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环境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研究——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8-15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永州 425100)
“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在新的区域经济环境下,湖南在国家未来经济版图中的定位是明确本省新型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性问题,也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加快产业升级的全局性问题。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发展的重任,其教学必须面向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教育与现代经济的无缝隙衔接,为当地企业、单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来看,教育与经济的联系性不大,一方面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意识,另一方面政府、企业难以自觉地融入到教育的体系中,从而使得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问题突出。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政府、企业需求导向之间的矛盾以缺乏契合点的形式反映出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政府、企业的目标不相配合
政府和企业是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互动中的两大主体,要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确保三者目标一致。但从目前湖南当地高职院校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来看,其三者目标不相配合的问题仍然突出。从高职院校与政府的互动来看,政府着眼于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积极倡导培养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而高职院校则往往着眼于本校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更强调自身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与政府互动目标的偏颇引发了一系列的“后遗症”,如高职院校自我定位不明、盲目跟风、缺乏特色等等。从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的目标方向来看,其主要体现在追求学术水平与利润最大化的差异上。企业以盈利为根本目的,因此在人才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上也本着短、平、快的策略,即希望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本职工作,为企业创造利润。而高职院校往往注重理论的学习,缺乏实践的平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高职院校与企业目标的差异主要以高职院校成果转化率低、企业与院校合作少等方面表现出来。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结构与区域发展所需不相适应
人才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往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对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具有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结构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就目前高职院校人才结构与湖南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性来看,两者互补性较差。湖南作为农业大省,素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技术型产业发展的需求迫使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仍然滞后于市场所需,一方面其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所需不相符合,主要表现为理、工课专业设置门类的增长点远远高于农学、医学、经济学等专业,另一方面人才层次结构与区域发展所需矛盾突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应用型、操作型的人才,而企业则对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关注度更高。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盲目性以及人才定位的误区,使得人才资源浪费严重,人才培养结构与区域发展所需的矛盾也日益尖锐。
二、区域经济环境下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区域经济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掌握着一定的主动权。一方面,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当地经济发展,主动承担为当地经济服务的责任;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教学资源,也渗透了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社会环境下,要具备高瞻远瞩的精神和激流勇进的气魄,选择正确的教育路径,实现教育服务于经济的重要目标。
(一)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度
社会适应度是指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是否能够较好地认同自己的职业、是否能够很好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等等。在区域经济环境背景下,高职院校一方面必须认识到应用型技术人才在市场经济中所占的分量,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培养专业对口的综合性人才;另一方面要在坚持“掌握知识是硬道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较早在实际体验中积累“实战”经验。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的设置上紧跟湖南经济转型发展的现状,理工电子、医学、信息工程、商贸旅游、师范等五个学院面向当地人才需求,及其“注重素质教育和动手能力培养,培养的学生基本功底扎实,实践操作熟练,适应能力强”。临床医学系更是强调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临床医学人才,并与当地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良好平台,以为学生“走出去”搭建桥梁。
(二)提高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的服务性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必然要求其教育方向紧扣当地经济发展趋势,以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着眼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和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需求,致力于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科学研究,从而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做出卓越的贡献。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产学研”为合作纽带,一方面学校通过企业将知识直接转化为科技成果,为企业赢得利润,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研究资金和研究设备,确保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这样良性的互动循环,从而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不仅取得到显著的办学业绩,而且为湖南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综合性人才,如临床医学系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服务于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医疗、医疗保健、医药等市场,可谓是“好钢用到了刀刃上”。
(三)提升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品质
特色品质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之本,在形形色色的各类学校之中,要想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形成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结构等。从湖南经济发展的特点来看,由于消费需求、净出口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拉动,促使其已进入到“发展快车道”之中,但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仍然突出。因此,高职院校在教育方向上要积极寻求区域环境下新的突破口,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既要突出自身学校的特色,又要结合当下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迎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办学计划,从而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积累一定的信誉。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所形成的“永州模式、永州方向、永州精神”既是对学校办学理念的一个准确定位,也是对湖南当下经济发展的准确把握。
三、结束语
相较于其它几类高校,高职院校适应性和灵活性较强,能够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以及相关政策及时地作出调整,从而充分地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千方百计提高教育与当地政府、政策、企业发展的适应性,实现教育与经济的互动发展。
[1] 张佑林.职业教育.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J]. 教育与职业, 2007;(29).
[2] 冯晓峥.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7;(19).
[3] 杨富,文晓璋.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J]. 四川省情, 2007;(08).