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类课程课堂教学探究
2014-08-15佘健华
佘健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形式,有力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为各类管理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管理类专业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重点引进项目,是合作办学中引进项目最多的大类专业之一[1]。保证合作办学教学质量,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技能、国际意识强、在实战中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一代管理人才,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类课程特点以及课堂教学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讲授方式占主导地位
管理类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应用性、实践性。但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2],很多管理类的课程仍然是老师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一节一节地听,记笔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案例更新不及时,很难与现实问题接轨。通常考试内容与老师讲授的内容一致,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按照老师所讲答题就能得到高分。这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严重脱离管理实践,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当后期进入国外解读阶段时,会感到很大压力,面对实际问题,或感觉无从下手,或解决问题方法僵硬,不能灵活地掌握知识,更难做到学以致用。
2.课程知识交叉性强,双语教学以及纯英文外教授课难度大
管理类课程涉及组织职能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广泛,通常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以及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要求学习者逐步建立起广博的知识体系,课程本身要求高,难度大。中外合作办学中,专业与英语并重,其特点决定了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双语教学以及纯英文外教授课更增加了管理类课程的难度,专业术语多,词汇量大,理论学习、案例研讨、情境分析,无不用到英语,良好的英语已经成为必备的沟通工具。要高质量地完成双语教学,必须首先突破英语这一瓶颈,这对合作办学中的师生双方都是一种挑战。日常教学中由于英语能力欠缺,双语教学常流于形式,外教的纯英文授课也常大打折扣。
3.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和教材是三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合作办学中的教材多来自国外合作院校提供的原版教材,教学通常由本校双语教师和合作院校选派的外籍教师承担。中方教师双语教学中常引用原版教材中的案例,这些案例通常具有很强的西方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难以被中方学生理解;外方教师在短期的授课中,面对文化背景、个性特征迥然不同的合作办学国际学生,往往因为缺乏沟通与了解,课堂教学要么过于松散、要么过分严谨,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其思维模式也难为中方学生接受,无疑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类课程课堂教学探索
1.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类专业要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竞争意识,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应该具备:(1)管理专业理论知识;(2)管理能力;(3)语言(英语、母语)交流表达和应用于管理的能力;(4)调研分析能力;(5)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学习的能力。
2.课堂教学探索
(1)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始终重视学生的参与,看重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得到激励。
A.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课堂讲授不局限于纯理论、教条式的讲解,要着重于重点与难点问题的分析。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所学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国内外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的新动态为引导,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管理实践经验相结合。
B.通过案例研讨和开放式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自我表达能力。
C.通过模拟市场或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情境中学习锻炼,从而把管理知识的传授与管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演讲,少则1分钟的台前演讲,多到15分钟的小组PPT演讲,给学生搭建一个表达思想,展示团队的平台,不仅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更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小组演讲更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和学习热情。
鼓励参与式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案例探究、模拟角色扮演以及课堂演讲等方式获得的成绩,均列入平时成绩,期末记入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视课程可高达50%,甚至更高。
(2)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它为后期的纯外教授课以及学生后续赴国外学习奠定基础,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3]双语教学首先要重视语言的铺垫,使学生尽快达到课程要求的英语水平,不能将双语课程上成词汇课和翻译课,同时通过课堂教学要将两种文化渗入到课程之中,师生都应努力不断汲取文化之精华,拓宽国际视野。对于课程的双语教学,要坚持循序渐进,从最初的术语、框架,到理论讲述、案例研讨、思想表述,应该按照培养计划中各个学期应该达到的标准逐步提高,不可盲目追求一步到位。在双语授课中,提倡教学相长,对于纯英文外教课,可以在班级中挑选学生志愿者帮助外教与学生沟通,也可选派助教帮助解决课程本身及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
鉴于合作办学管理类课程课堂教学中英文双语、纯外教英文授课,多讨论、多活动、多参与的特点,建议小班教学,一般不超过30人。座位可以采取环形结构,更有利于沟通交流。
3.课堂教学实例展示
外教的纯英文专业课对合作办学项目的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与中方教师的双语课相比,外籍教师更多地尝试参与式教学,更强调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对知识的运用。学生发言、设计、展示的机会更高于中方教师课堂。笔者以所在学校合作办学项目一堂外教的小组汇报演讲课来展示参与式教学的过程。合作方选派的外教在一学期内同时给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上《市场营销》和《调研报告》两门课程,授课中外教积极与学生沟通,不断激励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了非常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教进行了精心的课程设计,其中之一是他和学生们一起到学校附近的商业街购买学生感兴趣的商品,让学生去了解商品的特性,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模拟公司销售模式,把他们在商业街上选的某一中国商品销售到加拿大去。要求学生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制作课程PPT,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PT课程汇报演讲。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尽管他们英语水平有限,但各组都精心准备。PPT演讲汇报课上,他们异常活跃,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展示着各自在此项工作中的贡献与成果。小组成员在台前汇报,其间外教不断用英语提出关键问题,请学生来解答。每组汇报之后,外教又要求台下的学生对小组汇报进行提问,同学也都异常踊跃。
结 语
课堂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必须建立在教师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基础之上,合作办学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英语能力,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作为学生也必须不断更新、超越自我,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突破英语瓶颈。我们已经进入了全球经济的网络时代,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人才,要真正成为国际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在“教”与“学”的路途上,我们还将付出艰辛的努力。
[1]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www.CFCE.com.
[2]陈凌.管理类课程的“导入式”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上)总第124 期.
[3]韦家华.广西市场营销专业( 国际合作办学)双语教学的策略探讨[J].高教论坛,200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