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猝死的病因与急救

2014-08-15李素芹江苏省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江苏盐城224000

吉林医学 2014年30期
关键词:低血糖插管气管

李素芹 (江苏省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0)

猝死的定义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发生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多数学者将发病后一小时死亡定义为猝死。笔者回顾调查分析295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的病因和现场抢救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95例院前猝死患者男性176例(59.7%),女性119例(40.3%),男女比例为1.47∶1。春季发作59例,夏季79例,秋季31例,冬季126例。发作时间00∶00~08∶00 174例,其他时间121例。猝死高发年龄段有两个,一个为66~75岁(27.3%),另一个为46~55年龄段(22.6%)。

1.2 病史:既往病史232例(78.6%),其中心血管疾病史127例(43.1%),脑血管疾病史58例(19.7%),呼吸系统疾病史25例(8.5%),其他疾病史63例(21.4%)。猝死前前驱症状主要为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呼吸困难、晕厥、抽搐等。

1.3 发病与原因:因激动、过度劳累、酗酒、玩牌、饱餐、便秘、看电视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发病。老年冠心病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其中以争吵、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轻度外伤多见,占73.53%。肺部感染(42%),大便用力(20%),饱餐(16%),劳累(10%),情绪激动(16%)。40岁以下青壮年既往身体健康者在睡眠中猝死,剧烈运动、酗酒是青年人猝死的主要诱因。

1.3.1 心脏疾病:由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因素引起的猝死称心脏猝死。冠心病是发生猝死的最常见原因,这些患者由于平时不重视或受医疗条件限制,未行心电图等检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检查治疗,常在某些诱因下发生心脏停搏、严重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冠心病猝死发病与自主神经活动有关。临床观察,冠心病猝死发生在凌晨至午间这段时间,与自主神经活动昼夜变化一致。

1.3.2 神经系统疾病:由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的猝死占比相对也较大,其中最主要的疾病为脑出血,绝大部分脑出血患者有血管病变的基础。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出血量大时,有可能会引发脑疝,压迫生命中枢很快死亡。

1.3.3 低血糖:由夜间严重低血糖引发的猝死在糖尿病患者中比较普遍。发生严重低血糖时,如果时段在夜间,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受到显著抑制,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另外由于夜间熟睡等客观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没有心悸、饥饿、出汗等低血糖的具体表现,不容易发生,所以发生猝死的几率较大。

1.3.4 乙醇中毒:乙醇中毒者易发生呕吐,在无家属照顾的情况下,易发生呕吐物呛入气管内引起窒息死亡。

1.3.5 其他:肿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总之,猝死的病因非常复杂,由于其发生时间短,往往来不及检查处置,常常发现不了其真正的原因。

1.4 发病先兆症状:多数无明显先兆症状而突然昏倒、意识丧失。仅有74例发病前有轻重不等的先兆症状如胸闷、气促、心前区不适、上腹痛、呕吐等。

1.5 猝死的急救与处理:现场急救是否及时有效,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决定意义。急救人员在4~6 min不能赶到者,应电话指导求助者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一旦确诊为心搏骤停,就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等基础生命支持术(BLS)。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无需检查脉搏、听心音、做心电图,用极少时间(<10 s)判定呼吸、对刺激的反应及生命体征。急行CPR术和电除颤,有条件者可气管插管,维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静脉应用或气管内给予肾上腺素、呼吸兴奋剂、阿托品、纳诺酮、碳酸氢钠等急救药物。提高CPR术质量,心脏按压与呼吸比例30∶2,除颤每次只做1次,除颤后立即行CPR术,2 min再检查脉搏。总之,要尽快恢复患者呼吸循环,为以后的救治争取时间和机会[1]。

1.6 猝死的防范措施:其中有一部分患者自身存在潜在的疾病或隐患,上述疾病或隐患在平时比较稳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常不会发作,或者说是不会有致命性发作。但在某些因素的诱发作用下,会使心、脑、肝、肾、胰等器官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功能,使各器官功能有程度不同的减退。此时,如果外界刺激使其无法调整时,易诱发疾病。所以猝死的预防关键在于加强健康教育,注重科普知识的学习,养成定期检查身体的好习惯,确保生活和饮食起居有规律,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多运动。

2 结果

295 例猝死患者经现场复苏无效死亡277例(93.9%),现场复苏有效16例(5.4%),成功2例(0.7%)。由急救人员行除颤68例(23.1%),气管插管59例(20%),现场复苏有效分别例数13例(19.1%)和15例(25.4%);未行除颤227例(76.9%),气管插管236例(80%),现场复苏有效分别为5例(2.2%)和1例(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小结

院前猝死事件是目前需要院前急诊救治的主要急危重症之一,其中以急性心血管事件所致的猝死的救治更为重要。对于已有心血管病基础的患者应注意其发生猝死的高度危险性,同时更应注意低年龄组人群猝死的发生[2]。

[1] 李志敏,童 鸿.院外猝死93例临床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1,7(2):84.

[2] 苏绍萍,沈 洪,王 禹,等.急诊院前猝死事件的发生特点分析[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1,26(4):262.

猜你喜欢

低血糖插管气管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