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国际经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4-08-15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20期
关键词:国际经贸工学职业技能

王 鹏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0)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指校企合作,双向渗透,互惠互利,实现的目标是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市场对人才高素质、高技能的需求。具体表现为学生的教学任务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通过学工交替、相互结合的途径,将平时的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既要在学校进行与职业岗位有关的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在实训基地完成相关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在有关企业完成一系列的顶岗实习工作。学生毕业时要求其获得学历证书、英语、计算机能力证书和专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体现了高职教育由学科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实践工作岗位、从纯理论教学转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育人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相互结合、融通、交替,展现了学校与企业、教育与经济、学习和工作的有机结合,工学结合表明学生的劳作与学习这两种行动之间的配合,这是双核心的运作,同时突出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强调学习和工作的交替,使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社会工作实践的结合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教育制度。20 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教育走出文化大革命的阴影,开始与世界各国开展一系列联系,学习与吸收他们的先进经验。1985 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合作,采用“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模式,率先在我国进行合作教育的试点,这标志着我国合作教育实践的开始。进入21 世纪后,国家重点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是新格局下高职教育的必然出路,是其健康、有效、持续性发展的方向,是高等职业教育将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制度。

2 高职国际经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条件

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条件,是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这需要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各方面提供物质保证。

(1)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在高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在职业生活环境中,接受岗位实操仿真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如可以模拟商务谈判中心、海关报关大厅、船务公司工作现场、银行国际结算中心、检验检疫部门、外汇管制部门等国际贸易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个部门,让学生轮转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帮助下完成整个国际贸易的流程。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多个有行业代表性、有一定规模、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引导企业接受学生进行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工作,使工学结合向深处和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这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一个有效的利益和激励机制,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企业的职业氛围。如学生可去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工厂或外贸企业或者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代理报关企业甚至包括海关、检验检疫局、银行等。学生去有进出口权的生产工厂企业既可以让学生熟悉商品从生产到出口的完整过程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外贸跟单能力。外贸企业可以让学生熟悉外贸磋商、单证制作的过程和国际贸易的完整流程。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可以提高学生在货物运输时租船订舱、投保等能力。检验检疫局和海关可以让学生熟悉报检和报关的程序。银行主要是可以提高学生在国际结算中对单证审核的能力以及让学生增强银行具体运作的情况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2)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是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别要求,其要求相关教师应该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要和文化课程教师相似,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教学能力;二是要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相似,有广泛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促进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和技术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和素质。青年教师必须到相关外贸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和顶岗实习,加强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另外,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外贸企业横向课题的研发工作,能够利用自己的国贸专业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外贸企业出谋划策,增强外贸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厚企业的利润。同时,可聘请外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经验丰富、专业精通的职员来学校进行讲座、论坛、沙龙等形式的沟通交流活动,最好将其组建为外聘教师团队,给在校的师生授课,进行系统的、长期的、有效的合作和交流。

3 高职国际经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

高职国际经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关键。具体途径包括3 个方面:

(1)“1+X+1+X”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采用“1+X+1+X”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突出了提高素质、注重实践、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增强能力的特色。并且通过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构建了特有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1+X+1+X”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实施方法:其中的“1”是指第1 年进行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基础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X”是一个变量,而不是一个恒量。学生在第1 年理论学习后,可去相关企业顶岗实习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可以是1 个月或可以利用一个寒假和一个暑假的时间,主要通过顶岗实习,利用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为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后一个“1”是指第2 年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专业技能实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并且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后一个“X”是学生在第3 年可以带着自己的毕业论文课题走向生产一线和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养成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职业素质。

(2)推进理实一体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一体化。项目化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因为项目的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可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任务驱动是在学习工作的任务中安插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剖析工作任务和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自行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新的尝试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参与相关任务的同时,学生完成了要求的实践工作学习。

(3)完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高职国际经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第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多种多样个性化的评价手段。如学生可参加各级别外贸技能的竞赛,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和老师一起参加社会服务横向研发,从而评价教与学的质量。第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对学生的考核工作就可以建立一个由学校老师、企业导师、社会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团队,实现一种工学评价体系。第三,可将国家职业技能考试作为学生的评价指标之一。国家的职业技能考试是按照职业技能资格标准对从业人员进行的测试,其考核结果具有真实性、可靠性、标准性,这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如可让国际经贸专业学生参加外贸业务员、单证员、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货运代理员等从业资格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考核的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高职国际经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明确该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健全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条件,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深化校企合作,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经贸技能型人才。

[1]肖京养.技工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2]江文.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79-80.

[3]刘辉.基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构建的创新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35):275-276.

[4]穆士华.技师学院“2+x+1”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交流与探索,2011(2):45-46.

猜你喜欢

国际经贸工学职业技能
盐工学人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论国际经贸与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沟通
工学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