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4-08-15谭玉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谭玉兰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网络发展给大学生群体打开了一片灿烂的天空,也为他们带来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尤其是对追求时尚、前卫的大学生来讲,互联网已经成为其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可否认,网络的创造性催生大学生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平等观念、全球意识等积极向上的观念;网络的丰富性拓展了大学生的求职途径;网络的超时空性为大学生扩大了交往面;网络的平等性为大学生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这些都是网络文化给予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然而世界万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复活相随,利弊相生”就是事物的本质特点,网络当然也不例外。如,网络文化信息泛滥,有些大学生无所适从;且网络文化道德意识弱化,道德失范乃至网络犯罪时有发生;经常上网还可能出现网络综合症,危害思想和身体健康;西方文化的渗透,价值观受到侵蚀,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拜金、放纵、堕落等不良思想。这都是网络文化的弊端。

高校是年轻人的聚集地,更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领域,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等等必然受到网络发展的影响。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在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极为深刻的今天,有责任未雨绸缪,增强阵地意识、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增强影响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思想过硬、政治合格的优秀人才。

一、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

从实际情况来看,网络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树立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就是“一人讲,众人听”的单向灌输模式,学生被动地听、记、看,枯燥而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网络的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极大地充实了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授课教师只要掌握基本的网络应用技术,就可以在网络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以声音和画面的形式充实到教学中,打破了“我讲你听”的模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参与热情,师生能更好的互动。尤其是网络中教学资源的实时性、新颖性、长期性弥补了教材知识的滞后性,我们传授给学生的都是最新的知识,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

2.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媒介。在日常的教学中,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是我们获取教学资源的媒介,他们主要是通过直接提供信息的方式发挥媒介的作用,而网络以其更加直观、感性和更富个性的互动特征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基于此,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与其他媒介的互补,扩大信息源,结合对现实问题的理性分析提高大学生对各种复杂信息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从而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热情。网络这一媒介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辐射力。

3.德育空间的开放性和可参与性。网络的开放性和参与性是其最大的魅力,这也是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在网络中,大学生的身份不是固定的,既可以成为信息的使用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的搜索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学习、研究、消化吸收,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参与到网络中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种种情形既满足了大学生的参与欲、求知欲和表现欲,更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网络的这个特点也为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手段,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网络的这种教育优势是传统的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4.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网络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通过网络系统,我们可以以较小的投入建立对外宣传网站,以最快的速度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国情、认识国情,树立科学的人身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我们以网络为载体,及时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中用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和鼓舞人的科学理论、正确舆论、高尚精神和优秀作品,其教学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

网络的发展如同催化剂,不仅催生了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环境,而且对校园主体——大学生的政治民主观念、政治思想、政治参与精神、政治社会化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当然,校园网络政治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1.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政治价值观面临挑战。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也为西方文化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大量涌入开拓了新的途径。西方国家依靠技术、信息的绝对优势,大肆宣扬“民主、自由、人权”的价值观,反社会主义的言论来对我们的大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的渗透,使之政治意识模糊,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和抑制。

大学生群体受我国社会转型的影响,价值目标呈现多元化趋势,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他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选择也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时期,缺乏足够的是非判断能力,一旦受到网络信息的冲击,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和认识上的混乱,原有的政治倾向、政治理想等出现分化,政治价值观也潜移默化的被扭曲、侵蚀和消磨。

2.网络的平等开放性使大学生产生过分依赖心理。网络的平等开放,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机会及途径极大地增加,只要有设备,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这种先进性和方便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正因为网络信息的这种极大丰富性,获取途径的便捷性,往往使大学生在学习中过分依赖于网络。在我们周围,尤其是高校,通过网络来抄袭、剽窃他人作品现象时有发生,当老师布置学生完成一项作业的时候,大部分同学的第一行为就是到网上查找,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本来要求同学独立完成,认真思考,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作业,现在只要打开电脑,动动鼠标,不费吹灰之力地把资料打印出来,就这样把作业完成了,长久下去,就会使学生养成懒惰、依赖、放弃思考、放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法,影响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网络交往容易导致大学生交际能力下降,人际关系淡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安全性等特点。人与人在网络中交往的诸多社会属性消失了,人们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很多大学生如果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就会过分依赖网络虚拟的交往来寻求安慰和满足,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交往中,长此以往,势必弱化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能力,消极逃避现实世界,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人际关系淡化。

4.网络导致大学生品德心理畸形发展。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道德发展由他律向自律的重要过度时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知、情、意、行四种心理成分共同促进,以及内外途径综合作用。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学生并不是积极努力的适应生活,在遇到艰难困苦时沉迷于网络,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放纵自己,让自己沉沦。思想上宣扬西方的色情、暴力等庸俗内容;行为上攻击、谩骂甚至是伤害他人;更有甚者实施网络诈骗获得不法钱财等等。可见,如不加以引导、约束和控制网络是可以导致学生道德品质败坏,意志薄弱,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畸形发展。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

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正面的影响,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必须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清醒的认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刻不容缓。

1.利用网络优势,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程是系统化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要巩固这个阵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一个老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这样的灌输教育,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行转化教学。多多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出精良、内容丰富且吸引人的多媒体课件,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将典型人物事迹视频、专家学者的讲座、教育意义的纪录片等植入课堂,组织学生对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以“引导、参与”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建立高素质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转变自身形象,不能再扮演传道者。要选派一些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人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要改变工作方式,丰富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能够利用和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和教学中的问题,使网上宣传思想工作鲜明生动,起到吸引人、感染人的作用。

3.加快校园网络建设,实施积极的监控管理。高校必须投入专业技术力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立文明的校园网络。同时加强对校园网络系统的管理和监控,建立相应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对大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对网上的反动、黄色、不健康的内容进行清理。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通过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渐,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

网络的发展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努力开发这些资源,变弊为利,开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

[1]彭晨慧.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3).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