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格教学的四因素分析研究

2014-08-15超,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微格技能教师

张 超,孟 莉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亳州236800)

1 正确认识微格教学

关于微格教学,不同专家和学者都有独特的思考和见解.起先美国的阿伦教授认为“它是一种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2].朱丽波,邹策千等学者认为微格教学的特点可概括为“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3].临沂师范学院的相龙芬老师、贺州学院的王关梅老师则对“微”和“格”的关系做了深入的论述.在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就其本质而言,正确理解微格教学,也即是正确理解“微”、“格”、“教”、“学”四字的确切含义;搞好微格教学,提高教学技能训练效率的具体举措也即应做好“微”、“格”、“教”、“学”各环节并处理好其内在的相互关系.

2 微格教学的内在因素分析研究

2.1 微格教学中“微”的因素分析研究

微格教学中的“微”并非局限于传统狭隘的理解,其内在的含义非常广袤.

其一,“微”应体现在微格教学的规模.微格教学参与的人不宜太多,一般来说不超过10人较为适宜.但目前高师院校限于师资,一名教师带着二三十名师范生进行微格教学也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微格教学较于传统的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强化.试想,若微格教学的规模较大,则学生人均参与教学训练的机会较少,教师的指导精力也难以为继,其训练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

其二,“微”应体现在训练容量方面.从提高微格教学效率的角度考虑,单次训练的容量短则可3-5 min,即使是综合性训练也不宜超过20 min.之所以这样安排,这是因为维持着低容量的技能训练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其三,“微”应体现在技能训练难度及跨度要循序渐进.微格教学训练须遵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文火温炖的原则.对应的活动安排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有利于技能的形成及巩固.

其四,“微”应体现在技能训练的类别划分及能力要求方面.作为师资培训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其类别划分不仅需要更为细致,也应注意与时俱进.国家教委师范司曾在1994年把导入、板书板画等10项技能作为课堂教学技能的基本训练项目.自此以后,许多高师院校的教学技能训练项目就一直局限于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这些教学技能一方面的确还有进一步细分的必要和空间;另一方面,基于实际教学的发展和需要,一些技能训练的要求也应随之提高,对应的训练覆盖面也应随之扩大.

2.2 微格教学中“格”的因素分析研究

微格教学中的“格”其蕴含信息亦非常丰富.

其一,“格”体现在训练步骤的规范化.其步骤大体分为六步.首先是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其次为确定训练内容与编写微格教案,第三是提供示范,第四进行微格教学实践,第五为反馈评价,第六是修改教案.国内有关专家和学者对其具体环节认同都较为一致,但对实施的次序各有看法.其中争议性较大的是编写教案和观摩示范两个环节的次序关系.作者认为,在实际的微格教学中,其实没有必要困惑于编写教案和观摩示范的谁先谁后,而是要根据训练技能本身、学生的认知情况及基础来灵活确定.

其二,“格”体现在教学技能的标准化与可操作性.某项教学技能涵概了哪些要点,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些都亟待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个较为细致的标准.对应这个标准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其三,“格”还体现在教学设备及教学软件运用的规范与策略.无疑,先进的教学设备及软件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彻底改变了教学技能的训练模式.实践的检验也可以证明先进的教学设备及软件的应用对提升教学技能训练效率的确有所帮助.但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要不要用,什么情况下适用,如何用,运用的是否规范,如何使用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诸如这些问题,却鲜有人去认真思考.而目前,高师院校的微格教学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软硬件运用不恰当,不规范、过分依赖甚至滥用教学媒体,诸如这些问题屡见教学技能训练之中.对于这些问题,亦应当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其四,“格”体现在守“格”和破“格”方面.微格教学中,一方面既要注重其内在“格”的严谨性,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教条主义,因循守旧,不敢逾越一步.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在把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对微格教学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这才是真正富有生命力的“格”.

2.3 微格教学中“教”的因素分析研究

微格教学中“教”则与教师本人密切相关.

其一,“教”涉及到教师的定位.同传统教学活动相比,微格教学更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微格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通过观摩和实践去掌握相关技能.各高校对强化学生的主体性都比较重视,做的相应也较为到位.但与此同时,教师的主导性却相对因忽视而被弱化.搞好微格教学,提高训练效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二者不可偏废,应有机结合.教师经验丰富,在微格教学的前、中、后可分别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示范,并主导教学技能训练的大方向不会发生偏差.脱离教师主导的微格教学,那是无目标,低效的教学活动.由此可见,微格教学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两者有机结合.

其二,“教”涉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考虑这方面因素时,可从学生基础、专业特性等方面进行结合.在微格教学前,教师只有对学生的主体基础有一个客观的把握,才能在实际训练中做到“有的放矢”.譬如:有些技能学生已具有基础,则可直接进行提高性训练;有些技能学生已具备的且较为熟练的,则可以不用再进行训练;有些技能学生不具备,则必须要求训练;有些技能学生掌握较为薄弱,则可以适当强化训练.

其三,“教”涉及教学方式和方法.微格教学中融入了大量的教学媒体元素,这对于学生而言,起初是感到非常好奇和新鲜的.但一次,二次,三次……学生对微格教学周而复始的程式化会由新鲜变为枯燥,最终可能演变为厌倦训练.有鉴于此,教师更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改变程式化的呆板,克服学生的心理畏惧等障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提高训练的效率.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即优生吃不饱,差生跟不上.基于多年的微格教学实践,对学生实行分组教学、分层训练、分层指导、逐层提升、层次结合,作者认为是较为可行的.具体来说,按照学生基础,指导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除有1-2名基础较好的学生之外,其余成员的基础要大体接近.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对技能训练的要求程度应与组内大部分成员的基础相符,同时也要注意对优生、差生有区别的对待.在指导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尽量做到单独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需注意训练套循序渐进.只有在低一级层次的技能掌握后,教师方可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教师还需注意发挥层次互补结合的作用,即高层次学生带动低层次学生,进而实现师生结合,生生结合.

其四,“教”的意境并不局限于传授,更重要的在于教师应综合多方面因素予以及时反馈评价.只传授不反馈评价,微格教学的训练是不完整的.反馈评价其实并不仅仅是所在院校指导教师的专利.指导教师可以去反馈评价,学生之间通过观摩也可以去反馈评价,处于一线的中小教师甚至是中小学在校学生也可以受邀对受训的录像资料予以反馈评价.这种多渠道的反馈评价由于所处的角度不一,往往更能发现隐藏的不足.从这个意义讲,反馈评价是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只要能够提出客观可行的建议,人人都是指导老师.

2.4 微格教学中“学”的因素分析研究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的学习活动,其涵概不仅有教师活动也应有学生的活动.微格教学中“学”的因素亦有多方面构成的.

其一,“学”体现在学生的主动认知的培养.学生的主动认知除了依赖自身的能动性外,还在于教师的合理引导.在微格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如下策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首先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微格教学观.教师要给学生讲解清楚微格教学对与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意义,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微格教学的特点以及与常规教学的区别所在,并鼓励其勇于尝试.再次,教师要创设教学技能训练情景,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训练,激发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探究欲.第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应及时予以鼓励,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所肯定和认同,学生也不例外.哪怕是一些在别人眼中一些微不足道的表扬,也可能成为学生在微格教学中主动训练的潜在动力.

其二,“学”体现在学生要善于学习,掌握学法方面.“施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从某种意义讲,教师传授再多的教学技能也不如学生能够掌握其训练方法.然而实现善于学习,掌握学法,并非易事.首先要做到充实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前提,掌握好充实的微格教学理论才能正确理解其本质进而去构建认知结构,为促进能力养成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是要予以认真、重视对待.任何能力的养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学技能也是如此.一些技能看似简单无奇,但若想充分发挥和运用自如则要困难的多.对任何能力的训练,哪怕再为细小都必须认真对待,决不能轻视或敷衍练习.再次是要注重积累,善于总结.在训练中,自己认为效果较好的经验或技巧要及时总结.注重积累、善于总结可助自己实现量变到质变的演变.第四是勤于思考,勇于探知和创新.每个学生都应把训练同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认真去思考训练方法是否适合自己,有无改进之处.对于思考成熟的想法,则应敢于去尝试.退一步说即便失败,其实也未必不是人生积淀的宝贵财富.实践也证明,许多较好的做法和改进措施也的确都是来源于受训学生的创新灵感.第五是要善于运用集体智慧,不盲目、不冲动,及时和指导教师沟通交流.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若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则可以借助集体的智慧去解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每个人思考的角度不同,交汇在一起就可能碰撞出解决问题的火花.不盲目、不冲动并不是排斥勇于尝试、敢于创新.这是因为尝试和创新都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后而实施的.另外,及时和指导教师沟通交流也有利于问题解决,有效地避免了问题的积累.

其三,“学”还体现于微格教学课堂之外的各类实践活动.“学”是无处不在的,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既可以将掌握的技能付诸于实际应用,也可从中发现欠缺进而促其完善.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组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深入中小学进行一线调研等等.我校多年的实践也充分证明,这是可行的,也是卓有成效的.从2010年起,我校沿循此思路一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较为可喜的成绩.其中2012年更是打破了历年来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专科院校选手获一等奖为零的记录.

3 “微”、“格”、“教”、“学”的内在联系

综上分析研究,可以得知“微”、“格”、“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微格教学的真谛.其中“微”表征教学规模、训练容量、难度与跨度的循序渐进和技能分类及能力要求的精细化、技能训练的与时俱进等方面;“格”则反映为微格教学的步骤规范化、教学技能的标准化与可操作性、教学设备及教学软件运用的规范标准与策略、守格与破格的辩证关系等方面.“教”则与教师密切相关,涉及教师的定位、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多渠道的反馈和评价等.“学”则蕴含学生的主动认知思维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社会实践的参与等方面.微格教学的“微”、“格”、“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密切关联的.“微”和“格”提供了其外在的表征,可视为外在因素,是微格教学的必然要求.“教”与“学”则是提高教学技能训练效率的内在蕴含,可视为其内在因素,是实现传授和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也是教学技能养成的关键.“微”、“格”、“教”、“学”四位一体,同样重要,不可偏废.

4 总结

微格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教学活动.其内在的“微”、“格”、“教”、“学”四方面因素蕴含着无比丰富的信息.对这些信息正确理解及分析、梳理和挖掘研究将对今后微格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的分析研究限于认知水平可能还存在许多疏漏之处,所阐述的也只是微格教学研究中的沧海一粟.后续仍有许多更为细致的问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有理由相信,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孜孜不倦的探讨和努力,高师院校的微格教学将得到更加迅速地发展和优化完善.

[1] 李斌.关于微格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3):94-95.

[2] 叶巧妍.微格教学在音乐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2):90-91.

[3] 朱丽波,邹策千.基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微格教学”训练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139-142.

猜你喜欢

微格技能教师
最美教师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三位一体”微格教学辅助说课的模式
画唇技能轻松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