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研究性学习初探

2014-08-15洪志华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题解决问题

洪志华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307)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1]与以往传统灌输式教学、记忆式、被动式学习不同,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自已选择有兴趣的问题,自主探究、自由创造,自己动手、动脑、动心去实践,从而形成一种正确的科学态度、思维观,形成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征。研究性学习虽然注重学生研究的成果,但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实践,培养了科学研究的能力;正是开设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主要目的。

一、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分类

地理教学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其中可列入研究性课题的有近百个,尤以人文地理为主。按研究的意义可分为以下类型: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类课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到气候这部分知识时,研究课题是针对“地球温室效应能否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一问题,有正反两种意见。你支持那种观点?查找、搜集有关资料论证你的观点。再如,近年来,我国北方冬季遭遇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针对这一热点问题,教师在上课时,给学生介绍一些新的知识和学术观点,意在开阔学生的眼界和知识范围,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去查找资料、论证、得出结论。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地理是一门离不开观察的科学,地理课程中有很多方面的知识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在学习有关月球知识时,教师和学生们共同选择了观察月相的研究:连续至少观测半个月的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同学们对这一课题非常感兴趣,每天定时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通过数据总结出月相的变化在时间上具有反复出现的规律。通过对运动物体的观测,达到了最佳学习效果:同学们既掌握了书本知识,又发展了自身能力。3.强化学生应用能力。“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应用能力是地理学科能力划分中的一个层次,主要是指运用已学到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一种能力”。[2]应用能力是学生特别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教师在认真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同时,更重视让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个最佳绿化方案,并计算绿化方案所需经费。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学校的布局、选择适合种植的树种、进行成本预算,这对学生而言确实是一种锻炼。4.激励学生创新精神。 让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活动体现出来,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在研究性学习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对专家的看法提出质疑,充分发挥自身的才智,创造性地去研究。

二、地理课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制定

1.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通过查阅文献、上网、社会调查、访问专家、科学实验、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这就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发现和体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2.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从确定一个研究的课题开始,通过研究,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结束。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的确定就要求学生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从课本或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中,发现自己感兴趣并能进行操作的问题,涉及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交通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并通过积极探究,主动地解决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了传统教学“千人一面”的不变模式。3.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研究的课题涉及到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方面面。随着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学生会更深刻的体会到科学对人类、自然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激发起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更加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处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以及正确的人生态度。4.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自己上网搜集有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获取有用信息、处理数据、得出结论,最后以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的形式呈现出研究成果,这就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而且这些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是无法得到的。这点在所有课题的研究中都能体现。5.学会合作与分享。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并不多,但作为现代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研究性学习就为学生们之间的人际沟通和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且不断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成果和创意,体验了合作与分享的愉悦。 研究性学习强调主动探究式学习,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同时,研究性学习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和全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也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自身进行全方位改变,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三、教师要从角色上发生转变

1.树立整体发展的学生观。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全员参与的教学观念。每个课题一般由3~5人为一组,展开合作学习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现实情况下应达到的程度,而且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产生深刻影响力,如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合作态度、感受和欣赏能力、科学的态度和思维品质等。”[3]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立新型师生观。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教导”,更是对学生的“帮助”、“指导”,这就需要师生间构建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对教师的“权威性”提出科学性的批评,“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物质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4]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5]

(二)教师要全方位进行充电

1.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实践和创新,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创新人格。要学会欣赏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自由创造的空间,决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从而束缚其创造力。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本身也应学习、掌握各种科研方法,了解各种科研方法的特点,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2.及时补充各科知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宽泛,已远远超过书本上的知识范畴,学生所选的课题涉及各科知识,有些内容甚至涉及到本学科的前沿。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仅学习与本学课有关的知识,更要广泛涉猎,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生物、历史、经济、计算机等学科知识;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上网了解世界及我国热点问题。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周庆林《研究性学习指导[M]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

[4]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更新》http://eblog.cersp.com/userlog/17826/archives/2007/535570.shtml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题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