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2014-08-15李亚平

江苏水利 2014年8期
关键词:管护水利水利工程

李亚平

(江苏省水利厅,江苏 南京 210029)

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部署,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年底圆满完成部级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省级试点工作,我们要通过总结各地进展情况,交流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抓好改革工作推进。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启动以来,试点地区周密部署,强力推进,成立了改革领导机构,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市县级改革试点,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今年24个试点县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计划投入资金4.16 亿元,改革成效十分显著。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面上改革的推进和省级试点的进展还很不平衡,有的地方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地方对改革存在畏难情绪,工作总体推进还不快。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性

小型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城乡供水、灌溉排水、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但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和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等新情况的出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与当前“三农”发展需求已不相适应,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农田水利体系,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小型水利工程是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整个水利工程体系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尤其小型农田水利直接连接田间地头。但由于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缺失、管护责任难以有效落实等,严重影响了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据统计,目前全省有小沟以上建筑物232 万座,工程完好率仅60%左右,每年更新改造6 万多座也只是与老化报废的速度大体相当,距农村水利现代化提出的要求相差很远。打通“最后一公里”,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不仅需要建设功能齐全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更加需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小型水利工程综合效益,为“三农”发展、粮食增产提供强有力的水利保障。

(二)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扭转重建轻管格局,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根据全省“两个率先”战略部署和水利部、省政府联合批准的《江苏水利现代化规划》,到2020年,我省苏南地区要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苏中苏北地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的水利综合保障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及部分领域要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水利现代化6 大类22 项指标体系中,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指标,既包括骨干工程、也包括小型工程的衡量标准。当前,全省小型水利工程综合保障能力相对薄弱,管护责任主体不明确,管护经费投入还不到位,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与我省水利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管理工作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客观需要和基础保证,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是我们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的短板,是全省水利现代化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

(三)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打造水美乡村,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树立了生态文明新标杆。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特别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目标和要求。小型水利工程多是农民田前屋后的家门口工程,直接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其生态效益最直观、最明显。但是,当前许多河道、水库、村庄河塘管理还跟不上,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甚至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为了实现习总书记说的“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迫切需要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让老百姓再见一池碧水、一河清流,真正体会到以河为伴、以库为邻的人水和谐景象,为绿色江苏、美好江苏提供强有力的水生态保障。

二、理清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今年改革的重中之重。各地要围绕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深化改革部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科学实践,逐步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全省面上改革推进提供可复制、可示范、可推广的成功样板。

(一)以“两部”意见为指导,因地制宜确定改革范围。水利部、财政部《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的改革范围为县级及以下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包括小型水库、中小河流及其堤防、小型水闸、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设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淤地坝和小型水电站等7 类。我省工程类型除淤地坝外均有涉及。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进改革,不搞“一刀切”,针对我省改革对象有些属于工程管理范围、有些属于农水管理范围的实际,各地可按照“统筹协调、分类指导、试点先行、分块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强统筹协调,针对不同工程类型,分类研究改革方案,指导推进试点改革工作。

(二)以明晰产权为前提,开展工程确权登记。此次改革,两部指导意见把明晰工程产权作为工作开展的“牛鼻子”,要求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切实落实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原则上,个人投资兴建的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社会资本投资兴建的工程,产权归投资者所有,或按投资者意愿确定产权归属;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为主的工程,产权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工程,产权归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合作组织所有,具体由县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确定。各试点地区要结合当前农村开展的土地确权工作,与国土、财政等部门及时会商,尽快明晰辖区内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登记造册并建立台账。涉及公共安全的小型水库和排涝泵站等工程,明晰产权时要确保防洪、排涝的公益效能,一般应将产权明晰给政府或集体所有。工程产权一时难以明晰的小型水利工程,要先行划界,待条件成熟时再行确权。

(三)以落实责任为核心,尽快确定管护主体。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的所有者,是工程的管护主体。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针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涉及公共安全、公益性、非公益性等不同类型和跨乡镇、跨村、村内等不同受益范围等级,各试点地区要因地制宜探索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界定管理权限,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涉及公共安全的小型水利工程,还要明确安全责任主体,落实工程安全责任,原则上应由政府或集体负责管理。要把涉及到防洪安全的小型水库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强化政府在水库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落实政府在水库运行中的安全责任,确保小型水库运行安全。县级水利部门和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应切实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运行维护的监管和技术指导,督促工程所有者切实履行管理责任,保障工程安全长效运行。

(四)以保障经费为关键,加快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小型水利工程除了“有人管”外,还得“有钱管”,必须多渠道筹集工程管护经费,建立起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各试点地区要针对不同水利工程类型,分类测算管护经费标准,弄清管护经费需求,积极向政府汇报并与财政协商,切实加大管护经费投入。我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出台的《江苏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中已明确管理经费原则上由工程所有者负责筹集,财政适当给予补助。今年,中央财政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5200 万用于20 个县小型农田水利管护试点,省级财政对小型水库安排了760 万元的养护经费,对农村河道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分别安排了5090万元和2380 万元的专项奖补资金。要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在充分考虑供水成本和用水户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按照成本补偿、合理收费、公平负担的原则,形成合理的小型水利工程的水费计收、使用和管理监督体系,保证水费及运行成本费征收到位,建立以水养水的良性机制。要大力吸收社会资本。要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整合开发水土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鼓励通过管护组织自筹、受益范围内群众“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管护经费,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

(五)以创新管护模式为根本,建立健全良性运行机制。在确保工程安全和公益属性的前提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主体可选择自行管理,也可采取承包、租赁、托管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择管理主体,签订管护合同,落实管护责任。小型水库和跨行政村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可由乡镇人民政府分类打捆招标,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工程调度和安全运行仍由乡镇负责。各地要发挥好乡镇水利站、专业化服务队和群众化服务组织这“三驾马车”的作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加强小型水库管理所、农村抗旱排涝服务队、灌溉试验站等专业化队伍建设,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推广和建立村级水管员制度。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实行专业化集中管理和社会化管护相结合的多种管理管护模式。目前,洪泽县岔河镇探索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管护模式,常熟市董浜镇节水灌溉协会管护模式,高邮市界首镇五位一体综合管护模式,太仓市双凤镇市场化运作模式,南京市江宁区物业化管护模式,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六)以提供技术服务为支撑,深化乡镇水利站建设。各地要充分发挥乡镇水利站在工程运行管理、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和技术支撑作用。要进一步理顺乡镇水利站管理体制,明确乡镇水利站为县级水利(务)局派驻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由县级水利(务)局直接管理,接受乡镇政府工作指导。要加大乡镇水利站人员编制和人员事业经费安排支持力度,逐步真正实现由工程建设者向工程管理者的转变。要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和人员培训,改善乡镇水利站工作环境和待遇,吸引更多水利人才到基层工作,充实基层水利管理力量,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服务能力,为顺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基础保障。

(七)以加强监督考核为要求,全面强化行政推动。各地要加强改革督查指导,制定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案,对检查中发现的技术性问题加强指导和服务,对行政层面问题采取适当形式进行情况通报,重点问题跟踪督办,以确保整改到位。要制定完善不同类型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办法,明确工程管理与运行维护监管方案和技术指导方案,切实加强工程管护工作的年度检查考核,通过督促检查管理成效,实施考核奖惩,约束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理行为,确保工程规范运行,持久发挥综合效益。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还要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省厅将对改革推进速度快、取得显著成效的试点地区,在明年的项目经费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支持;对推进改革工作不力的地区,将酌情削减相关经费安排。

三、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按时完成改革试点工作

根据深化水利改革部署,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确要求2014年完成水利部改革示范县工作,推进省级改革试点县工作;2015年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2020年前完成全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各地应着眼全局,咬定目标,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大力推进改革工作不断深入。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除水利和财政外,还牵涉到多个部门。各地要及时向政府报告,分解落实责任,做好统筹协调,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要和财政部门建立会商机制,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尚未建立领导机构的地方,要抓紧成立领导班子,明确专门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市级改革领导小组要由水利和财政两家联合成立,县级改革领导小组要由政府牵头成立。

二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根据实际,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合理可行、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确定改革的对象范围、任务目标、基本原则、组织方式,制定改革的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对改革相关部门单位职责进行划分,明确工程管护经费标准和保障渠道,提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管理管护模式,制定管理管护制度健全计划,建立改革推进和工程长效管护的监督考核机制。

三要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厅改革专项小组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着手研究改革配套政策,探索建立小型水利工程大修改造经费保障机制。从省厅层面上看,小型水利工程改革涉及到农水、工管两个处室,要加强协调,做好各自工作督促落实。工管处作为牵头处室要会同农水处,加强改革进展情况统计和信息上报管理,做好数据收集,定期进行通报,督促工作开展。各地水利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抓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组织发动、技术服务、督查考核等工作,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要着力营造良好氛围。要在系统内外大力开展宣传活动,结合召开动员会、现场会、经验交流会或举办培训班,深入村组与群众当面交心,切实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提高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鼓励群众投工投劳、投资参与改革工作。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横幅、标语等媒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充分展示改革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试点地区要切实提高认识,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加快推进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小水利”惠及“大民生”,为服务“三农”发展,全面建设水利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管护水利水利工程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