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高中生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2014-08-15涂晶晶

绥化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聋生情感语文

涂晶晶

(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 河北山海关 066200)

一、聋生情感教育是当代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者鱼霞在1999年出版的《情感教育》一书中指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性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

聋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家庭启蒙教育的疏忽,社会环境的冷漠,使得他们的情感态度现状和情感表达与健听学生相比,具有特殊性[2]。首先,聋生的情感表现通常比较浅显易露、冲动粗糙、原始夸张。第二,聋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和理智感起点都偏低,缺少对自己的正确评价,没有长远目标,少数聋生任性娇惯,特立独行。第三,聋生的语言文字的理解程度不够,是非的判断能力不高,容易相信聋人群体之间的鼓动与诱惑,甚至部分聋生在离开学校后轻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3]这些情感教育的缺失会造成聋生和健听学生在性格、情感意志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差异,也必定会成为聋生融入社会的一个大阻碍。

当前的特殊教育正在极力弥补聋生的情感缺失的问题,在最新发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里也将“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4]列入其中。聋生的情感教育作为当代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越来越多聋校教师的重视。

二、聋语文教学可以成为加强聋生情感教育的强力推进剂

聋生的情感教育,可以包括很多方面,例如道德教育,告诫聋生坚持道德底线,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乐观教育,面对挫折时能够承受得住压力,学习创设正向的乐观心境;生命教育,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学习对自己和他人负责;感恩教育,感恩同伴友谊的付出,感恩社会无私的帮助,感恩父母老师不求回报的爱。在语文教学中,依靠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这些方面的情感教育都能有所体现。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是聋生交流方式的基础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在健听人群中,与他人交流的“语言”包括口语与书面语,手势语的交流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在聋生群体中,沟通交流的方式最主要就是手语,他们想要与健听人进行情感交流,就必然会运用到阅读和书面语表达。因此,聋生进入学校,一定要学习的就是和健听人沟通的方法。虽然各个学科都可以有这些方面的教育,但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自然而然的要承担更重的任务,它是聋生情感交流方式的基础。

(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显示了它在聋生情感教育中的优势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教会聋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有思想、重感情、懂欣赏、善沟通的社会人。语文教科书中大量的优秀作品蕴涵着丰富细腻的情感因素,文字优美,具有生命力。高中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劝学》还是《赤壁赋》,蕴涵的传统美德都体现了我们民族伟大而不朽的精神脊梁;作者本身的和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传承了良知、品格与理想;名言典故,寓言说理树立了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绝大多数的课文完美地将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在一起。这就说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其他知识学科少有的,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好的材料之一。

三、聋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尝试

聋生情感教育势在必行,然而,在当前的聋高中语文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考虑仍不完善。更多时候,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教师忽视聋生语文学习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过分强调了语文的知识性,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体现得不够。另外,课堂上手语的局限性也导致了聋生感知的不完善,虽然授课教师想尽办法向聋生分析讲解语文教科书中的名篇美文,努力的把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生、道德、审美等情感剖析给聋生,但还是会感觉到学生似懂非懂,不能很好的领会文章的深意,时间一长,就以“学生听不见,理解不了”为理由[5],忽视了情感教育与情感表达。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经验,纠正错误认知,多次的摸索经验,向普通高中教师学习,又将学到的内容“特教化”,在聋高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

(一)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渗透

1.运用情景教学,引发情感共鸣,获得情感积累

从情感发展线来说,培养聋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比较复杂又多变的过程,一个人先有了情感的积累,受到情感的感染,然后才能使情感迁移和泛化。为了使课文中的场景真切地重现在聋生面前,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赋予作品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可尝试让聋生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感觉文中的“故事”似乎就是自己经历的,文中的“对白”似乎就是自己说出的,扮演得越真实就越感到亲切,就越能体味情感的脉动。

文章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就像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对于大部分聋生来说,文字上的阅读和老师的讲解对他们影响不如其自己所闻所见所接触来得更深刻。情景教学的合理运用可以减轻手语局限带来的阻碍,使聋生能够以最直接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融合到作品的情感中去。

例如在讲解《我与地坛》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真的借来了一个轮椅,让学生在现场重现了与母亲的几次谈话的场景,双腿无助的悲凉和母亲临终前的叮嘱让在座的聋生都热泪盈眶,一位同学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在自己耳聋后抱着她全国求医的场景,与课文中母亲表现出的爱与支持重叠在一起,这种情感体验,对于绝大部分的聋生来说,是单纯用文字讲述难以得来的。

2.优化课堂教学,关注社会实际,学会表达情感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将眼光局限在书本之内,更应关注社会实际,引导学生“以文抒情”[6]。用文章表现他们健康完善的人格情感。要想让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首先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实际生活经验,如果对社会生活一无所知,让他写出对社会生活的真情实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在加强聋生书面语表达训练的同时,还要引导聋生对现实问题中的内心情感进行问题思考,把学习中所感悟到的,生活中观察到的思想和感情通过写日记、随笔等的形式表达出来,帮助他们表达内心,使他们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

学生用心记录身边发生的种种事情,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分析、判断,才会逐渐具备较为丰富的情感。例如在题为《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写作训练时,正值汶川地震周年纪念,教师引导聋生通过通过各种渠道,认真而深刻的感受了救灾前线解放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学生从心灵深处受到震撼,写出了《叔叔,我来帮助你》,《一场伟大的“战役”》等感人至深的习作,加强了了他们聋生高尚情感的体验,提高了他们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

(二)语文课堂之外的情感教育

1.拓宽教育渠道,重视文学鉴赏,丰富情感体验

聋生升入高中,对外在世界认识的渴望也比以前大了很多,他们需要正确的道德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7]。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塑造心灵,但是对很多文学作品的空洞解说往往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教师应针对聋生的特点,充分利用视觉冲击,拓宽教育渠道,引导他们正确有效的运用多媒体网络,查找资料,弥补大量文字阅读造成理解困难的缺陷,让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升,感受到这些文学作品的能量所在。

因此在课余的时间里,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增加课外知识的摄取量,特别是一些有意义的名著。有能力的学生读原著,理解能力稍差的在互联网上寻求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理解。例如《爱的教育》和《极限人生》等作品。还可以阅读一些人物传记,寻找一些人物视频,例如《海伦.凯勒的传记》,尼克·胡哲的演讲视频等,让故事感染学生,让主人公身残志坚、自信自强的人格力量震撼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会有无穷的斗志和毅力去迎接人生的挑战[8]。

2.鼓励沟通实践,借助融合教育,充实情感交流

聋生最终会走向社会,融入健听人的群体,开始社会生活。聋健融合是当下全纳教育理念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合教育所提供的互动、友爱、接纳、尊重个体差异等理念,非常适合以此为基础,对聋生展开情感教育。因此,在高中教学期间,就应当注意为他们创造与健听人接触的机会,让聋生的情感交流有实践的场所,也可以通过与健听人交流情感的方式促发许多聋生的自我反思与探索。

为使高中聋生参与到聋健结合的活动中来,笔者借助学校的融合课题举办的各项活动,带领聋部高中学生走出特教校园,体验了普通高中的语文课——《劝学》,课堂上健听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与广度给聋生带来深刻的印象,使聋生感受到了自身的知识能力的欠缺。聋生还与健听学生通过笔聊讨论了《劝学》一课的主要思想:何人都应当持恒专一,脚踏实地,不断学习。聋健双校语文教育方面的融合给聋生的情感教育以新的形式和新的探索。

聋校语文教师如能正确把握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就会更好地让聋生掌握自己的情绪,表达自身的情感。当然,情感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和商榷的地方,但聋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潜行,在聋生的教育天地里,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情感教育的研究,以情动人、以爱感人,使聋高中的学生都能为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而努力。

[1]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3.

[2]邵霞.加强聋校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小学时代(教师),2010(12):15.

[3]张志和,余烈.聋生情感的特殊性及其教育诱导 [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2000:3.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R].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4(4):38-42.

[5]侯毛珊.中职语文情感教育价值意义及其实施策略探讨[D].苏州大学,2011.

[6]常建文.浅谈聋校语文教学如何激发聋生的情感[J].绥化学院学报,2012(2):19-20.

[7]乔莉芳.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8]张亚茹.如何在聋生语文课中渗透生命教育[J].绥化学院学报,2013(7):60-63.

猜你喜欢

聋生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情感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聋校数学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