”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将军
士兵独白
将军驾到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将军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