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 州 市水稻插秧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

2014-08-15柴宏艳赵涵宇

江苏农机化 2014年1期
关键词:秧田机械化水稻

柴宏艳 赵涵宇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标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水稻是徐州市第二大粮食作物,目前水稻种植机械化是该市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的主要瓶颈。大力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1 水稻插秧机械化的优势

与小麦、玉米相比,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要求复杂,耕作栽培制度最细,生产环节最多,季节性最强,劳动强度最大,用工量最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民对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水稻插秧机械化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水稻插秧机械化能将广大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是真正意义的利民、便民、惠民之举。实践证明,机插秧能节约秧田,省工节本,增产增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1 机插秧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1.1.1 节省秧田

机插秧可大量节省秧田,并显著提高育秧工效。机插秧秧田与大田比达到1:100,可大幅节约耕地。如果徐州市540 khm2水稻全部实现机械化插秧,可节约秧田16.2 khm2;若种植小麦,按6000 kg/hm2计,可增收小麦近亿公斤。

1.1.2 节水、节肥、节药

机插秧育苗期易于集中管理,提高了肥、水、药的使用效果,减少了施用量。大田期,采用薄水活棵、浅水促蘖、间歇灌溉的管水方式,亦可大量节省用水。机插秧采用的是中小秧苗,其播期延迟,错开了病害的高发期,大大减少了用药量。调查显示,机插水稻节水、节肥、节药优势明显,有利于“无公害”“绿色”稻米生产。

1.1.3 节本省工

机插秧可大幅度降低育秧和栽插环节的劳动强度,省工优势明显,可提高效率30倍。在生产成本方面,与常规作业相比,机插秧节本优势显著。

1.1.4 增产增收

机插秧实现了宽行、浅栽、定穴、定苗栽插,栽后发根抗逆性强,早活早发,秧龄短,栽后分蘖期长,群体质量易于调控,且适应性广,容易获得高产稳产。调查显示,机插稻比手插稻平均增产6%以上,具有明显的高产稳产优势。发展水稻机械化插秧,不仅可以把亿万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水稻稳产高产、农民节本增收,而且可以带动服务组织和机手致富。经综合测算,水稻机插秧亩均节本增效100元左右。

1.2 机插秧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1.2.1 提升水稻生产能力

人工插秧劳动强度大,人工占用多,农时季节紧,作业效率低,不能适应水稻规模化大生产的要求。水稻机插秧不仅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抢农时、抓季节,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水稻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

1.2.2 促进劳动力转移

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能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进市民化、城镇化进程。

1.2.3 实现农业文明生产

实施水稻机械化插秧能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大量节省劳动力,大幅度缩短劳动时间,使广大农民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实现文明生产,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1.3 机插秧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水稻机插秧省水、省肥、省药,可节省药量一半以上,大大减少了污染,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2 水稻插秧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水稻插秧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徐州市农机部门以发展水稻插秧机械化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市水稻插秧机械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市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高性能水稻插秧机,努力探索开发出适合徐州地区特点的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路线,基本形成了低成本、简便化的软盘育秧和双膜育秧技术体系和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配套农艺技术体系。目前,该市发展了一批以机插秧为主的服务组织、合作社,建成了一批机械化插秧示范村和示范镇,插秧机保有量为1万余台,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达70%。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个别地区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重视、引导、协调和扶持。个别地区领导没有将推广机插秧技术摆上“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力度不大,扶持政策不到位,没有形成行政推进的工作合力。

2.2.2 宣传发动不到位

对于机插秧提高生产效率、增产增收等优势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部分农民对机插秧还持观望态度。同时,有的地区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2.3 收种茬口短

徐州是麦稻轮作区,茬口期在10天左右,收种时间紧。机插水稻要经过泡田、沉实等工序,需3~4天后才可以机插,使茬口期显得尤为紧张。有的农户为了抢农时,不等水田沉实就立即插秧,导致出现死苗、僵苗的现象,影响了水稻产量。

2.2.4 农机农艺配合有待加强

有的地区农艺技术指导不到位,秧田病、虫、草害不能及时防治,影响了机插水稻的产量。

2.2.5 机插服务组织发展速度不快

水稻机插秧技术是多项技术的集成,需要依托服务组织提供育秧、机插等服务。该市机插秧服务组织发展还不快,影响了机插秧技术的快速推广。

3 加快水稻插秧机械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机插秧推广工作的领导,将加快水稻机插秧发展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综合运用行政、技术、市场等手段加以推进。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加快机插秧发展步伐。

3.2 加强政策扶持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财政扶持资金,对规模化育秧给予适当补助,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运用市场化运作方法,扩大招商引资,广泛吸纳“三资”,让社会资金参与水稻插秧机械化的发展。

3.3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积极宣传水稻机插秧的优越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让广大农村基层干群了解水稻机插秧技术,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积极性。

3.4 抓好技术培训

加强育秧、插秧机操作及大田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培训,采取“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方式,组织技术服务人员进村入户,加强机具检修、调试,确保技术服务到位。

3.5 加强农机农艺配合

实践证明,机插秧的关键在于育秧。农机、农艺技术人员必须紧密配合,共同研讨解决机插技术难题,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机插的低成本、简易育秧方式和育秧生产流程,制订出适合本地的水稻机插秧技术规范。

3.6 加强机制创新

坚持走市场化经营与发展之路,创新服务理念,推进机插秧服务产业化发展。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等开展机插秧与育秧社会化作业服务,规模化推行水稻机械化插秧,建立健全水稻机插秧与育秧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加快机插秧经营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

3.7 推进土地流转

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与机械化大生产的矛盾,影响了水稻插秧机械化的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推进农业机械化。

3.8 完善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体系

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是目前该市主推的技术路线,实践证明其有利于实现机插稻的全面丰产。当前,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不断推进,为水稻机插秧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适宜当地的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集成技术路线和操作规范,不断提高技术集成应用效果。

发展水稻插秧机械化,事关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大局,是一项惠民利民的系统工程。要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多措并举,加快发展水稻插秧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猜你喜欢

秧田机械化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感怀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