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河之都”淮安市旅游开发战略探析

2014-08-15柳邦坤丁桃红

江苏商论 2014年9期
关键词:淮扬菜淮安大运河

柳邦坤,丁桃红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223300)

随着中国大运河申遗的临近,围绕如何借助申遗成功的机遇,推动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也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自隋炀帝开凿运河以来,大运河所流经的城市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政治地位,沿运河城市都发生了改变,这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申遗工作的推进,使运河文化旅游开发逐渐提上日程。有“运河之都”称号的淮安市,是申遗的主要城市之一,淮安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进行运河文化旅游开发有着得天独

厚的优势和条件,如何更好地借助申遗东风,实现资源整合利用,推进运河文化旅游开发,是一个需要进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运河之都”淮安的文化遗产资源优势

1、淮安历史文化名城

淮安市是中国古都学会授予“运河之都”称号的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在运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漕运文明的创造中发挥过重大作用。[1]淮安的发展繁荣与运河有密切的关系。早在明清时期,淮安便是连接南北方运输经济带的节点城市,由于漕运的关系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总督漕运机构设立在淮安,这不但加强了淮安的政治地位,而且由于往来船只必须在淮安接受其盘查,所以便出现了仓司屯卫星罗棋布的状况。每当夏秋相交之际,各地的载粮运豆船只衔尾入境,停泊于淮安城西运河上。同治年间《重修山阳县志》对这样的盛况有详细的记述“凡湖广、江西、浙江、江南之粮艘……衔尾而至山阳经漕都盘查,依次出运河”。淮安的中心地位还包含在设有的粮仓的数量和规模上。在明清时期,淮安共建有粮仓11处,分别是常盈仓1处、平仓2处、预备仓3处、庄仓5处。这几处仓库虽非完全服务于漕运事业,但是淮安作为漕粮储备中心从中也可见一斑。

2、淮安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淮安具有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不但表现在它的数量上,还表现在它的种类上。淮安古城遗留至今的有名人故居10处、公署遗存7处、纪念堂馆11处、陵墓塔寺11处、碑刻勒石11处、名街古镇8处、文化遗址7处,园林景区22处等。影响较大的有周恩来故居、吴承恩故居、周信芳故居,总督漕运公署遗址(包括淮安府衙、镇淮楼)、河道总督府衙(包括官府园林清晏园)、淮安钞关遗址,吴公祠、吴鞠通纪念馆,明祖陵、漂母墓、韩母(韩信母亲)墓、文通塔,丰济仓遗址、双金闸遗址、清江大闸、镇水铁牛、洪泽湖大堤、清口水利枢纽、上坂街、水下泗州城、河下古镇、码头古镇,等等。

不仅物质文化遗产,淮安与运河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如渔具制作工艺、金湖秧歌、十番锣鼓、南闸民歌、淮海戏、淮剧、洪泽湖渔歌、运河号子等。淮安是中国古典文学瑰宝《西游记》作者的故里,《西游记》文化是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淮安的土地孕育了摄影大师郎静山,雕塑大师滑田友,戏剧大师王瑶卿、周信芳、陈白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遗资源当属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淮安是淮扬菜的主要发祥地,淮安地处中国的南北交界处,四季划分明显,这就保证了淮扬菜食材的丰富性,以及时令菜新鲜的特点。淮安多水,有淮、黄、运、盐等河流流经或曾经流经此地,所以河鲜货源充足,使得淮扬菜得以形成软兜长鱼、钦工肉圆、平桥豆腐、朱桥甲鱼、大烧马鞍桥、开洋蒲菜等著名菜种,以及淮安茶馓、文楼汤包等面点。淮扬菜以其食材讲究、制作精美、口味南北皆宜等特点闻名于世,因而获得“中国淮扬菜之乡”称号。淮安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具备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的潜力。

二、淮安市发展运河旅游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淮安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

加紧整修,对坍圮损坏的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淮安的运河文化遗产虽然种类、数量较多,但是其完好程度却参差有别,对一些损坏严重的遗产,应当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如淮阴区码头镇的惠济祠,经历了雨水冲刷、战乱、盗墓等多种自然、人为毁坏,目前的惠济祠碑损坏严重,有些部分的地基已经变得模糊。惠济祠的旅游价值不言而喻,所以应当重视惠济祠以及枚乘故里、韩侯钓台等文物的保护。近年对河下古镇、淮阴侯故里等的维护、修缮取得了实效,淮安市区内正在进行的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也正在成为运河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发展包括文化旅游在内的运河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沿运城市的重视,若想打造旅游的影响力,必须加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力度,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这方面杭州、无锡等城市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应该借鉴。要以运河申遗为契机,保护好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这样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2、有利于推动淮安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目前全国不少地方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大运河沿线城市,也要抓住时机,振兴大运河旅游,从而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必成为我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领域,第三产业不仅吸纳了绝大部分新增劳动力,而且还接受了部分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2]所以,淮安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加快产业转型,推动运河旅游的开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消费,把运河文化旅游打造成淮安的一个金字招牌,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淮安大运河的文化产业建设要具有浓厚的水文化色彩,绵延32公里的里运河要打造绿色人文景观,并且要拓展科技和文化合作的领域,开发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3]加强游戏产品、创意产品开发,淮安当地扑克牌游戏“掼蛋”在全国的风靡提供了很好的营销案例,淮安正在进行的《西游记》文化开发、淮扬美食开发等,都极具竞争力。淮安还应着力开发再现漕运辉煌的演艺品牌、影视剧品牌。在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打造和培育品牌。

三、运河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影响力低,传播力度不够

淮安的城市知名度还不是很高,淮安市虽已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运河之都”的称号,但是其影响力并不大,远远小于杭州、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等其他沿运城市。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淮安作为曾经的“中心”,具有其他沿运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交通型城市的特点,使其在运河漕运地位降低后知名度也随之降低。所以,淮安应该加紧实现经济的战略转型,提升城市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再创新的辉煌。除了城市本身的知名度不占优势外,淮安虽为沿运城市,但是并无相关的代表性产品来提升其知名度。淮扬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且与运河相关,但是说到淮扬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扬州而不是淮安,对淮安与淮扬菜的关系认知度不高。[4]

2、设施匮乏,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虽然淮安运河旅游的招牌已经打出,但是还没有实现设施配套,除了在淮安市区中州岛段建有游客游览运河乘坐的游轮码头外,其他河段或是沿岸并无相关的景点服务设施以方便游客吃、住、行、购等,服务设施匮乏,没有丰富的游览内容,这对发展运河旅游形成了一定的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游客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走看式观光游。如何充分利用运河文化的遗产,如何完善旅游线路上的服务设施和提高服务水平,给游客更多的游览空间和游览便利,是提高运河文化旅游价值的关键所在。

四、淮安市运河旅游开发的对策

1、加大旅游形象传播力度

发展运河旅游,要多渠道地做好旅游资源的宣传推介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做好景点的营销工作。同时,景点城市的旅游部门还可主动出击,组团到海内外进行旅游促销等。要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的把本地运河文化旅游形象树立起来。让游客享受在淮安的旅游,做好口碑工作,形成长效、持久的宣传。[5]

2、创立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

大运河沿线各城市也可以从当地资源优势出发,开发各具特色的且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及旅游品牌,重点塑造运河文化遗迹游品牌。淮安要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打造“运河观光旅游”的品牌,联通里运河、古运河、大运河,设定项目明确、观光效果好的游览路线,最好能让游客在游览运河风光的时候欣赏到沿岸的古遗迹。为配合现代人们的旅游心理,可安排多种类型的乘坐方式,如体验式的划桨游运河、船工划船带游运河等。同时开发与运河、洪泽湖相关的如美食游、生态游、工业旅游、会展商务游、文化艺术旅游、休闲旅游、小主人生日游、婚庆旅游、银发旅游、探险旅游、自助旅游等旅游方式。

3、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系统

淮安发展运河文化旅游要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建设文化旅游名城。一是将自然风景、运河文化、儒家文化及各类历史文化遗迹等旅游热点连贯配套,形成系列旅游热线。二是提高现有景点档次和服务质量,修葺完善,使之更具吸引力,同时使旅游者游、购、娱、吃、住、行更加方便舒适。三是突出各自特点,使自然景观、文化古迹、民俗风情更具有原有风致。[6]要进一步调动、引导和保护好各方面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化的步伐。为此,在旅游业投资上,要努力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当,档次符合实际需要,尽快改变旅游业投资无序的状态。

4、大力抓好“节庆经济”、“假日经济”

要大力抓好“节庆经济”、“假日经济”。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延长了全体公民的节假日。现在,每逢元旦、春节、“五一”节、国庆节,加上双休日及调休,少则休假五天,长则多达七天。从2000年起,全国每年的公休假日为114天,即一年中有近1/3的时间可用来休闲。而节假日又正是旅游、运输和商业部门做生意的大好时机,以致形成所谓的“节庆经济”、“假日经济”。[7]因此,大运河沿线的每个城市旅游部门,要充分重视这一启动消费的新亮点,在火爆的“节、假日经济”中主动出击,做大“节、假日旅游”的“蛋糕”,振兴大运河旅游。

五、结论

大运河申遗给沿运城市发展运河文化旅游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运河之都”淮安应抓住机遇,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进运河文化产业开发,让淮安尽早成为旅游的热点城市。淮安运河文化旅游开发要在做优、做强上狠下工夫,使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

[1]柳邦坤.沿运城市发展运河文化旅游的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3,(2).

[2]董文虎等.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与未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刘怀玉、陈景春.江苏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的特色及其实现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2010,(14).

[4]吴建华.杭州开发运河文化旅游的对策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6).

[5]黄震方、李芸、王勋.京杭大运河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及其旅游开发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为例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1).

[6]付崇兰.运河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46-148.

[7]陈璧显.中国大运河史[M].上海:中华书局,2008.

猜你喜欢

淮扬菜淮安大运河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淮扬菜走进“国宴”73年
梨园寻梦淮安缘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基于国际化发展趋势下淮扬菜走向世界的思考
放歌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