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制模式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改进思路探索——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

2014-08-15李敏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通识书院育人

李敏

近年来,我国国内部分高校在借鉴我国古代书院及国外当代高校尤其是牛津、耶鲁等国际知名院校学院制教育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本校的现实情况进行了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尝试。国内高校的书院制育人模式是指在书院与传统专业学院并存的前提下,以学生生活社区为依托,开展通识教育和践行学生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体制,西安交通大学是全面实施本科生书院制改革的典型代表。

2005年西安交大在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2+4+x”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成立了文治苑,开始试点推行书院制育人模式,本科新生在文治苑主要接受思想品德与行为养成教育。[1]2008年,书院制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全面推广。目前,书院包括了各个年级的学生,初步实现了横向交融、纵向贯通,书院制育人模式基本全面确立。

书院作为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通识教育和个性化辅导咨询服务的专门机构,致力于打造完善的学生生活社区并以此为平台实现育人目标。书院制育人模式不仅是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一次改革尝试,更是高校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的一次实践性努力。

初步形成矩阵式组织结构,倡导双院互补的共同育人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奉行“学生发展”理论基础上,将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和学生学术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学生事务人员与学术事务人员之间逐步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矩阵式组织结构。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合作和与人相处。”[2]

当前,实施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的高校始终努力探索书院与专业学院在学生培养方面的关系。大多数高校的基本做法是双院并存,即在保留原有学院基础上新建书院,尤以西安交大最为典型。这种模式打破了长期以来人才培养仅限于专业学院的传统范式,书院与学院初步形成了学生工作矩阵式组织结构,共同承担起学生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责任,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具体而言,学院侧重于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主要负责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创新以及科研成果的产出等相关学术事务。书院侧重于负责教学计划课程之外、与学生学业发展相关的行为养成和实践锻炼等教育任务。书院在不断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通过为学生提供生活学习的优良环境、社会交往的便捷渠道以及个性的咨询指导服务等各种方式,着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具有优雅的气质、良好的公民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书院内设有完整的党团组织及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通过开展各类党团学活动,书院承担了原来由学院负责的部分育人任务,从而分担学院的部分职责,融教育于生活,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院—书院形成的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使学生在知识的广博与专精上融通合一,在求学与修身上相得益彰。

积极推进书院通识教育,开辟本科生教育的“第二课堂”

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的社会中健全的公民。对于受教育者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的或职业的无关的价值。”[3]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世界知名大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开展通识教育,如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型、芝加哥大学的经典名著课程型、牛津大学的住宿学院型等。国学大师钱穆一直主张通识教育,培养通人。他认为“中国宋代的书院教育是人物中心的,现代的大学教育是以课程中心的。我们的书院精神是以各门课程来完成以人物中心的,是以人物中心来传授各门课程的。”[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从重知识到重素质的发展过程。但是,在“专才教育”的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通识教育在专业学院中往往被忽视甚至被边缘化,很难完整有序地展开。国内所有高校几乎都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但是区别在于,书院制改革模式下强调书院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书院建立伊始就注重推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品德,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书院以学生社区为载体,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养成教育,倡导以非形式教育为重要实施方式的通识教育。书院在学生生活社区严肃而活泼的氛围内,围绕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学生习惯养成、领导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及经济资助等一系列育人计划,充分发挥通识教育育人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为了更好地实现通识教育目标,书院专门设有人员主管通识教育,负责制订通识教育的科目、计划,选聘和考核通识导师,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学生的选课原则、教师的授课质量,以及学分管理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规划、管理、监督和评估。书院通过设立管理岗位、制订制度等措施,督促确保通识教育在书院的贯彻实施,从而使书院的通识教育发挥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作用。

大力打造生活社区,营造师生共处的和谐氛围

西安交大的书院坚持“学生是书院的主体,教师是书院的主导”理念,倡导师生共建共管。书院每年都会在学生社区内举办各种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组织参加,这种交融状态有利于具有文、理、工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信息、思想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开阔视野并锻炼能力。为确保第一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延伸和全员育人目标的实现,书院大多建有活动于学生社区的全员育人队伍,主要包括由辅导员担任的常任导师和通识导师组成的学业导师,部分书院还设立了由高年级学生组成的学长团或类似组织。学业导师定期在学生社区进行辅导,解决学习困难;常任导师与学生一起居住于同一社区内,解决学生日常问题及困扰,促进良好人格的形成;学长团由高年级精英学生组成,他们同新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对一的引导,发挥榜样的引领辐射作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学长团在书院文化传承、朋辈辅导互勉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从制度设想及实践效果分析,书院对学生社区的大力打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便于学生和老师的充分交流和多方理解,有利于共同营造一个师生乐于接受、彼此欣赏、互帮共进的和谐生活环境,为解决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日益冷漠、日渐疏远的师生关系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和途径。

注重提炼书院特色,凸显文化育人的强大功能

实施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探索的高校大多重视环境对人的陶冶和塑造功能,注重温馨社区环境的设计和建设。西安交大推出书院制育人体制以来,现有的8个书院分布在校园的不同区域,由固定的社区组成,入住不同专业的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本科生。如成立于2008年7月仲英书院,位于学校兴庆校区康桥苑东侧,由四栋相互连接、合成“回”字结构的八层公寓组成,公寓中央建有庭院广场。书院目前共有学生3045人,其专业涵盖了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核技术与核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基地班(学硕)、管理科学与工程、注册会计师、ACCA、软件工程、钱学森实验班等16个专业。在依托学校现有的设施资源条件下,各书院除满足大学生基本住宿外,还建有自己的、面向全体同学开放的党团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信息室、会议室、谈心室、学习讨论室、艺术排练室、棋牌室、健身房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学生在学校原有设施和书院新建特色设施合力创造的舒适环境中自主活动、自我管理,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和书院归属感。

文化是书院特色和灵魂的重要体现,对学生思想成长政治成熟起到了重要教育作用。书院文化“本身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具有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层面……在培养人的个性品质、价值认同、理想信念方面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5]书院着力于特色文化建设,通过院训、院徽甚至院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书院鼓励学生组织、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新生见面会、毕业生冷餐会、文艺汇演、名家讲座等特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将书院的育人理念和思想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而达到增强认识、培养感情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育人目标。随着书院建设的发展和不断完善,生活社区必然成为文化传承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载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书院制模式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书院以学生为主体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和保障。书院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其实施的诸多举措为增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1]王鸣琦.书院制回到高校——西安交大彭康书院见闻[N].陕西日报,2007-2-26.

[2]朱丽萍.美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7).

[3]李定国.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8,(12).

[4]钱穆.新亚学规[A].新亚遗铎[M].北京:三联书店,2004.

[5]封希德.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通识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朵云书院黄岩店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白鹿洞书院记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