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学生经典诵读》解读
2014-08-15郑萍
郑 萍
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年级,学生通过诵读大量的古典诗词,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更提高了他们的文化品位,很多学生还能恰当运用这些古典诗词。六年级,为了激发学生诵读古文的兴趣,为中学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我们为大家选编了许多精美的古代散文。
一、内容选择及特点
六年级“每日一诵读”的内容大部分出自《古文观止》,虽然《古文观止》是近三百年间中国最通行的、最有影响力的初学古文选本,但书中的内容有许多过于生涩,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加之学生年龄偏小,对古文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我们从东升小学的学生实际情况,以时代为纲,以文学体裁为目,将各类文体的名家名作集于一处,方便学生阅读。本书除大量选取了《古文观止》中的经典散文,还安排了“诗经”、“赋”和“诸子散文”等经典篇目,极大地丰富了本书的内容。在篇目内容的安排上,六年级的这本《经典诵读》选择性地摘录其精华部分,周一到周四每天安排一句古文名句,并附以注释、赏析;周五附录一篇精彩的原文,旨在激起孩子们阅读古文的兴趣,为以后的古文学习奠定基础。“每周一大家”这部分是每周为学生介绍一位古今中外的名家。按时间顺序,以大家生平、代表作品、趣味故事呈现。六年级介绍了荷马、莎士比亚、拜伦等32位国外大家。我们认为名家应该是不分国界的,这样安排既能增长见识,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而“每月一名著”是每月选择一本文学作品,以作者简介、作品简介、阅读指导等形式呈现。六年级推荐了《简爱》《母亲》《三重门》等中外名作。
二、使用策略及效果
(一)“每日一诵读”
1.开展历史故事分享会。一次国学课上,当我们读到第七周《战国策》里“死马且买之五百金……”这部分内容时,班上王俊池同学主动请缨给大家讲了他在课外看到的《燕昭王以千金买千里马骨》的故事,班上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后来,我发现书里很多内容都可以结合历史故事来学习,而且,孩子们对历史故事兴趣是非常浓厚的。于是,此后我经常让孩子们选择教材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选句和大家分享背后的历史故事。如:《史记》里刘邦、项羽的故事,《出师表》里诸葛亮的故事,《左传》里曹刿的故事等等。
2.注重培养孩子学习理解古文的能力。教材中选录的句子都不算难,孩子们可以结合下面的“译文”和“简注”学习理解,我们要重视这种理解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初中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很多孩子到了初中,古文仍然是语文学习的难点。那么,我们在六年级时有意识地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定会受益匪浅。
3.朗读方法的给予。开展古文诵读活动以来,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故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如:熟读成诵法、理解背诵法、想象画面法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特殊的朗读方法,如“快读法”,就是引导孩子们有节奏地快速朗读。这学期,在学校举行的“国学大讲堂”上,我们学校的吴明渠老师就尝试了这种方法,孩子们特别喜欢。我们发现所有学生在朗读时都特别投入,背诵起来也更加顺畅。
4.开展国学比赛。同学们收获了这么多国学知识,一定很想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所以学校和老师一定要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这学期,我班学生伏卓野、罗益坤参加成都市国学朗诵活动,邓力文、李赟睿参加市《三字经》表演活动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学校举行的第五届课外阅读暨国学才艺展示活动、师生同乐书法展示活动中,孩子们也兴趣盎然,真正做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除此之外,班级诵读比赛和演讲比赛更是长期坚持下去,让孩子们共享收获的喜悦。
(二)“每周一大家”
六年级安排的是30位外国名家,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生疏,而且这套教材对名家的介绍也比较简略。因此,我在开学初便安排班上15同学提前做准备,每人去收集一位关于名家的更为丰富的资料。在每周三国学课时,安排一位同学为全班孩子讲名家故事,从而走进名家,了解他的生平,了解他的作品。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加深了孩子们对名家的印象,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每月一名著”
上一学期,我带领孩子们上了一节《三国演义》课外阅读展示课,教给孩子们“比较阅读”的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有多种途径。我先教孩子们“横向比较”,把不同的几位人物放在一起,通过外貌、兵器等方面对比出人物的一些外在特征。再向孩子们介绍“纵向比较”,让孩子们选取文中的一位人物,对他的零散的故事进行系统地梳理,从而全面地了解这位人物。对于此书里推荐的《简爱》和《红楼梦》这些人物众多、故事情节复杂的文学作品,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而对于《三重门》、《小王子》和《母亲》等名著,可以指导学生们制作读书卡,梳理书目的内容,根据需要画出人物关系图表或故事流程曲线图,加深作品对孩子们的影响。
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诸多的改变,让我们看到了《小学生经典诵读》的强大作用,看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下取得的点滴成就。经典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相信,有些书一旦成为孩子的一部分,将是他一生用之不尽的精神宝藏。
【链接】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基本原则: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主要内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摘自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